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獻禮(特級教師)
當下,教育教學改革風起云涌,各種教學模式此起彼伏。對此,我們要冷靜對待,擇善而從。
一、堅守什么?
課堂教學,都應該著眼于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基。數學課堂教學,我們必須堅守——
◆從學生立場出發(fā)
教師應密切課程與學生經驗的聯系,學會并習慣于從學生的視角思考問題。只有關注學生的“原始問題”與困惑,才能在關鍵處引領學生的思維。
◆強化學科融合
應當用“聯系”的觀點指導具體知識的教學,把所學內容與學科內容的其他領域或其他學科建立聯系,與已有的知識、經驗、方法建立聯系,與真實的生活情境建立聯系。
◆突出學科本質
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依賴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fā)揮與學科本質魅力的發(fā)掘。
二、怎樣變革?
1.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由“基于教”轉向“基于學”。
著眼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要從“基于教”轉向“基于學”,體現出對學生經驗、前期知識、困難、需要以及學習風格的關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讓出話語權,讓出探究權,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與同伴一起研究數學、討論數學,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真正成為充滿思考與分享的過程。
2.由教師“一統(tǒng)天下”轉向構建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
真正的對話不是“打乒乓式的對話”,而應充盈著理解和尊重。一方面,需要教師認真觀察學生,仔細聆聽學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教師需要的答案”的得出,不能滿足于和少數優(yōu)秀學生之間的互動,而要努力激發(fā)全體學生的積極思考,盡可能地“引出”而不是“堵塞”學生的真實想法,并注意延遲判斷,給各種基于思考的觀點與想法提供分享、碰撞的機會。
筆者自己追求這樣的課堂景象:學生與教師共同圍繞一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是發(fā)言熱鬧的課堂,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課堂;不是對答如流的課堂,而是有遲疑、有困惑的課堂。
3.由單一化的學習方式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樣化學習方式。
教學中采用何種學習方式是由學習目標決定的。也就是說,不存在普遍適用于任何情境的學習方式(模式)。講授法與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并無“好壞”之分,各有利弊,各司其職,不可偏廢。在很多時候,組合式的學習方式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可能效果更佳。教師應依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對象、環(huán)境以及教師本人的個性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組合應用。
需要強調的是,轉變學習方式的深刻意義和價值決不在方式本身,而在方式轉變的背后或深處的意義和價值,即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習真正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