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蘇州市老年大學 楊亞莉
從日常動作中揣摩二胡演奏技巧
□ 江蘇省蘇州市老年大學 楊亞莉
初學二胡時,教師會告訴我們很多演奏要領(lǐng),例如:左手持琴時肘部與腰部約成45度夾角,琴桿與胸部約成30度夾角;右手拉弓時,以腕部為先動點,帶動小臂,再帶動大臂,收弓時大臂作為先動點,帶動小臂和手腕;運弓要平,直勻,弓子不要向右手后邊轉(zhuǎn)動……理解并記住這些名目繁多的動作要領(lǐng)對于老年人來說是件頭疼的事情;即使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記住了,在實際操作時又常常會顧此失彼。二胡演奏動作講究的是自然和省力,它與我們?nèi)粘I钪械暮芏鄤幼饔兄嗨浦?。老年人具有較豐富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如果我們從日常生活動作中去觀察體會和比較,就能較輕松地領(lǐng)悟二胡演奏的動作要領(lǐng),較快地找到二胡演奏的感覺。
一、二胡的持琴姿勢是將琴筒放在左腿根部靠近腹部處,大臂與腰部約成45度角,琴桿與胸部約成30度夾角。這個姿勢與坐著抱個小孩的姿勢很相似。我們可以把持琴想象為抱著自己心愛的小孫子,如果我們將大臂架得很高,抱不了多久就會感到左手很酸,如果大臂放得太低,又會抱不穩(wěn),孩子太靠近我們身體時,我們會看不見孩子的臉,離身體太遠又擔心孩子會倒下,這手臂不高不矮、不遠不近的自然狀態(tài)就是二胡持琴的正確姿勢。這樣將二胡演奏的動作要領(lǐng)和日常生活中某些動作相聯(lián)系,就很容易掌握了。
二、二胡演奏中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優(yōu)美都與正確運弓有關(guān),而正確的持弓是正確運弓的基礎(chǔ)。持弓時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演奏過程中都有不同的分工和動作,初學時我總感到顧此失彼。后來發(fā)現(xiàn)二胡的持弓姿勢其實與我們吃飯時拿筷子的姿勢極為相似,都是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桿子,不同之處是拿筷子時我們只用中指穿在兩根筷子中間,而在持弓時我們是用中指和無名指同時穿在弓桿和弓毛中間。我們用筷子夾菜時若將筷子捏得很緊反而使不上勁。二胡的持弓也是如此,手指中各關(guān)節(jié)的松緊關(guān)系猶如手中握了一只小鳥,握得過緊,小鳥會憋死,握得過松,鳥又會飛掉,這松緊適度的感覺就是二胡持弓的感覺。
三、初學二胡時,老師一遍遍告訴我們:運弓要平、直、勻,弓子運行的軌跡要走成一條直線,這樣二胡發(fā)出的音質(zhì)才好。我們雖然從理論上似乎懂得了這個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拉弓時弓子還是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向身體的右邊拐彎,把弓子拉成了曲線運行。為了糾正這個錯誤動作,我想象自己對面的右前方坐著一位客人,當我倒了一杯茶水要遞到他手中時,手必然要向右前方伸展,按照這個方向去運弓,弓子走的就是直線,運弓平直的感覺一下就找到了。
四、右手運弓需要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的連帶動作,各個部位需要協(xié)調(diào)運動。但我總是弄不清運弓到什么位置時,手的哪個部位應該有動作。一次外出旅游來到一座山上,看見有幾只雄鷹在天空中盤旋,它們張開和收攏翅膀的矯健動作讓我茅塞頓開:老鷹飛翔時總是先將夾在身體兩側(cè)的翅膀從小臂到大臂逐漸展開,然后又會從大臂到小臂再收回到身體兩側(cè),翅膀這樣運動既省力又有力量,會使老鷹飛得更高更遠。二胡的運弓動作與老鷹的飛翔動作其實很相似,拉弓時先從手腕到小臂、再到大臂地運動,收弓時則反之,先收大臂,再到小臂和手腕。這讓我輕而易舉地記住了運弓中各部位的動作順序,也糾正了初學二胡時常常出弓就先抬大臂的毛病。
五、快弓練習是老年人學習二胡的一只“攔路虎”,初學時我們只知道手腕和小臂、大臂都需要動,但不清楚主動點是在手腕、小臂還是大臂?經(jīng)常見到一些老年學員使勁地揮動著大臂,累得滿頭大汗,快弓還是快不了。看來學習二胡光使蠻力是不行的,還得用巧勁。后來老師啟發(fā)我們說:快弓的演奏動作與我們冬天燒火爐扇扇子的動作很相似,拉快弓前,我們可以用一把扇子模仿冬天扇火爐的動作,就能發(fā)現(xiàn)最省力的快速扇扇子方法是小臂靠近手腕一端為主動點,手腕和上臂隨之會做連帶運動,這就是拉快弓的正確動作。
生活中與二胡演奏相似的動作還有很多,如揉弦時手指關(guān)節(jié)一上一下的上下彎曲的動作類似小雞用嘴上下啄米;換弓時手腕動作如同魚擺尾;內(nèi)外弦轉(zhuǎn)換時如同轉(zhuǎn)動盤子;連弓內(nèi)外弦轉(zhuǎn)換就像用一只畫筆在內(nèi)外弦間畫曲線,等等。在學習中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體會、思考,發(fā)揮想象力,就可使二胡演奏動作化繁為簡,比較迅速地掌握演奏的正確方法,使二胡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和有趣?!?/p>
(摘編自蘇州老年大學??肚飳崱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