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林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仙下鄉(xiāng)中心小學,江西贛州 342300)
雖然“個性化”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個性化的語文閱讀依然在許多方面存在誤區(qū),如教師角色錯位,學生在自讀自悟中交流很少、體會談得不深刻,個性化有“自由化”傾向,學生間的個性化發(fā)展嚴重不平衡等。那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呢?
由于先天遺傳、生長環(huán)境、心智發(fā)育和態(tài)度品質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小學生群體之間無可避免地會存在不同于他人的個體差異性?!坝幸磺€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正是強調(diào)了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本著“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指導思想,切實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個性化閱讀體驗,允許他們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去解讀文本內(nèi)容,擁有并表達自己的個性化感受[1]。唯有如此,才能讓個性化閱讀之花不斷地綻放在學生的心頭上空。
例如,學完課文《草船借箭》一文后,一位學生說:“這些箭分明是諸葛亮從曹操那兒騙來的,怎么說是‘借’呢?把課題改為《草船騙箭》,如何?”全班學生一下子沸騰起來,議論紛紛。學生甲說:“‘騙’是貶義詞,諸葛亮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人物,因此不能用‘騙’,只能用‘借’?!睂W生乙道:“‘騙’讓人覺得卑鄙、無恥,但諸葛亮卻用計從精明的曹操那里‘借’走了十萬支箭,是多么聰明!用‘借’更能體現(xiàn)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超人智慧,所以不能換?!睂W生丙則道:“我覺得用‘借箭’意味深遠。俗話說‘有借有還’,諸葛亮得到這十萬多支箭不是不還的,在日后交戰(zhàn)時他會如數(shù)歸還給曹操。”
再如,以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教學為例。某一位教師在品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正聲情并茂地讀出對日出景象美和精神美的各自理解,但有位學生卻對“有云日子的日出”發(fā)出了不相和諧的聲音——“這里的烏云象征國民黨”。這種別出心裁的體會,讓大家感到驚訝,該教師并沒有否認也沒有批評,而是面帶微笑地評價說:這一看法的確有些“與眾不同”。
這就是說,對待語文個性化閱讀活動中出現(xiàn)的任何現(xiàn)象,教師應當而且需要具有一顆“寬容”之心,更應做一位出色的指揮家——不僅要強調(diào)字詞的音符、音準和意思,而且要“激勵、喚醒、鼓舞”小學生善于用內(nèi)在激情唱出屬于自己的“聲音”。這是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
無論是何種領域還是何種場合,有了平等才會有民主,有了自由才會有和諧,學校教育同樣如此。就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這既是一種“教學互動”現(xiàn)象,又是一種“和諧共生”過程。作為主導者和引領者,教師不但應當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善于引領學生積極有效地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還要注重搭建適度良好的教學平臺,以更加有利于他們在自由愉悅的活動氛圍中深入思考,展示智慧,彰顯個性,從而為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
以李白的《贈汪倫》詩文教學為例。在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有學生靈感突至,舉手提出如下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李白既是‘詩仙’又是‘酒仙’,他就是一個視酒如命的人,那么,汪倫為什么不投其所好用酒相送,而是以歌相送呢?”筆者把這一問題交由大家自由討論,引發(fā)了全班學生的極大興趣。經(jīng)過一陣討論之后,有的學生說“在這之前汪倫肯定以酒餞行了”,有的學生說“或許李白離開,身邊還帶著汪倫贈送的隨行酒呢”,還有的學生說,“或許以酒送行在李白看來已成常態(tài),不需要說酒了;而汪倫踏歌送行很特別,這才有他口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詩句”。
由此可見,正是平時的民主與和諧氛圍,才會有上述“五彩繽紛”的個性化思維之花。
究竟什么是“文本內(nèi)涵”呢?簡單地說,文本內(nèi)涵是指語篇內(nèi)容的主要意義和內(nèi)在價值取向。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xiàn)代白話文,不管何種體裁形式還是何種題材內(nèi)容,其中無不具有或淺顯或深在、或明顯或隱晦的內(nèi)在含義[2]。尤其對許多文學作品來說,由于不盡相同的種種因素,作者有意或無意間會在其中“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這正是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感悟的重要抓手和潛在空間。
以著名古典詩詞教學為例。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詞中寫道:“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惫P者以此啟發(fā)學生:“自古以來,釣魚是許多人的一種樂趣。然而,在刮風下雨的時候,作者為什么還說‘不須歸’呢?”這一問題引發(fā)大家的熱烈討論:有的學生說“盡管已經(jīng)刮了風、下起雨,卻是一種‘斜風細雨’;再說作者頭頂著箬笠,身穿著蓑衣,所以他才是‘不須歸’的”;有的學生說“此時正是‘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大好時節(jié),這種‘斜風細雨’如何能夠打斷作者美好的釣魚情趣呢?”還有的學生說,“雨中釣魚更有詩意”。再如,教學袁枚的《所見》一詩時,筆者讓學生就“小牧童是如何捕蟬的?其結果又會怎樣?”;這一情節(jié)來展開合理化的想象和討論,既能激發(fā)課堂學趣,又以此培養(yǎng)并深化了他們的個性思維能力和閱讀感悟能力。
我們都知道,有感情地朗讀活動是正確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一種有效表現(xiàn)形式,也是表現(xiàn)學生對于文本理解和內(nèi)在感受的一種常見性活動方式。就小學生而言,他們在朗讀過程中的表現(xiàn)總是千差萬別的。比如,有些小學生就喜歡放聲朗讀,有些小學生則樂于淺聲低吟;有些小學生就喜歡抑揚頓挫,有些小學生則樂于咬文嚼字;有些小學生喜歡搖頭晃腦,還有些小學生則樂于夸張表演等。所有這些,都是充分展示出小學生個性化獨特體驗的“趣點”和“亮點”現(xiàn)象。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此不應做出“強勢統(tǒng)一”,而是要在“因人而異”中不斷地進行指導和強化。以《桂花雨》課文教學為例。筆者讓學生根據(jù)各自喜好,自由愉悅地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內(nèi)容。在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關于其中“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總是問母親: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呀?”這一句中“媽”的讀法,教師讓許多小學生發(fā)表了各自的不同感想。有的學生認為“媽”字應讀得“長”些,以此來體會“我”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有的學生認為應讀得“短、快”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作者對搖桂花的迫切期盼之情;還有的學生認為應讀得“長且抑揚頓挫”,這樣既可讀出“我”的迫切之心,又能體現(xiàn)“撒嬌”之意……誠可謂,“見仁見智”“各有所悟”。
“教兒嬰孩,教婦初來?!睂τ趯W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應當從小時候開始。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借助個性化閱讀這一有效載體和良好平臺,勇于實踐,善于創(chuàng)新,不斷反思,努力為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 公方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7):61.
[2] 江鯉荔.讓個性化閱讀充滿智慧與靈性[J].黑河教育,2017,(0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