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寧 尚 坤 李 娜 董雪蓮 邱智東 韓 冬 隋殿軍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當歸川葛顆粒對硝酸甘油致大鼠偏頭痛的影響及機制
宋丹寧 尚 坤 李 娜 董雪蓮 邱智東 韓 冬 隋殿軍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目的 觀察當歸川葛顆粒對硝酸甘油致大鼠偏頭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當歸川葛顆粒低、中、高劑量組(0.9、1.8、3.6 g/kg)及琥珀酸舒馬普坦組(0.05 g/kg),每組10只,各組均連續(xù)給藥7 d。末次給藥30 min后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大鼠給予10 mg/kg臀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空白對照組大鼠臀部皮下注射等體積生理鹽水。通過數碼攝像機記錄大鼠造模后的行為表現,觀察大鼠耳紅時間,撓頭及爬籠等行為。行為學記錄結束后,各組大鼠取腦后測定大腦組織勻漿中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及β-內啡肽(β-EP)含量。結果 當歸川葛顆粒能縮短大鼠耳紅持續(xù)時間,減少大鼠撓頭次數及爬籠次數,能減少大鼠腦組織中CGRP含量并增加β-EP含量。結論 當歸川葛顆粒具有縮短大鼠偏頭痛發(fā)作時間及改善偏頭痛狀態(tài)作用,可能與調節(jié)腦組織中CGRP含量及β-EP含量有關。
當歸川葛顆粒;硝酸甘油;偏頭痛;降鈣素基因相關肽;β-內啡肽
偏頭痛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神經內科疾病〔1〕。當歸川葛顆粒組方是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腦病科治療偏頭痛的經典方劑,由當歸、川芎、葛根三味中藥組成,具有多年臨床應用史及顯著的療效。本實驗旨在探討當歸川葛顆粒對硝酸甘油致偏頭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1.1 動物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實驗室條件下飼養(yǎng),體重220~260 g,吉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吉)2011-0003。
1.2 藥品與試劑 琥珀酸舒馬普坦片(海南先聲藥業(yè)有限公司);當歸川葛顆粒(長春中醫(yī)藥大學研發(fā)中心);硝酸甘油注射液(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大鼠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放射免疫試劑盒、β-內啡肽(β-EP)放射免疫試劑盒(武漢博歐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實驗動物分組及偏頭痛模型建立 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當歸川葛顆粒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及琥珀酸舒馬普坦組各10只。當歸川葛顆粒低、中、高劑量組分別按劑量體重比0.9 g/kg,1.8 g/kg,3.6 g/kg灌胃為當歸川葛顆粒溶液,琥珀酸舒馬普坦組按劑量體重比0.05 g/kg灌胃琥珀酸舒馬普坦片溶液,上述藥物都用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稀釋,空白對照組及模型對照組灌胃等體積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各組均連續(xù)給藥7 d。末次給藥30 min后,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大鼠給予按劑量體重比10 mg/kg臀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空白對照組大鼠臀部皮下注射等體積生理鹽水。潛伏期后觀察5 min內大鼠行為學變化,以出現雙耳發(fā)紅,前肢頻繁撓頭,爬籠次數增多,咬尾,往返運動為造模成功的標準。
1.4 實驗方法與觀察指標 通過數碼攝像機記錄大鼠造模后行為表現,觀察大鼠耳紅、撓頭及爬籠的行為。(1)耳紅:記錄大鼠造模后耳紅出現及消失時間;(2)記錄大鼠造模后撓頭出現及消失時間,撓頭的出現時間以大鼠連續(xù)撓頭超過5次以上為記錄標志,消失時間以大鼠在某一時間段中撓頭次數小于5次為記錄標志且伴隨疲乏及倦怠表現;(3)撓頭及爬籠次數以30 min作為一個時間段,分段記錄大鼠造模后各時間段撓頭及爬籠次數。大鼠的撓頭行為以前肢撓頭作為記錄標志,爬籠行為以大鼠前肢抓籠蓋作為記錄標志。行為學記錄結束后各組大鼠取腦組織并分離腦干后稱重。置于生理鹽水中,煮沸10 min滅活酶,冷卻后加入1N HAC 1 ml,放入玻璃勻漿器中勻漿,勻漿液放置 4℃環(huán)境中1 h后,加入 1N NaOH 1 ml,4℃下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20℃保存待測。按照CGRP放射免疫試劑盒壽命數及β-EP放射免疫試劑盒說明書測定各組大鼠大腦組織勻漿中CGRP及β-EP含量〔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LSD-t檢驗。
2.1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耳紅出現與消失時間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當歸川葛顆粒高劑量組大鼠耳紅出現時間延后,中劑量組及高劑量組大鼠耳紅消失時間延長(P<0.05或P<0.01),舒馬普坦組大鼠耳紅出現時間延后,消失時間延長(P<0.05或P<0.01)。見表1。
表1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耳紅出現及消失時間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下表同
2.2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撓頭次數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當歸川葛顆粒中劑量組、高劑量組及舒馬普坦組大鼠在31~60 min,61~90 min,91~120 min 3個時間段內撓頭次數減少(P<0.05或P<0.01)。見表2。
2.3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不同時間爬籠次數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當歸川葛顆粒中劑量組大鼠在31~60 min,61~90 min兩個時間段內爬籠次數減少,高劑量組和舒馬普坦組在31~60 min,61~90 min,91~120 min 3個時間段內爬籠次數減少(P<0.05或P<0.01)。見表3。
2.4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腦組織CGRP含量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689.45±91.24)pg/g〕比較,當歸川葛顆粒中劑量組〔(573.49±96.47)pg/g〕、高劑量組〔(548.63±80.54)pg/g〕和舒馬普坦組〔(508.26±67.91)pg/g〕大鼠腦組織CGRP含量減少(P<0.05或P<0.01),低劑量組為(605.84±84.71)pg/g。
表2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撓頭次數的影響±s,n=10,次)
表3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不同時間爬籠次數的影響±s,n=10,次)
2.5 當歸川葛顆粒對大鼠腦組織β-EP含量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93.41±16.27)pg/g〕比較,當歸川葛顆粒中劑量組〔(127.35±19.73)pg/g〕、高劑量組〔(143.81±18.62)pg/g〕和舒馬普坦組〔(150.39±16.53)pg/g〕大鼠腦組織β-EP含量增加(P<0.05或P<0.01)。低劑量組為(105.94±15.84)pg/g。
行為癥狀學評價為實驗性偏頭痛動物模型非常重要的觀察指標,通過硝酸甘油誘導的偏頭痛大鼠模型是諸多誘發(fā)偏頭痛模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3〕。觀察偏頭痛模型大鼠在單位時間段內耳紅出現、消失時間、撓頭和爬籠次數也是客觀、量化的合理指標。本研究表明當歸川葛顆粒具有縮短大鼠偏頭痛發(fā)作時間及改善偏頭痛狀態(tài)作用。CGRP 是目前為止發(fā)現的體內最強舒血管活性物質,在疼痛感覺調控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4〕。當偏頭痛發(fā)作時,血管周圍三叉神經末神經末梢釋放血管活性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CGRP,它們作用于血管壁誘發(fā)神經性炎癥、腦膜血管過度擴張、血漿蛋白外滲、血小板活化及肥大細胞脫顆粒并且進一步刺激三叉神經頸復合體,進而將上述信息傳至丘腦及皮質產生痛覺〔5,6〕。偏頭痛與內源性阿片肽系統(tǒng)的障礙密切相關,特別是 β-EP 紊亂可導致痛覺傳入調節(jié)障礙。已有實驗證明,β-EP 系統(tǒng)功能低下可能為偏頭痛發(fā)作的誘導因素之一〔7〕。內啡肽在感受疼痛、應激及高級腦功能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而偏頭痛患者因原發(fā)性或獲得性內啡肽系統(tǒng)障礙可導致垂體前葉對機體反應性下降,進而使β-EP 釋放減少,神經系統(tǒng)適應能力降低,對外界刺激過于敏感,致使頭痛發(fā)作〔8〕。本實驗表明當歸川葛顆粒改善偏頭痛作用可能與其調節(jié)腦組織中CGRP含量及β-EP含量有關。
1 陳生弟.神經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19.
2 趙永烈.芍芷地龍湯對偏頭痛模型動物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及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
3 章正祥,曹克剛,范吉平.天麻素對多巴胺、硝酸甘油誘發(fā)的血管舒縮異常模型大鼠血流調節(jié)作用〔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2;27(11):2959-62.
4 Wimalawansa SJ.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its receptors:molecular genetics,phys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s〔J〕.Endocr Rev,1996;17(5):533.
5 姚 剛.5-HT1B/1D受體激動劑對偏頭痛的治療機制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6 Ashina M,Bendtsen L,Jensen R,etal.Evidence for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CGRP in migraine outside of attacks〔J〕.Pain,2000;86(1-2):133.
7 Li R,Sun L,Wang J,etal.Pemetrexed versus docetaxel in second lin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results and subsets analyses of a multi-center,randomized,exploratory trial in Chinese patients〔J〕.Pulm Pharmacol Ther,2012;25(5):364-70.
8 Zhao P,Dai M,Chen W,etal.Cancer trends in China〔J〕.Jpn J Clin Oncol,2010;40(4):281-8.
〔2016-09-14修回〕
(編輯 滕欣航)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12ZX09103201-023)
韓 冬(1977-),男,副教授,主要從事心腦血管藥理研究。 隋殿軍(1955-),男,教授,主要從事中醫(yī)心腦血管疾病研究。
宋丹寧(1981-),男,講師,在讀博士,主要從事中醫(yī)心腦血管疾病研究。
R749
A
1005-9202(2017)02-026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