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銀
王毅外長日前對澳大利亞進行了成功的訪問。期間,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稱澳大利亞將繼續(xù)做中國值得信賴的伙伴,中澳關系“穩(wěn)如磐石”。聯(lián)系到畢曉普過去在南海問題上的態(tài)度,她對中澳關系的這一評價讓人有些感到意外。這似乎預示當前中澳關系出現了新的發(fā)展契機。
近幾年來,美國在持續(xù)推進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過程中,加大了對澳大利亞的政策力度,美澳同盟得到一定程度的鞏固和提升。在南海問題上,澳大利亞對美國的支持在美國的地區(qū)盟國中頗為突出。與美國的其他盟國和地區(qū)伙伴相比,澳對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的支持頗為堅定和積極。作為一個在南海并無直接重要利益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相關政策立場頗引人注目。相形之下,中澳關系的發(fā)展則出現一定波折。雖然中澳經貿關系依然緊密,但澳國內對中國不友好的聲音在過去兩年有所高漲。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澳大利亞與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本來還可以按這個劇本繼續(xù)演一段時間。
客觀上,澳大利亞在安全上依賴美國,視美澳同盟為其實現政治、安全利益的基石,同時在經濟上更多地與東亞國家合作,發(fā)展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是總體符合其利益的政策選擇。而且,澳大利亞遠沒有達到需在中美之間做出非此即彼抉擇的地步。維持澳美關系、澳中關系一定程度的平衡,不過深地卷入與自身關系不是特別大的大國競爭,在變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下維護自身的利益和政策獨立性,是符合其長期利益的做法。對此,澳大利亞的政治家們不可能不清楚。
某種程度上,澳大利亞在南海等問題上顯得有些突出的做法,不完全是針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國際秩序變動的擔心。澳大利亞總體上不希望美國主導下的全球與地區(qū)秩序發(fā)生大的改變,甚至有時對美國表現出某種“忠心護主”的態(tài)度,這至少是一部分澳大利亞人士的心態(tài)。
正是基于這一心態(tài),澳大利亞在積極配合美國亞太政策時,并不期望從美國得到較大的物質回報,但希望獲得美國給予積極的心理上的肯定,至少是有一些表面上的肯定。
但1月底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通電話的內容和方式,以及它在媒體上的廣泛報道,顯然打破了澳大利亞人這一默認的心理預期。它向澳大利亞表明了一個重要事實:美國總統(tǒng)看重的是實際利益,而不是澳大利亞人的心理感受。如果澳大利亞要向美國表達忠心,唯一有效的方式是持續(xù)付出較大的現實代價,對美國的政策進行單方面配合。即使如此,換來的很可能是美國更多的指手畫腳,而不是美國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對澳大利亞的實際利益回饋。
這樣一種前景,無疑是任何理性政治家都十分不愿看到的。澳大利亞轉圜中澳關系的做法,并不是沖動式的反應,不是針對特朗普的行為而采取的“報復性親華”。當前,澳大利亞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不僅符合其物質利益,還可以利用澳中關系的改善,改善澳大利亞在美國面前的地位,凸顯美國在東亞事務的很多領域有求于澳大利亞的一面。從這個意義上,澳大利亞政府的做法有其聰明的一面。
但如果僅僅把澳中關系的改善作為澳美關系的一張牌來打,其實還是落了下乘,它還是在澳作為美國小伙伴這一前提下的行為。對澳大利亞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變化的國際形勢下更有效地維護其作為一個中等強國的利益,如何更好地在地區(qū)發(fā)揮建設性的作用,獲得本地區(qū)國家的更大認可。從這個意義上,保持澳中關系的穩(wěn)定性,實現澳中關系的良好發(fā)展,實際是一種更加立于不敗之地的選擇?!?/p>
(作者是廣東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