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楊莊蓉
洗衣界的創(chuàng)新?微商紅火的洗衣片去污力不如洗衣粉!
|本刊記者/楊莊蓉
以濃縮、產品體積小、方便消費者攜帶與計量使用等賣點的洗衣片成為了洗滌劑界的新“網紅”。但這種近兩年被微商吹上天的產品真的有那么好嗎?
在人類對衣物污漬的百年抗爭史上,肥皂曾是賢惠人妻、家中老媽最好的幫手。
而對于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消費者來說,肥皂太“污”了;用洗衣粉怕傷手易刺激;用洗衣液又怕有熒光增白劑……
此時以濃縮、產品體積小、方便消費者攜帶與計量使用等為賣點的洗衣片成為了洗滌劑界的新“網紅”。
但實際上,國內市面上洗衣片面臨的質量問題不容忽視——產品去污力表現明顯不如洗衣粉,且執(zhí)行標準的標識混亂,質量尚需較大的提升,價格也比洗衣液(粉)貴!
綠色化、濃縮化、功能化、個性化是中國洗滌行業(yè)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與產品競爭焦點。
世界洗滌工業(yè)為可持續(xù)發(fā)展作出了許多積極的貢獻,其中最主要就是產品的濃縮化。
濃縮化,簡單理解就是提高單位質量洗滌劑的有效成分含量,從而增強單位質量洗滌劑的洗滌效果,減少包裝材料和降低運輸成本。其實際使用量較普通洗衣液少,節(jié)約生產能耗和產品包裝材料,也是積極響應國家節(jié)能減排政策的體現。
中國洗滌市場的“濃縮”概念已經提了多年,但濃縮洗滌劑由于低泡性與小體積外觀得不到消費者認可、產品價格較高等原因,并沒有真正意義上打開市場。
“從國際消費市場看,發(fā)達國家已經基本實現了洗滌劑的濃縮化。但是,中國洗滌劑濃縮化在過去5年間發(fā)展成效不大,濃縮產品的比例不到4%?!敝Z維信公司中國及亞太區(qū)家居護理商務副總裁周旭在2016年11月23日召開的第36屆中國洗滌用品行業(yè)年會中說道。
日化行業(yè)分析師吳志剛在接受《消費者報道》采訪時表示:“濃縮洗滌劑中的洗衣片作為洗滌行業(yè)的一個全新品類,2015年開始在中國興起,由微商渠道推廣,這兩年成長較快?!?/p>
洗衣片在國外其實早已不是新鮮事物。早在1960年,寶潔就在美國市場推出了“Salvo”牌片狀洗滌劑,隨后不久聯合利華也推出了“Vim”牌片狀洗滌劑,但由于產品技術難點與消費習慣均已停產。歐洲最早的洗衣片是1986年西班牙市場上推出的“Puntomatic”品牌。
與洗衣粉、洗衣液不同,洗衣片采用造粒后擠壓成型的工藝進行生產,其產品體積小,更方便于消費者攜帶與計量使用。
洗衣片的技術難點在于既要有足夠的強度,以防止在包裝、運輸和貯藏過程中破裂和粉粹,同時又要能在水中快速溶解,在衣物上不會殘留不溶解物;另外,還要體積小,且單位重量有較高的去污性。
真正解決了技術難點并在歐洲開始大范圍推廣銷售片狀洗滌劑是1998年,如聯合利華公司的“Persil”牌、寶潔公司的“Ariel”牌。除此以外,漢高、活力美潔時等公司也在歐洲推出了各自的片狀洗滌劑,目前片狀洗滌劑已在歐洲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2015年世界家用衣料洗滌劑市場進展報告》指出,2013年,美國片狀洗滌劑的市場份額是13%,2018年該比例將增加至18%,要求洗滌簡單化是片狀洗滌劑在美國得以快速發(fā)展的要因,雙職工家庭的增加也對片狀洗滌劑的增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中國,目前洗衣片品牌主要包括泉立方、立白凈博士、LG捍衣、歐香、香、倍威爾、妙招等品牌,其銷售渠道主要以微商及線上銷售為主,也有少量品牌開始進駐實體店。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yè)協會(后簡稱“洗協”)2016年12月2日發(fā)布的《2016年度織物洗滌劑質量市場自律跟蹤調查結果報告》(后簡稱“報告”)指出,洗協對市場上10款洗衣片進行了摸底測試,由于目前洗衣片劑缺乏國家或行業(yè)標準,考慮到產品形態(tài)為固體,測試依據洗衣粉標準進行。
抽查結果顯示,10款洗衣片去污活性物在40%~71%之間,高于常規(guī)洗衣粉產品,但去污力均未達到洗衣粉標準,且與標準要求差距較大,一些產品在兩種標準污布的去污比值甚至低到0.4和0.5(洗衣粉標準要求去污比值≥1)。
由于此次洗衣片類產品的檢測為摸底檢測,洗協并未公布具體檢測品牌及數據。測試結果表明此類產品單次洗滌有效活性物含量不足,配方研究還有較多工作要做,產品質量尚需較大的提升。
一位行業(yè)工程師分析表示:“洗衣片的總活性物含量高,但其單次用量少,單次洗滌濃度較低,因此去污效果可能并不是很好?!?/p>
《報告》還指出,因無統(tǒng)一的國家或行業(yè)標準,洗衣片產品包裝的明示執(zhí)行標準較為混亂。10個產品中,3個產品標示企業(yè)標準,5個產品標示行業(yè)標準,1個產品標示國家標準、1個產品標示了化妝品的衛(wèi)生許可號。
從國家對產品的包裝要求及《標準化法》規(guī)定來看,除明示執(zhí)行企業(yè)標準的3個產品符合管理規(guī)定外,其它7個產品的標識均存在一定問題。1個產品標示QB/T1224-2012《衣料用液體洗滌劑》、2個產品標示QB/T2485-2008《香皂》、2個產品標示QB/T2466-2008(無此行業(yè)標準號,QB/T 2466-1999標準名稱是《鍍錫(鉻)薄鋼板圓形全開式易拉蓋》)、1個產品標示GB/T1993-2013(無此國家標準號,GB/T1993-1993標準名稱是《旋轉電機冷卻方法》)。
可見,很多企業(yè)為使產品盡快投放市場,在標準執(zhí)行問題上把關不嚴,甚至對標準根本不了解,在沒有國家或行業(yè)標準的前提下,連企業(yè)標準也未制訂,本質上反映了這些企業(yè)對自身產品質量管控意識的薄弱甚至缺失,也與我國目前對電商領域商品的監(jiān)管相對實體店較弱有關。
除了質量問題,本刊對比洗衣片與洗衣粉、洗衣液三種不同類型產品清洗每件衣服的洗滌劑費用發(fā)現,洗衣片的單位價格相比洗衣粉(液)并無優(yōu)勢。
使用洗衣片清洗一件衣物的平均花費在0.1-0.4元,而使用洗衣液與洗衣粉平均清洗一件衣物的費用更為便宜,0.03-0.08元不等。(如圖1)
此外,《消費者報道》對截止2016年11月天貓及京東平臺的洗衣片口碑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包括歐香、泉立方、香及LG捍衣等品牌,由于目前大多洗衣片品牌還未徹底進駐正規(guī)電商平臺,數據暫時有限。
口碑評價數據顯示,歐香的“去污效果好”評價占比相對較高,LG捍衣“速溶效果好”,香“泡沫少、味道好聞”,而泉立方的“洗衣效果不好”、“味道太濃、太香、不好聞”等差評率較高。(如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