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團隊建設中起什么作用
劉芳蘭
如果老師是紅花,我愿意做襯托他們的綠葉;如果老師是珍珠,我愿意做把珍珠串起來的線;如果老師是攀登者,我愿意做他們腳下的人梯。我想校長在教師團隊建設中,應該是引路人,應該是鋪路者,還應該是燃燈者!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群以綿羊為首領的獅群和一群以獅子為首領的羊群發(fā)生了一場為了爭奪食物和領地的斗爭。可想而知一定是后者取得了勝利,因為一頭優(yōu)秀的獅子首領能管理和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羊群隊伍。由此,我想到一個好的領導者在學校辦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師團隊建設的過程中,校長應該是引路人。
【案例】
“課堂第一、教學第一、學生第一”是學校一直堅持的辦學理念。一直以來,我都是舉著“教科研”旗幟走在教師隊伍前面的領路人。以前是帶頭上課,后來是帶頭聽課、評課。我和行政一起討論反思教學行為,坐到教研組和老師們一起教研,召集各科教師一起學習培訓,幫助個別教師分析教學得失……現在,學校的教研內容不斷充實,由原來單純的組內學習、討論到現在跨學科聽課、說課、交流、輔導等。教研的形式靈活了,由過去的教研組長一言堂到現在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能時時感受到濃厚的學習氛圍、思辯的快樂,大家一起交流討論,一起解決教學困惑,增強了教師的凝聚力和教研組的團結合作精神。
作為引領者,校長凡事都要想在前,做在前。作為引路人,校長的辦學思想和行動,影響著教師的“教科研”積極性的激發(fā);校長對“教科研”的關注,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校長的評課,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評價,而是一種引領和激勵。
【案例】
一般來說,在學校進行人才儲備時,年長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應該是更受學校歡迎的,而我們學校卻把目光轉向經驗缺乏的青年教師。每年6月份進行教師招聘時,盡管外界有很多不同意見,我們還是努力爭取把大部分的機會都留給應屆畢業(yè)生。為了盡快引新教師上路,讓他們站住講臺、站穩(wěn)講臺、站好講臺,學校組織學校業(yè)務精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給他們進行崗前培訓,與他們進行“師徒結對”,縮短青年教師的成長周期。
一名教師從新教師成長為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規(guī)律。多年來,我們努力遵循這一規(guī)律,從新教師進校開始,就抓住教師成長的關鍵期,引領教師行為跟進,幫助教師學會教學、提升能力、懂得研究,在實踐中練就育人才能,促進提高,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
《新教師王金培訓日記》
今天,是到應聘學校培訓的第一天。我們這批新進教師懷著忐忑而又激動的心來到實驗小學……崗前培訓的安排細致、全面、針對性強,每天都有老師給我們做不同專題的經驗交流和分享:班級日常管理,課堂教學,板書設計以及青年教師的成長歷程……老師們淺顯的話語,生動的事例,精心的準備,無私的分享,讓我們受益匪淺;各位主任勤勞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親切淳樸的待人之道,讓我們敬佩不已,為之感動……
今天是我們意外而收獲頗豐的一天,學校安排我們進班上課。對于我們這批新人來說,第一次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就嘗試課堂教學,我們很是焦急、擔憂。進班之后,各位前輩們的細心幫扶與叮囑讓我們慢慢適應實小的教學,我們開始真心佩服學校這樣的安排,體會到了校長的魄力和前瞻性。因為這一周的進班實戰(zhàn)經驗是我們這個團隊收獲最大的財富,如此,我們得以掌握了學生的第一手信息,為九月份的開學工作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不打無準備之仗,學校安排我們進班就是讓我們提前接觸學生,了解學生,能夠盡快的成為一名合格的好老師。
這樣的培訓是很富有挑戰(zhàn)性的,也是最具有價值的,讓我們能快速成長,能迅速轉化角色成為實小教師團隊的一員。
我校注重發(fā)揮名師效應,更注重打造優(yōu)秀團隊。作為校長,我要做的也就是為老師們鋪就一條攀登高峰的路。每一位教師的成長都是我時刻關注的,而我,只是那個鋪路人。
【案例】
一直以來,我倡導校長應該為團隊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創(chuàng)造一切平臺、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每位教師都健康成長。
學校每學期組織一到兩次全員參與的外出培訓學習,老師們自愿報名,人人參與,一個不落,形成了一種“我要學”的主動學習氛圍。2013年,數學組全體老師共17人參加長沙市小學數學教師素養(yǎng)大賽觀摩,語文組50人次參加市小語會“愛閱讀、善表達”活動四次;11月份還組織了10位班主任老師赴南京觀摩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全年共計1054人次參加區(qū)、市級研訓活動181天,合計研訓時間達772天,即我校86人平均每人參加區(qū)、市級研訓活動9天。派到國外、省外參加培訓的有27人,共計培訓時間85天,合計天數129天。
對學校的管理團隊,我們也鼓勵外出學習,開闊視野。截至目前,我們所有中層都參加了外派學習,到北師大、華東師大、復旦大學學習,到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參觀等。
【案例】
為加快青年教師成長,使青年教師努力縮短“適應期”,早日走向“成熟期”,盡早實現由新手向能手的轉化,加強組織、協調各方面的能力,學校設置“跟班學習小組”,吸納青年教師為學員,由學校中層干部每周定時培訓,并帶領跟班學習小組的老師們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熟悉管理流程,學習獨當一面開展工作的能力。跟班學習小組是學校的一項創(chuàng)舉,通過跟班學習,學校涌現了大批青年干部。很多青年教師僅僅入校一年,就得到了快速成長,如:盧峰老師擔任了體育組組長,他參與組織的“陽光體育”和大課間成為學生們展現健康體魄的平臺;唐靜老師、楊密老師先后成為實小的辦公室主任,工作有聲有色,得到各方好評;陽芳老師、黃江園老師、吳思思老師擔任了語文組年級教研組長,在學校教育教研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并多次參與學校的課題建設……青年教師在跟班學習中逐漸學會從細處著手,大處著眼,事事關心,處處合作,不斷充實與鍛煉自我,在工作中成長,在成長中磨練。
所謂“燃燈”,是理性啟蒙的一種形象比喻。當教師在迷茫時、勞累時、倦怠時,得到點撥而豁然開朗,其被遮蔽著的心靈便會像燈盞點著一樣,亮堂起來。
今年上半年,學校承擔了“小學語文重難點研制”的課題研究,我把識字部分的重難點撰寫的機會留給了剛進入學校沒有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當他們遇到瓶頸時,我就在第一時間來分析講解,并安排他們與小語專家組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經過一輪又一輪的修改與校對,也使參與課題研究的年輕教師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有了更為直接、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也為他們今后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直接和寶貴的幫助。隨后,小學語文慕課——習作的錄制,對于沒有習作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更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這時候作為校長,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優(yōu)質平臺,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大膽放手地去干,讓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引領著他們勇往直前!
教師的成長過程,需要燃燈者。當老師們在我的引領下已經上路時,我會充分放手、放權;當老師們在前行中看不到方向時,我會點上一盞燈,為他們撥開迷霧;當老師們畏懼彷徨時,我又會點一盞燈,引領他們勇往直前。
我始終堅信,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很重要。教師的成長與成就,一定會促成學校教育的成功;教師的輝煌和光彩,一定會匯聚成學校的精彩。
(作者為長沙市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