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在閱讀方面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在批注式閱讀上,學生的技巧掌握得還不夠成熟。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梳理、提煉、類比和整合等層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進入真實的閱讀狀態(tài)。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狀態(tài);批注
高中語文學習更多的是自主學習。高中生在閱讀方面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在批注式閱讀上,學生的技巧掌握得還不夠成熟。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分為梳理、提煉、類比和整合,使學生能夠準確挖掘重點,深化思維,提升閱讀的認知感,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進入真實的閱讀狀態(tài)。
一、梳理,整體認知
閱讀是一種梳理,對文章的梳理,對思路的梳理,對整體認知的梳理。在閱讀前,教師要熟悉所要閱讀的文章的整體思想,梳理出脈絡。在閱讀的過程中,針對思路來進行批注,以此來標注學習中的痕跡。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會講解批注式閱讀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練習,對文章進行梳理,使學生理清思路,提升整體認知。
例如,學習《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一文,這是一篇脈絡比較清晰的文章,對于學生熟悉文章脈絡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進行脈絡的梳理,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將文章的脈絡進行標注?;A性的練習之后,我會進行提問:“同學們,誰能準確概括一下,‘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問題一出,學生進行了思考,“‘傳統(tǒng)文化的關鍵在于‘文化,文化傳統(tǒng)的關鍵在于‘傳統(tǒng)?!睂W生的回答說明他們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了比對,通過脈絡梳理的方式,使他們明白了文章的整體思路,進而在分析時能夠準確把握文章主旨。
學生的認知感是對文章的認識過程。在培養(yǎng)學生認知感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給學生進行充分的講解,學生在練習時,要對文章有初步的認識,從認識中鍛煉自己的邏輯性,條理清晰地對文章進行批注式閱讀。
二、提煉,挖掘重點
提煉的過程是凝集精華的過程,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文章進行充分的掌握和理解,能夠抓住重點,對文章的主旨句或者中心句進行概括和定位,用批注式閱讀的技巧,讓閱讀效率更加顯著。在教學中,我會采用實際練習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大量的批注閱讀,讓學生在閱讀時提升整體效率。
例如,學習《拿來主義》一文,這是魯迅先生的一篇代表作品,屬于雜文。魯迅先生的文章內(nèi)涵豐富,對于學生而言,在理解和分析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這篇文章作為提煉主題的批注式閱讀練習的輔助教學材料。在課堂上,我對作者和寫作背景進行了介紹,接著給學生們布置任務:“大家通過批注,標出文章中作者提到的幾種主義,然后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薄拔恼聻樗膫€主義: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和拿來主義。通過批注,我熟悉到文章主要表達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边@個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熟悉怎樣用批注式閱讀來提煉文章的重點,通過對各個部分的批注來提煉文章的整體內(nèi)涵,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時更加迅速地挖掘文章的主旨。
提煉的過程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本功,更需要大量的練習。同時,這與感悟能力還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實際培養(yǎng)中,不僅要讓學生完成任務,更要讓學生針對實際任務進行自我總結(jié)和反思,用自己的閱讀方式來進行批注式閱讀的練習。
三、類比,深化思維
類比特點或者說是文本類比都是以文章的獨特之處為切入點。一篇文章的精華和獨特之處往往會體現(xiàn)在類比特點之中,通過對類比特點的準確把握,很容易就掌握了文章的脈絡和思路,從而為文章的進一步解讀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對類比方式的把握非常重視,通過閱讀和訓練,針對類比的特點進行總結(jié),使學生掌握這項技能,深化思維。
例如,在高一上學期進行閱讀練習時,我會結(jié)合課外的文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類比思維。以《滕王閣序》和《秋聲賦》為例,《滕王閣序》是一篇用駢體寫成的詩序,《秋聲賦》是一篇賦文,這兩篇文章各有特色。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讓學生感受到兩篇文章的不同特點,體會到兩位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感受。對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兩篇文章進行類比批注式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用問題來進行引導:“大家在閱讀時,說說這兩篇文章的特點都有什么?”“《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準確地將寫景與抒情自然地融合。”“《秋聲賦》這篇文章不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能夠?qū)⑸时憩F(xiàn)得很鮮明?!睂W生們的這些回答都能夠體現(xiàn)出他們對這兩篇文章真正的用心。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得很快。
類比的掌握是批注式閱讀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真實閱讀”的領域下,學生對類比特點的理解上會有很多的不同想法,而這些想法往往會使學生走一些彎路,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指導和點撥,使學生能夠?qū)︻惐忍攸c進行正確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對類比特點能夠準確地掌握。
四、整合,升華素養(yǎng)
整合也是一個綜合,是閱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式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用啟發(fā)的方式使學生對批注式閱讀更加感興趣,同時在示范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被引領,思路跟著引導的步伐,探索前進。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讓學生體會課文和閱讀內(nèi)容的獨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的批注閱讀,提升其自學能力,升華整體素養(yǎng)。
例如,執(zhí)教《像山那樣思考》一文,這篇文章重點講述人們應該反思自己和自然的關系,這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文章。在講解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了引導和啟發(fā):“同學們想一想,自身的做法與文章中的講述,談談自己的感想?!边@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同時,也能夠針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反思,進而升華自身的修養(yǎng),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涞男率兰o人才。
整合是對學生的關注與評價,是批注式閱讀的一種檢驗。在檢查反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對話,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問、面臨的問題,這樣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狀態(tài)和批注式閱讀的實際教學效果,升華學生的素養(yǎng)。
批注式閱讀能夠?qū)W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助推作用,使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內(nèi)容,用批注來記錄閱讀的痕跡,增強記憶。為此,我們應該更多地對學生進行鍛煉和培養(yǎng),打造一個閱讀的“真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馬春燕.高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9).
[2]蔣鎮(zhèn)一.“批”出思想 “注”出靈魂[J].中學語文教學,2015,(3).
[3]張利琴.淺析自主探究教學策略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6,(2).
作者簡介:李波(1982—),男,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