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成
(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四川成都 610225)
為師一得
老師,慢一點兒
袁 成
(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四川成都 610225)
在一次燉雞湯過程中,母親邊教我邊耐心地說道:“要想燉出香濃的雞湯,需要開小火,慢慢熬才行,這樣食材和雞肉才會相互‘交融’熬出美味?!蔽覐哪赣H話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燉湯要慢慢熬,否則喝不到好湯;教育也要慢一點,否則靈魂跟不上。
米蘭·昆德拉說:“生命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弊鳛檎谓處?,我們更應該明白,每天在學校里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每個鮮活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價值,都值得我們尊重。一個班級是由不同學生組成的,自然也就出現(xiàn)多層次能力水平的現(xiàn)象。然而,我們在教學中卻往往拔高標準、統(tǒng)一進度搞“一刀切”,結果是出現(xiàn)“夾生飯”,讓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掉隊。其實,我們在教學節(jié)奏上應慢一點,要慢下來思考對不同的學生應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這樣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在教師的“慢”中多一點時間思考、探究、分享和領悟,在“慢”中彌補先天或后天的不足,獲得平等的發(fā)展機會,并從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耐心。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只有當我們教師內(nèi)心認識差異、理解差異,才能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我們的“慢”,是因材施教、關注每一個學生內(nèi)心需要的體現(xiàn),是給學生多一點思考和交流的機會,是給學生多一些嘗試和糾錯的機會,是我們真正關注學生情感的流露,更是我們對學生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學生?!笨梢哉f,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雙方建立情感的紐帶。在教學中,我們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更多關注的是如何使其更優(yōu),但我們是否考慮過這些學生他們內(nèi)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作為教師,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成績”,致使我們的做法有些功利,久而久之,優(yōu)生不優(yōu)了,教師開始“憂”了,這才開始停下來去分析和關心他們。其實,優(yōu)生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我們應主動地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以朋友、家人的身份與他們溝通與交流,疏導他們的學習壓力與競爭壓力,調(diào)整他們的焦慮情緒,多給他們在生活上和思想上以幫助和引導。教師這樣的“慢”,是一種教育智慧,是一種教育情懷,更是一種人文關懷。在“慢”中,我們不再停留于冰冷的分數(shù),不再只重智育而輕德育,不再只重成才而輕成人。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不管是優(yōu)生還是后進生,都會有不同的情況出現(xiàn)。在合適的時間里慢下來,不帶著任何功利因素去主動關愛他們,給他們表達內(nèi)心想法的機會,這是教師真正關注了學生的精神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對教育的熱忱和對自己的真心。
心理學家顧修全博士曾說:“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緒?!苯處熓怯醒腥庵耍袝r難免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課堂中,拋出一個較難的問題學生一時回答不上,教師就開始焦躁,眉頭緊皺、目光嚴厲。當學生看到教師這樣的表情和狀態(tài)時,下意識地低著頭不語。當教師看到學生低頭不舉手回答問題時,自然情緒一下子就可能失控,開始對學生進行批評、指責,乃至用不恰當?shù)恼Z言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很多時候鼓勵學生多主動問問題,但如果學生所問是課堂中再三講過的問題,教師就可能批評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對學生大發(fā)雷霆,認為不尊重其勞動成果。于是,學生不敢再問了,對學習失去了之前的熱情,還可能反感該教師和該學科,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厭學情緒高漲。作為教師,每天面對紛繁復雜的各種事務,疲憊不堪,難免有煩躁和不順心,然而學生卻是無辜的。教師此時的“慢”,是順應學生認知規(guī)律發(fā)展的需要,是教師自我情緒管理的需要,也是教師職業(yè)內(nèi)在修養(yǎng)的需要。
政治教師不僅僅承擔教學責任,也是德育實踐者。我們應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用我們高尚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奥稽c”,對我們的學生多一些呵護、多一點耐心和多一份責任,讓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一面鏡子,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
老師,慢一點兒,再慢一點兒,等等每朵花朵,成長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