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錄
給魚瘦身
□佟才錄
在廣東省中山市港口鎮(zhèn)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怪人,他叫黃錦華,是一個活魚收購商人。
說他怪,是指他的思維模式與常人不同。他一邊要求養(yǎng)魚戶把魚養(yǎng)得又肥又大,一邊又對收購回來的肥魚進行“瘦身減肥”,然后再上市銷售。
然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正是憑借幫魚減肥這種獨特的營銷方式,短短五年時間,從一個普通的販魚戶一躍變成主導一方水產(chǎn)產(chǎn)業(yè)的領軍人物,一年創(chuàng)造財富兩千多萬元。
說起他獨辟蹊徑的營銷策略,源自他的一次賣魚危機。
由于幼時家庭貧困,黃錦華只念到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從16歲開始,黃錦華開始捕魚賣魚,經(jīng)過十幾年的打拼,他擁有了五六百畝的魚塘。然而,好日子沒過上幾年,黃錦華就發(fā)現(xiàn)自己和很多養(yǎng)魚戶一樣,正在逐漸陷入一場賣魚危機當中。他的魚養(yǎng)得越大越肥,產(chǎn)量翻了幾倍,然而魚肉的口感卻下來了。魚不好吃,顧客不愿意買,他開始為賣魚發(fā)愁。他感到危機正在一步步逼近,可怎樣度過危機呢?他絞盡腦汁,卻毫無辦法。
一天,黃錦華用漁船拉了兩萬斤活魚去賣,一天下來只賣掉兩千多斤。于是,他不得不把剩下的活魚暫時養(yǎng)在船艙里,等著第二天再去賣。接下來的幾天,魚一天比一天難賣,他很焦急,船艙里的活魚再不賣出去,非得全部餓死不可。一天晚上,他沒心情去岸上買菜,便捉了一條魚來煮著吃。然而他欣喜地發(fā)現(xiàn),煮好的魚竟比前幾天的泥腥味淡了好多,也美味好吃很多。接下來幾天,他每天都煮一條魚吃,感覺魚肉一天比一天鮮美。
這個新奇的意外發(fā)現(xiàn)令黃錦華驚喜不已,他突然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魚養(yǎng)瘦了之后再賣,一定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黃錦華突然想到,在家鄉(xiāng)珠三角有一種吃魚生的傳統(tǒng),其吃法類似于三文魚,為提高魚的肉質(zhì),做魚生的魚要提前放在清水中餓幾天。黃錦華從中捕捉到了靈感,他決定建造一個幫魚減肥瘦身的場所——魚兒瘦身池。說干就干,他東拼西湊地拿出一百多萬元,在河邊建了八個魚兒瘦身池。在給魚減肥瘦身期間,不給魚吃任何飼料,二十多天后,等魚消耗完體內(nèi)多余的脂肪和排泄完飼料殘余以后,再上市銷售。
黃錦華的瘦身魚終于上市了,價格比一般的魚貴兩三元一斤。他還把魚瘦身減肥的過程拍成錄像,積極向消費者做宣傳。一個多月后,黃錦華的瘦身魚逐漸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一個檔口的銷量由開始的一天幾條增加到一天四五百斤,當年銷售額便超過了1000萬元。后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黃錦華自己的魚塘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他就和其他養(yǎng)魚戶達成協(xié)議,收購他們的魚來瘦身出售。
如今,黃錦華的瘦身魚每天交易量接近兩萬斤,并走出中山市,賣到了香港、澳門及其他珠三角城市。
編輯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