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11日文章,原題:焦慮的中國父母助推了基因檢測業(yè)務繁榮發(fā)展,因為他們想發(fā)現孩子的才能 當范藝梅(音)11歲的兒子放棄圍棋課轉而集中學習擊劍時,她知道強迫他回心轉意是毫無意義的。這是因為幾個月前她被告知,她兒子在體育方面會表現出色。她兒子是中國接受基因檢測的成千上萬名孩子當中的一員,據稱基因檢測“透露了”孩子們今后會發(fā)展出什么樣的才能。
在一心幫孩子培養(yǎng)優(yōu)勢的固執(zhí)父母的助推下,實驗室檢測正在流行,涌現了數量越來越多的“醫(yī)學機構”,聲稱能預測出低至1歲的孩子誰將會成為下一個法拉赫(倫敦奧運會男子5000米金牌得主)、嘎嘎小姐(流行女歌手)或者史蒂芬·霍金。
這些機構做這些檢測收費達數百英鎊。大約兩周后,父母們被告知他們的孩子是否在舞蹈、數學或者繪畫等領域有天賦。父母們還會被告知孩子的總體智力水平、情緒理解力和注意力,以及他們將來是內向或是外向。聲稱通過基因檢測預測年輕人未來體育能力的一項業(yè)務在全球得到發(fā)展后,中國出現了“才能檢測”業(yè)務。杭州一家基因科技公司的總裁王軍表示,自從去年10月正式成立以來,已有“成千上萬”名孩子前來做基因檢測,需求來源于越來越多的父母渴望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進行明智的選擇。
對此,不少專家卻高度懷疑這類技術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涉及倫理問題——孩子們是否有權擁有開放發(fā)展的未來?天津國際生物醫(yī)藥聯(lián)合研究院的譜系學專家張自松表示,這類預測“毫無意義”,中國政府沒有取締這些機構的首要原因是這樣做反而會讓人誤以為它真的有科學價值。而英國斯旺西大學應用物理學教授邁克·麥克納米則說,“如果父母想知道孩子是否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短跑運動員或者其他方面的天才,那么就請多用心觀察他們吧!”▲
(作者尼爾·康納,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