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影(濮陽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 河南 濮陽 45700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
郭清影
(濮陽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 河南 濮陽 457001)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濮陽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1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臥床休息、牽引和口服芬必得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內服和穴位注射治療,連續(xù)治療14 d,觀察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3%(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有效促進髓核復位,提高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西醫(yī)結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穴位注射;髓核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長期在外傷和勞累作用下,引起退行性病變,導致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造成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多以腰腿疼痛為主,臨床上比較常見,輕度患者影響生活質量,重度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疾病[1-2]。目前,對該病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通過臥床休息、牽引和口服藥物促使髓核復位,減輕或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緩解臨床癥狀。為探討更佳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法,本研究自2012年起運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來濮陽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1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觀察組男34例,女24例,年齡為28~72歲,平均(45.61±8.14)歲,病程1個月~12 a,平均(3.13±1.04)a;對照組男35例,女23例,年齡為26~71歲,平均(46.07±7.94)歲,病程2個月~11 a,平均(3.25±1.14)a。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關診斷標準,結合臨床癥狀和物理試驗、儀器影像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合并性疾病,無急性腰椎損傷、腰椎滑脫、腰椎結核以及其他椎管和神經品質性病變。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簽訂知情通知書,自愿參加本研究,并報請濮陽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芬必得1片/次,2次/d,并按醫(yī)囑臥床休息和牽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藥內服和穴位注射治療。①中藥方組成:黃芪20 g,當歸、丹參、秦艽、威靈仙、川芎各12 g,狗脊、巴戟天、菟絲子、桑寄生各10 g,制附子、肉桂各8 g,水煎至500 ml分2次熱服,1劑/d,連服14 d。②穴位注射:患者俯臥位,用5 ml醫(yī)療注射器抽取丹參注射液2 ml,在L~S椎旁取左右對稱夾脊穴,用注射器斜在穴位上斜刺10~15 mm,提至有針感時,緩慢注入藥液,每穴注射0.2~0.4 ml,1次/2 d,3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療效評價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肌力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腰腿麻木感明顯減輕,肌力基本恢復;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消失,麻木感和肌力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消失或有加重趨勢。治療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定性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腰間盤突出癥是組成腰間盤的軟骨板和纖維環(huán)發(fā)生變性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導致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肢感覺異常和功能障礙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表現(xiàn)[3],在常規(guī)保守治療中,口服藥芬必得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消炎鎮(zhèn)痛和緩解肌肉痙攣的作用;臥床休息減少了重力對變性部位的壓迫和肌肉痙攣對相鄰椎體的牽拉擠兌;牽引可使腰間盤突出癥形成的脊椎旋轉、扭曲盡快復位,并使椎間盤間隙增大,產生內部負壓,所有治療措施均能有效促使髓核復位,恢復正常腰椎關節(jié)形態(tài),減輕臨床癥狀[4-5]。
國醫(yī)理論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腰痛”“痹癥”范疇,腰為腎之府,腎氣衰竭可引起氣血虛虧,脊髓失去營養(yǎng),導致氣滯血瘀,風寒濕邪入侵,出現(xiàn)腰腿疼痛等臨床表象[6]。本研究根據國醫(yī)理論中腰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機制,制定出以補肝益腎、活血散瘀、疏經止痛為主的中醫(yī)治療方法,以中藥內服達到固本培元,解表除頑的效果。本研究方劑中,桑寄生、菟絲子、狗脊、巴戟天具有健肝益脾、強筋健骨、壯腰膝、補腎陽的功效,補氣活血、行氣止痛、消腫散瘀用黃芪、丹參、當歸、川芎,秦艽、威靈仙祛風勝濕,附子、肉桂溫經通絡,諸藥合用,不但有固本培元、祛瘀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還能有效改善病變部位的炎癥反應,減輕病變部位的血管滲出,促進炎性病變部位恢復。夾脊穴具有疏通干督脈和膀胱經的重要作用,因二經主一身陽氣,故刺激夾脊穴可振奮陽氣,暢行氣血。本研究應用夾脊穴注射丹參注射液,穴位吸取丹參活血化瘀、行氣通絡功效,起到迅速改善病變部位血液循環(huán),促進修復受損纖維環(huán)和椎間盤,使受壓迫神經根炎性水腫得到盡快消退的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比常規(guī)治療效果好。
綜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促進髓核復位、提高治療效果方面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 白映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35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1,18(4):344-345.
[2] 李奕祺,白慧英,陳曉霞.1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醫(yī)體質分型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1):46-48.
[3] 向劍鋒,楊少鋒.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研究進展現(xiàn)況[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3,(2):67-69.
[4] 陳同芳.中醫(yī)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89例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38):166-167.
[5] 楊鴻菲,陳宇翔.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電針、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5,42(11):2183-2185.
[6] 俞建輝.夾脊穴深刺結合關元穴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35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3,20(6):78-79.
[7] 孫平,戴新平,厚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5,47(11):107-108.
R 681.5+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1.039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