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君
認真回顧與梳理 莫把真的寫成“假”
◎伊 君
奶奶的大嗓門兒
奶奶的大嗓門兒,在我們住的小區(qū)里都是出了名的。
一天,我正在家寫作業(yè)。突然,我抬頭一看,剛才還太陽高照的天氣,轉眼就烏云密布。不好,要下雨了!“奶奶,下雨了,收衣服?!?/p>
奶奶剛將衣服收好,豆大的雨點就滴落下來。
忽然奶奶又看到別家衣服、被子曬在外面,她看上去比人家還著急,嘴里嘟嘟囔囔道:“再不收,就淋濕了?!敝灰姠偎吨ぷ哟蠛耙宦暎骸跋掠昀?!”“咔嚓”“轟隆”一聲②,雨點更大了,人們聽到這驚天動地的聲音后,趕快湊到窗戶前看看怎么回事。
“快收衣服,下雨啦!”奶奶說。
“謝謝!謝謝!”只見人們三下五除二就把晾曬的東西收好,并且還一直向奶奶點頭感謝呢。
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出人物嗓門兒大的特征,進而表現(xiàn)出奶奶是熱心腸的好人,贊美助人為樂的精神。選材和立意都很不錯??墒牵∽髡咴谛形闹谐霈F(xiàn)了很多問題,致使該重點表現(xiàn)的內容沒突出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讓本來很真實的故事顯得很虛假。
先指出文中的兩個小毛病吧。①“只見”用得不妥,因為“大喊一聲”應該靠聽覺來感知而不靠視覺。②“咔嚓”“轟隆”這樣的聲響,怎么會是一聲呢?最起碼“咔嚓”是一聲,“轟隆”又是一聲。
再說說這個“病文”前半部分更主要的“病”吧,那就是顯得不夠真實!比如:奶奶在收自家的衣服時,就能發(fā)現(xiàn)其他人家曬在外面的衣服、被子,寫雨已經(jīng)下上了她才發(fā)現(xiàn),顯得已經(jīng)沒有太大意義了。試想,豆大的雨點已經(jīng)落下,這時候才大聲喊,人們聽到喊聲再出來收拾,這個時段需要幾分鐘?衣物是不是已經(jīng)被淋濕?
還有,烏云密布,雨點密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人不是離得特別近,對方點頭,這一方是看不到的。所以,“向奶奶點頭感謝呢”就不真實,尤其還“一直”,這就更經(jīng)不起推敲了……
把本來很真實的故事寫得很虛假。問題出在哪呢?
病根兒在于事情過去一段時間了,小作者沒有認真回顧,就憑那些日漸模糊、已經(jīng)很凌亂的記憶信筆寫來。這是不行的!
要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就要對記憶中的場景、細節(jié)進行一番認真的回顧與梳理。比如,應該是誰先感知要下雨的?是下雨之后才喊人,還是先喊人后下雨?在閃電雷鳴之中,在大雨之中,并非在一起的人們之間怎么可能用語言、用形體動作來交流呢……只有把這些回憶清楚,先后順序、因果關系梳理順暢,才能把故事寫得真實、感人。
另外,題目也應改一改,力求更加準確。
奶奶大嗓門兒
奶奶大嗓門兒,在奶奶家的那一片是出了名的。
一天,我去了奶奶家。我在屋里寫作業(yè),發(fā)現(xiàn)奶奶把沒有曬干的衣服從外面收了回來。我抬頭望望窗外,還是艷陽高照哇,奶奶怎么……奶奶見我有些疑惑,嘟囔道:“再不收,就白洗了。要下雨了?!蔽液闷娴嘏艿酵饷?,見到天空的一側真的烏云密布了。不好,是要下雨了!我趕緊回屋。
奶奶卻站在門口,喊了一嗓子:“要下雨了——收衣服哇!要下雨了——收被子?。 ?/p>
奶奶這兩嗓子過后,那幾戶在外面曬衣服、曬被子的人家都有人出來了。
“轟隆隆,轟隆?。 崩茁暯?,一聲比一聲響!
人們剛將曬在外面的衣物收好,豆大的雨點就滴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