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普法標語是人們用簡短文字寫出的、具有鼓動性和宣傳性的口號。隨著法制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人們法律意識的覺醒,普法標語的語言形式也更加豐富多彩,這與人們在擬制標語中使用一定的修辭手段有關。本文具體分析了普法標語中常用的對偶、排比、回環(huán)、頂真、比喻、四字格等修辭方式,并總結出了普法標語樸實莊重、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
關鍵詞:普法標語 修辭方式 語言風格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黨中央明確提出“四個全面”,其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此番舉措,足以顯示黨和政府對于建設法治國家和社會的精心安排。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yǎng)公民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而普法標語對宣傳國家法律政策,指導公民養(yǎng)成良好的法治行為起著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
普法標語是用簡短文字寫出的、對人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并具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口號。它可以使人們根據(jù)標語內(nèi)容自覺或不自覺地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達到有效避免違法犯罪現(xiàn)象的發(fā)生。由于普法標語是法學理論與法制宣傳經(jīng)驗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介于法律語言和一般標語之間的言語表達方式。它不像立法語言那么具有專業(yè)性,不像司法語言那么莊重,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在長期實踐過程中,普法標語形成通俗易懂、概括性強、節(jié)奏感明顯、具有宣傳鼓動性等語言特點,這與對法律語言進行適當修辭有關,本文擬從以下兩方面對普法標語中的修辭現(xiàn)象進行探討。
一.善用形式化修辭方法
許多普法標語是用對偶、排比、回環(huán)、頂真、比喻及四字格等語言表現(xiàn)形式擬制而成,這些格式往往是由字數(shù)相等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義上密切相關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其形式整齊、均衡對稱、和諧統(tǒng)一。這不僅能讓人獲得視聽美感享受,引起閱讀興趣,還可以突出地揭示了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加深人們對其內(nèi)涵的理解和掌握。
1.對偶
對偶可謂是普法標語中使用最多、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種辭格,這種語言形式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對稱美和和諧美的最佳體現(xiàn)。鑒于其音節(jié)形式對稱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且要表達的內(nèi)容集中凝練,概括力強,因此在普法標語中運用這種修辭方式可以便于大眾記誦。常見的主要有正對、反對和串對三種形式。
正對是指用具有相似、相關關系的兩個句子,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說明同一事理。如:“學法讓人生更完美,守法使社會更和諧”分別從“學法”和“守法”兩個角度強調(diào)了法律對人生和社會的作用,“一生正氣護天平,兩袖清風為法官”指明了法官應該具備的兩種品行,即“一生正氣”和“兩袖清風”。這兩個標語不僅對人們進行了法律教育,還宣傳了法律精神,在視聽上給人以平衡對稱之美感效應,讓受眾產(chǎn)生了閱讀快感。
反對是把兩個在意義上相反或相對的句子放在一起,互相映襯,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事理。如“違法,法如一把利劍;守法,法似一盞明燈”、“學法護法者智,違法亂法者愚?!眱蓜t標語的上下句形成正反對照,揭示了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和違法亂法的危害性,形式上具有齊整和諧的美感效果,有助于讀者加深對內(nèi)容的印象和理解。
串對是用具有承接、因果、條件、轉折等關系的兩個句子構成對偶,語義一順而下,也叫“流水句”,構成串對的前后兩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只有合在一起時才行,不能在語境中單獨使用。如:“法制意識心中有,和諧生活更長久”、“一朝學法,終生受益”、“法是雙刃劍,懲惡又揚善”、“人人知法守法,幸福美滿天下”以上這四條標語就是由因果關系的復句構成,各個單句的意思彼此獨立,但必須相互依存才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這在視覺沖擊上,給大眾一個整齊對稱的美感;同時在聽覺感受上,也給大眾營造出一個富有節(jié)奏感的氛圍,因此普法標語中巧妙運用串對可以加強對大眾的法制宣傳與教育。
2.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lián)的句子或句法成分排列起來,使內(nèi)容和語勢增強的辭格。運用排比可以周密地說理,抒發(fā)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如“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睒苏Z利用了四個結構相同、語義相關的一組句子,氣勢連貫,既營造氣氛,又制造聲勢,調(diào)動大家積極主動參與到法治建設之中;標語“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是三個排比句,結構相同,語義層層遞進,有意識突出了法律對人的重要教育作用;“學法、守法、用法、護法,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質(zhì)!”是連用四個動賓短語“學法、守法、用法、護法”作主語的標語,語氣連貫,一氣呵成,表意充足酣暢,對提高全民法律素質(zhì)具有很強的引導性。
3.回環(huán)
回環(huán)是把相鄰的兩個句子或短語的詞序相互顛倒,在意思上形成回環(huán)往復表達形式。利用回環(huán)可以使語句整齊勻稱,揭示事物的辯證關系,使語意精辟警策。如:“人人守法,法守人人”這條標語很明顯就是利用回環(huán)修辭制成,制成者通過巧妙地更換詞語的前后順序,利用“守”這個字所引發(fā)的動作發(fā)出方和動作的承受方形成回環(huán)往復的語言格局,這反映了從“人人”到“法”,再從“法”到“人人”,一個簡單的圓形軌跡就說明了:只要我們每個人按照法律法規(guī)去行事,那么當我們遇到不合法的境遇時,法也會守護我們。再如“你不守法,法不守你”、“你不依法,法不依你”這兩條標語亦是采用回環(huán)的修辭方式恰當、有效地表現(xiàn)守法與不守法的辨證關系,文約而事豐,形式整齊,在閱讀情趣中既讓人們?nèi)菀酌靼资胤ㄅc不守法的利害關系,同時又可以產(chǎn)生一種視聽覺平衡和諧之美。
4.頂真
頂真又叫“聯(lián)珠”,是前一句結尾的詞語或者句子成為后一句的開頭。使上下句子頭尾蟬聯(lián)。頂真在形式上前遞后接,在內(nèi)容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給人以順暢明快的閱讀美感。如“守法才能平安,平安才能幸福?!边@條標語利用上遞下接,首尾蟬聯(lián)的句式,層層推進,把守法、平安、幸福三者的關系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說理周密清晰,表達似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再如“以誠待人,人人敬;依法辦事,事事成。”這條標語從做人入手,闡明做人的首要是“坦誠”,進而接出辦事的核心是“依法”,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人入勝,給人以形式出裁、格調(diào)不俗的感覺。這兩則標語精確的采用了頂真修辭手法,把“守法、依法”這樣的字眼潛移默化的注入到讀者的思維中去。
5.比喻
比喻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也叫打比方,是用本質(zhì)不同的兩種事物,利用它們之間的相似點來打比方或說明道理的辭格。在普法標語中使用比喻可以使一些深奧晦澀的法學理論變得淺顯易懂;也可以使法律條文中枯燥的條款變得生動和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普法標語常用明喻和暗喻。
明喻的構成方式是本體和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含有“像、似、如”等一類的喻詞。如“經(jīng)營似行船,守法似船槳;只有撐好槳,才會不翻船?!边@條標語巧妙地利用了受眾大腦感知事物相似性和相關性的能力,把經(jīng)營比作行船,把守法比作船槳,通過聯(lián)想機制的運作,人們都知道在行駛中船翻了帶來的嚴重后果。這就把要表達的守法的重要性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船結合在一起,使經(jīng)營者透過明喻清楚地明白違法經(jīng)營一定會翻船的道理。
暗喻的構成方式和明喻一樣,也是本體和喻體都出現(xiàn),只是中間的喻詞變成“是、成為”等。如“法是鐵,律是軌,不循法律要出軌”中,就把法律比作軌道,不遵守法律辦事的便是“出軌”,當讀者看到這樣的比喻句時,會用自己的主觀想象和客觀存在相聯(lián)系,會有瞬間警醒的意味。這條標語就是結合列車出軌,利用比喻的手法強化了違法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給予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也使標語通俗易懂。
6.四字格
一般四字格的結構穩(wěn)定,意義具有整體性,在句中通常可以作為一個詞語來使用。但四字格普法標語的靈活程度較高,結構相對松散,中間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而且往往連用幾個意義密切相關四字格,組成一個表意完整的句子。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明法于心,守法于行”、“遵紀守法,利人利己”、“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這幾則標語都是典型的四字格,其結構簡單、語言精練,表意明確,讀來韻律整齊,節(jié)奏感強,鏗鏘有力,可以讓每個受眾在心理建起一道法律思想行為防線,收到欲方則方,欲圓則圓的良好的規(guī)范效果。
7.辭格的綜合運用
許多普法標語在制成過程中,會糅和多種修辭方式來表達一種意思,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從而使要表達的意思渾然一體,給讀者以視覺的沖擊和感官的刺激。如:“違法,法如一把利劍;守法,法似一盞明燈”這條標語為了表達不同對待法律的人后果是不一樣的,以對偶作為這則標語的主要修辭方式,“違法”和“守法”相對,“把”和“盞”相對,“利劍”和“明燈”相對。而在大眾選擇“守法”和“違法”兩種不同的理念時,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為了使表達更加明朗化,這條標語又選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違法”中的“法”比作斬斷自己光明前程的“利劍”。同時,又把“守法”中的“法”比作是用來照亮自己人生道路的“明燈”。
二.樸實莊重、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
普法宣傳標語是用來普及法律知識的工具,法律語言本身具有準確、精煉和嚴謹?shù)奶攸c,又因為普法標語面向的群體是人民群眾,根據(jù)以上普法標語的性質(zhì)、目的、對象和使用環(huán)境,我認為普法標語的語言風格應是樸實莊重、簡潔明快這兩點。
1.樸實莊重
老子曾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①,這就是在強調(diào)語言要平實。而普法標語作為宣傳法律知識的工具,其選用的詞語以及文句更應該做到平易通俗,少用過于浮華的修飾性詞語,不宜進行過多的粉飾、夸張、渲染,應在平淡中表達法律的精神實質(zhì)。如“開展法制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兩則標語選用的都是一般的普通詞語,沒有形容詞之類的附加成分,也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堆砌,選用的句式結構簡單明了,采用平鋪直敘方式說明了法制教育的意義及公民應該遵守的法則。
語言的莊重是指用語要嚴肅、穩(wěn)重,不隨便,不輕佻。普法標語究其根本是用來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的,因此,擬制普法標語一定要使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表意要準確、精煉,內(nèi)容要積極向上。如“誠是做人之道,法乃治國之本”、“厚德才能載法,德正方能嚴法”、“明德崇法,篤行致知”等標語則運用“之、乃、厚德”等文言詞語,這些詞一般在正式場合下使用,不需要用形象性或文學性的描繪類詞語,就能表達出這條普法標語的典雅、莊重。
2.簡潔明快
普法宣傳標語作為傳播國家法律政策、法規(guī)的媒介,要明確告知人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所以普法標語的句子是有什么說什么,有多少說多少,使人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給人以明朗、舒暢的感覺。如“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這則標語在句式上言簡意賅、不隱晦、不曲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讀者法律審判的準則。而“嚴禁疲勞駕駛”、“嚴禁酒后駕駛”這兩則交通標語在選詞方面直截了當?shù)谋磉_出對于所有駕駛員駕車的硬性要求,使駕駛員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從而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從思想上杜絕疲勞和酒后駕駛。
為了用簡潔明了的句子達到宣傳的目的,普法宣傳標語經(jīng)常選用單句結構,這種標語字數(shù)少,句子短,內(nèi)容單一,能夠準確、簡明地傳達和體現(xiàn)宣傳者的觀點和主張,給人強烈而集中的印象,便于記憶和傳誦。如“法律援助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本陀闷胶偷恼Z氣敘述了法律援助的作用,會使人們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時,第一時間想到去咨詢法律援助來捍衛(wèi)自己的正當權益。
普法標語為了用語經(jīng)濟,在不影響表意的情況下,為了突出謂語和賓語的相關內(nèi)容,常常省略句子主語。例如: “堅持法制宣傳同法治實踐相結合!”“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結合!”兩個標語省略了相關主語,即發(fā)布標語的主體單位及標語的受眾。直截了當、簡明扼要加強了大眾對標語的理解,它給人一定的震撼力和號召力。
總之,盡管現(xiàn)代社會信息的傳播手段種類繁多,但普法標語仍然是我們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工作,積極而又穩(wěn)妥地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們要重視普法標語的寫作,在擬制普法標語中,應多滲透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更應該重視對其語言進行潤色,使標語口號更加得體,更具有宣傳性和藝術性。
參考文獻
[1]陳汝東.當代漢語修辭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黃伯榮.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劉振宇.普法語言探析[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07(06).
[5]屈志凌.淺談標語口號的語言特色[J]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2007(06).
[6]邱莉芹.淺談標語的語言藝術[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01).
[7]孫懿華.法律語言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8]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9]吳禮權.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10]姚鑫隆.淺談標語寫作的要求[J]江西社會科學,2001,(08).
注 釋
①湯起康.老子正讀原解[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57.
(作者介紹:李煒,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