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銀
校長設計力領導課程教學
嚴華銀
學校教育全程中課程的意義和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就一所學校而言,優(yōu)秀的課程是從優(yōu)秀的課程建設尤其是課程設計中來。所以,校長的課程設計領導力,將決定一所學校學生培養(yǎng)的層次和學校發(fā)展的水平。
所謂課程設計,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標,有計劃地進行學校課程規(guī)劃、開發(fā)、建設的創(chuàng)造活動。進行這項創(chuàng)造活動的能力,就是“課程設計力”。與一般教師學科課程、單項課程的設計能力有別,校長的課程設計力主要體現在學校課程的價值確定、整體規(guī)劃和系統(tǒng)建構等諸領域。
確定學校課程價值是課程設計的核心。不論什么學校,其課程的核心價值自然體現為教育的目的。為孩子終身發(fā)展奠基,這幾乎是所有學校教育課程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標。在這樣的通識和共性追求下,不同學校又是可以有著自己獨特個性追求的。這種獨特追求,往往表現為致力于側重學生素質素養(yǎng)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比如有的追求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的追求道德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的追求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的則重在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還有的更加強調學生運動素養(yǎng)和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等。這就需要課程設計者根據學校發(fā)展歷史和具體情況,根據教師素質特點以及整體水平和能力,來做出客觀分析和精準判斷,從而確定學校的課程價值追求。
課程整體規(guī)劃是課程設計的主體。學校課程從價值觀確立到建構、實施和評價,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必須要有站位高端的總體構想,要有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邏輯的框架結構,要有保障推進執(zhí)行到位的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制度設計和機制安排。
課程體系建構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我國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自課改后才有比較明確的概念。教師課程意識、課程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和增進,也才由此而得以強調。所以,近些年來,校本課程才被一些學校或自發(fā)或自覺地以零星的、分散的方式“開發(fā)”和“建設”。但是,課程只有形成體系,才能發(fā)揮其“整合”和“集束”的威力,真正實現指向明晰、重點突出的“育人”功能。優(yōu)秀的校長正是要以學校文化內核和價值觀為核心元素,整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構建基于學校歷史傳統(tǒng)、體現教育教學個性的課程體系。
校長課程設計力的強弱取決于諸多因素。
一是對于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價值的科學認識和理解。當20余年的應試教育幾乎“摧毀”了整個社會對于教育的科學“認知”,并且由此“綁架”了學校教育,教育人最需要的是理性回歸教育“初心”,深思“什么是教育”“孩子為什么要接受教育”“孩子應該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這樣一些教育“本源”問題。教育人只有通過這樣的思考獲得自我覺醒,才有可能實現“啟蒙”和引領社會,從而推動教育的順利“轉型”。
二是對于課程特別是課程價值的科學認識和理解。多年來,各類教育觀念、課程理念、教學模式紛至沓來,往往一個口號方才唱罷,另一個理念又忙著登場,校長與教師疲于應付,逐漸失去理性和科學判斷,陷入了永無休止的關于“學習者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和“知識中心課程”的扯皮紛爭中。殊不知,這三類課程各有其特點,各有其價值。對于學校教育而言,應該是兼收并蓄、互補長短。這需要校長引領教師認真辨析清楚,從而在課程設計中綜合權衡。就具體課程設計與建設的總體目標而言,就是要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提供選擇,彰顯自主,達成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更充分、更主動的發(fā)展。
三是學校文化與課程設計及課程體系建構的關系處理。就一所學校而言,文化是其精神和價值觀的集中和凝聚,是上位概念。學校課程設計和課程建設應該緊緊圍繞學校文化內核而開展。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學校文化,就應該有什么樣的課程,進而有什么樣的學生。因此,學校課程設計和課程體系建構,應該與學校文化建設同步進行。文化的充實和完善,課程的設計和建設,上下聯(lián)動,左右逢源,共同推動學校內涵和品質提升以及教師能力和素養(yǎng)發(fā)展,從而使豐富多彩的課程滿足所有學生既全面又個性的發(fā)展需求。
(作者系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