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紅
注重課堂反思,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倪春紅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適時恰當的課堂反思,不僅能夠讓學生及時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還能夠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保障教學質量。
初中生在做練習題時,難免會用到錯誤的解題方法,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一機會,讓學生基于錯題進行反思,總結失敗的教訓,累積經驗,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防止今后在同樣的題型上出錯,可以說,反思錯誤的解題方法是課堂反思非常有效的一條途徑。
通過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便會豁然開朗,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以及問題的關鍵點,從而解答。之后,教師可留給學生一定時間去反思自己解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更能幫助學生累積經驗,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學習,提升解題的效率。
當前,很多學生在做題時,由于沒有認真審清題目,再加上沒有深層理解概念,因此,在解題的過程中容易出錯。而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讓學生反思自己解題的過程,找出自己出錯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規(guī)避錯誤。如在學等腰三角形時,有這樣一道題目: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的長為7米,BC的長為4米,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很多學生一看題目很簡單,直接就得出了等腰三角形周長為18米的答案,但是這樣的解題方式顯然是不全面的。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沒有考慮到,之后再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根據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得出:7不僅可作為底邊長,并且還可作為腰長。所以,解答這道題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假如7米是腰長,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周長就是18米;假如7米是底邊長,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周長就是15米。接著,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出示變式題:AB的長為7米,BC的長為3米,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周長又是多少呢?有之前討論的基礎,學生很快得出此題解答只有一種情況,即:AB邊為腰長,周長是17米。通過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再加上適時的變式訓練,能夠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縝密思考、全面思考的習慣,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解題效率以及學習能力。
在做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由于沒有理清解題思路,沒有抓到題目的核心要點,因此很容易解錯題,當碰到這樣的情況時,作為數學教師,應讓學生對解題思路進行反思,并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解答。
教師要教會學生在解題時重視題目當中的隱含條件,才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之后,學生就會知道如何解答此類的題目。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弄清概念、梳理思路,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式。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經常性地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找到知識盲區(qū)。
對于初中生來講,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思維,再加上有些學生平時練習較少,所以沒有一定的解題能力,因此常常會做錯題。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有針對性地給其提供相關練習,并讓其反思自己的解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解題當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從而向高難度的題型進攻。
總而言之,通過課堂反思,能夠幫助學生和教師總結更多的學習和教學經驗,真正地實現教學相長,達成共贏的最佳教學境界。因此,教師應經常性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反思,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升解題能力,獲得學習方法,促進他們自主學習?!?/p>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惠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