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喜國++任英++劉春光
摘要:蕨菜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功效越來越受到食品和醫(yī)療保健行業(yè)的認可和重視,隨著需求量的加大,可對蕨菜進行人工孢子繁殖,以保護蕨類的野生資源,提高繁殖系數,擴大蕨菜的栽培面積成為必然趨勢。本文就蕨菜孢子繁殖技術及繁育過程中環(huán)境因子和輔助生長物質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總結,為實現蕨菜產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蕨菜孢子;人工繁殖;影響因子
中圖分類號: Q949.3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2.022
蕨菜是蕨科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廣為分布,以未展開的嫩葉和嫩莖為主要食用部分,因其高營養(yǎng)、高醫(yī)療保健作用而備受國內外市場推崇,現已成為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農產品之一,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保健功能。然而,單純依靠野生資源不能保證產量和質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對蕨菜進行人工繁殖勢在必行。其中孢子繁殖法以其取材方便,成苗量大,成本低等優(yōu)點成為擴大蕨類植物繁殖的有效途徑。
蕨菜的生活史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一個是孢子體世代,包括幼孢子體和成熟孢子體階段。孢子體世代占據整個生活史的大部分時間;另一個是配子體世代,包括孢子、孢子萌發(fā)、原絲體(絲狀體)、原葉體(配子體)、性器官分化與發(fā)育等階段。配子體世代時間雖短但過程復雜。
1孢子繁殖技術
1.1適時采集
無論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蕨菜均可采集孢子。北方地區(qū)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當葉緣的孢囊群呈棕褐色,晃動葉片孢囊往下落時要及時采收。選擇未裂開的孢子囊用剪刀連葉剪下,也可用鑷子單獨取下孢子囊,放在干凈的白紙或培養(yǎng)皿內,一周后孢子囊裂開,孢子脫落。去除雜物,放在干燥涼爽處備用。
1.2播種床的準備
北方一般早春3~4月在大棚或溫室中進行。選擇偏酸性腐殖土或草炭土或混合土做培養(yǎng)基質,曬干后過篩,為防治病菌,可用0.1%~0.2%福美雙滅菌或蒸汽滅菌。然后將床土放入泥質燒制的盆或塑料盤里,厚度為8~10厘米。平整后澆透水,濕度在95 %以上。
1.3播種方法
先將采集的孢子用300毫克/公斤濃度的赤霉素處理15 分鐘,以促進孢子萌發(fā)。用毛筆或軟毛刷將孢子均勻播撒在床面上,無需覆土,要適量輕輕淋些水,以使孢子與土面緊密接觸。還可以將處理過的孢子倒進盛水的噴壺里,搖勻后噴灑在床面上,播后及時覆地膜或蓋上玻璃蓋,床土溫度保持在20℃,氣溫保持在25℃~30℃,濕度85%~90%。
1.4苗床管理
播種后3~7天孢子開始萌發(fā)。15天左右床面微顯綠色時應去掉覆蓋物進行通氣,此時需連續(xù)噴水3~4天,以促進絲狀體發(fā)育。一個月后原葉體發(fā)育成熟,開始進入受精階段,這時要適時適量澆水,一般每天澆水1~2 次,最好使水沿床面流動,為受精創(chuàng)造條件。第一片很小的叉形葉展開后,隨后的2~4片真葉隨葉位的提高展葉速度加快。孢子體葉出齊后停止?jié)菜院鬂穸瓤刂圃?0 %左右。當幼苗長出3~4片葉,5厘米左右高時,結合間苗進行分苗,分苗床土與播種孢子的床土一致,行株距(8~10)厘米×(8~10)厘米。這一時期非常關鍵,要及時供給幼苗所需營養(yǎng),可噴施0.1%~0.2 %尿素液、0.1 %磷酸二氫鉀液和0.2%過磷酸鈣液。注意遮蔭并保持土壤濕潤。幼苗長到10~15厘米高時可定植到大田。
2 影響因子
2.1 播種基質
培養(yǎng)基質對孢子的萌發(fā)率沒有太大影響,但對配子體的生長和幼孢子體的形成有很大作用。陳建軍、張金文、楊洪雙等先后比較了珍珠巖、大田土、草甸土、森林腐殖土、蛭石、草炭土等多種基質對孢子繁殖的影響,結果表明:草甸土和腐殖土適合孢子的發(fā)育要求,而最好的基質是森林腐殖土,因其營養(yǎng)含量高,可以促進原葉體和孢子體的發(fā)育,幼孢子體生長健壯。而腐殖土+草炭土+蛭石可使蕨菜孢子出現配子體天數最短,形成的幼孢子體苗數最多。以上基質取材方便,價格低廉,易操作,更適合大面積推廣。
2.2 環(huán)境因素
光照對孢子萌發(fā)的影響尚有爭議,郝麗珍、劉剛認為:光照對孢子萌發(fā)繁殖沒有明顯影響,只在原絲體綠化時期需要1~24小時的光照。而??×x、李兆亮等實驗表明:光照24 小時、光強1800LX 條件下孢子萌發(fā)最早,比光照12小時、光強1800LX提前3~4天,以后各發(fā)育階段均有所提前,生長速度較快,光照12小時、光強小于1000LX時孢子萌發(fā)極慢,成苗率極低。光照對孢子萌發(fā)的影響之所以有不同結論,可能是因為實驗所用的蕨類品種不同。
溫度是孢子萌發(fā)的必需因素,孢子萌發(fā)的適宜溫度是20℃~28℃,受精適宜溫度是28℃。配子體在高于30℃或低于15℃時不能正常發(fā)育。所以,在孢子繁殖過程中應保證20℃~28℃的溫度,濕度保持在80%以上。
2.3 輔助生長物質
孢子繁殖過程中用到的輔助生長物質主要是GA3、IAA、KN、腐殖酸、蔗糖等。據有關研究證明,無論何種基質和光照條件均以GA3 處理孢子萌發(fā)成苗效果最好,GA3能夠促進孢子萌發(fā),增加原葉體生長速度。腐殖酸對孢子萌發(fā)成苗效果較好,能夠提早成苗。IAA和KN作為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能夠提高孢子的萌發(fā)速度,使蕨菜孢子不經過原絲體直接形成原葉體,但對萌發(fā)率和原葉體生長沒有作用。蔗糖有助于孢子萌發(fā)率的提高,為生長發(fā)育提供能量。
3 結語
蕨菜孢子繁殖是近年來研究最多的一種快速繁殖方式,此種方式雖然存在用時長、過程復雜、要求條件較苛刻等不足,但它緩解了對現有野生蕨菜需求的壓力,保護了蕨菜的種質資源。而且其孢子量大、易采集、繁殖效率高,所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馬博,李榮峰,潘治成.蕨菜快速繁殖研究[J].百色學院學報.2010(06):90-93.
[2] 賈探民,杜雙田.蕨菜的孢子繁殖技術[J].中國蔬菜.1999(06):37-38.
作者簡介:韓喜國,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蔬菜高產栽培技術推廣。
通訊作者:王曉慧,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山野菜馴化及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