吳棟
摘要:鉗工技能是中職機械加工類專業(yè)的一項重要的專業(yè)技能,學生畢業(yè)時應取得中級工以上職業(yè)資格證書。為了保證機械加工類專業(yè)學生畢業(yè)時能達到相應的技能要求,在平時的技能訓練教學中,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本文針對中職鉗工技能教學的特點、鉗工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職鉗工 實訓教學 現(xiàn)狀 對策
一、鉗工工藝的特點
鉗工工藝有自身的特點,它能夠靈活地進行一些不適宜自動化機械加工的技術工作,特別是鉗工能夠加工一些形狀十分復雜且精度系數較高的零件,在一些機械設備的維修工作中,鉗工加工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加工效果。鉗工還具有所需工具和設備價格低廉、攜帶方便等特點。當然,鉗工生產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且加工質量受工人技術熟練程度的影響較大,導致加工的零件質量不穩(wěn)定,這也是其劣勢所在。
二、中職鉗工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1.現(xiàn)有課程體系缺乏鉗工工藝學課程內容
一般的中職學校大多根據國家教育部門制定的教學大綱來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并選擇相關的教材進行教學,而這樣的體系相對缺乏鉗工工藝學課程內容。目前,中職學校普遍的做法是根據對口單招的技能標準進行鉗工技能訓練,而這一標準與國家人社部門制定的職業(yè)技能鑒定標準也不吻合。
2.鉗工實踐技能訓練考核內容與就業(yè)崗位脫節(jié)
學生在就業(yè)崗位上的適應能力直接反映了鉗工實訓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目前,鉗工崗位的工作是對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修理,或者是對機械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等,但中職學校鉗工技能訓練主要依據對口高考和職業(yè)技能鑒定的相關考核標準,這些標準明顯滯后于當前的生產實際。因此,項目練習較為單一,實踐課程較為淺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一時還很難達到企業(yè)的用工標準。
3.設施設備老化、不健全
中職學校招生的變數較大,機械加工專業(yè)的生源時常會出現(xiàn)大小年現(xiàn)象,從而導致鉗工技能訓練的器材、設備時常不配套,有的精密量具、量儀等設備經過長時間使用,精確刻度也有所磨損,老化現(xiàn)象嚴重。
三、提升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有效對策
1.就學校方面而言
(1)科學制定訓練標準。組織專業(yè)教師研討,結合對口高考標準、職業(yè)技能鑒定標準、社會對崗位人才需求標準等,擬定符合學校自身特點的標準,及時下達到相關系部和教師,以便有章可循。
(2)有計劃地更新教學設備。根據訓練標準,有計劃地引進新的教學器材和設備,積極配合教學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效果。
(3)科學安排訓練課時。對鉗工的課時訓練進行科學測算,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并制定考核標準,做到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
2.就教師方面而言
(1)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變沉悶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中職實踐課程改革理念,科學引進項目教學法,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2)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鉗工實訓課程的實效性。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己,與學生交流溝通,積極配合學生的鉗工課堂實訓,探討在鉗工實踐課程訓練中遇到的情況,指導學生的操作姿勢和使用鉗工量具測量的方法,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強化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與理解。根據學生在實踐訓練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做出相應的個別指導,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指導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學習實踐效果更加明顯。
(3)尊重學生個性,給學生提供自由發(fā)表見解的平臺。要有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難點問題、處理特殊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與別人分享實踐成果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提高對鉗工理論知識的理解。
3.就學生而言
中職學生在鉗工實訓中應有吃苦耐勞、勤于動腦、善于發(fā)現(xiàn)、嚴守紀律、愛護工具設備、積極參與、團結互助的學習態(tài)度,與教師相互交流,與同學相互探討,自己深入了解和分析,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操作。學生只有不斷強化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相關職位的要求。
總之,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中職鉗工實訓的教學質量,在傳統(tǒng)的鉗工課程教學背景下,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中職鉗工實訓教學得到有效的實施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