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光
黃達賢先生其人其事
熊式光
石橋鎮(zhèn)鎮(zhèn)龍亭
躬輯詩書芳百世,遺留翰墨訓千夫。
已傳薪火酬君愿,且寄哀思入酒壺。
風范雖存音韻杳,臨風憑吊一吟奴。
這是筆者2011年2月為悼念黃達賢先生而寫的一首挽詩。斯人已漸行漸遠,但筆者對他的懷念之情卻有增無減,特別是每次返回東安詩社,看到先生的墨寶,一種睹物思人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東安詩社1982年由黃達賢、潘葆芬等人創(chuàng)建,黃達賢為首任社長。在東安詩壇這塊沃土上,黃達賢勤勤懇懇耕耘了25年,直到2007年因年老體衰才辭職當顧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黃達賢和其他詩社主要人員的努力下,《東安詩詞選》(一、二集)以及《東安農民詩詞選》出版了,東安詩社秉承“敢?guī)嘞闵衔枧_”的特質,也在中國詩壇這個舞臺上大展風采,更以“詩在橋頭百姓家”的群像獨留倩影于方家,為石橋鎮(zhèn)在2009年獲得廣西第一個“中華詩詞之鄉(xiā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因為“詩鄉(xiāng)盛譽京城至,應是粵西第一家”,“自此點燃全區(qū)創(chuàng)建詩鄉(xiāng)熱潮”(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政協副主席鐘家佐語)??梢哉f,東安詩社在廣西詩壇上起過引領潮流的作用,其中,黃達賢功不可沒。
《八桂四百年詩詞選》2008年出版,這部上下兩卷本共2232頁的詩詞選,共收入1510位詩人3783首詩(詞)。其中,廣西詩人1161人,外籍詩人349人。按廣西1321個鎮(zhèn)(鄉(xiāng))計算,每鎮(zhèn)平均入選詩人為0.88人。而石橋鎮(zhèn)卻入選了6人,幾乎是全區(qū)鎮(zhèn)一級入選平均數的7倍,石橋鎮(zhèn)入選的分別為潘葆芬、馮駒、劉清祥、黃達賢、熊鴻桂、熊式光,這些人都是當時東安詩社的中堅力量,黃達賢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
此外,黃達賢在書法藝術方面也很有造詣,他的書法作品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并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他的一些作品曾被送到日本和我國香港展覽并拍賣。
黃達賢,譜名子珍,石橋街人,生于1932年,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其父黃萼華幼習詩書,寫得一手漂亮的楷書,至今在《石橋黃氏族譜》上還能欣賞到他的墨寶。
因為排行最小,黃達賢既有父母的關愛,還有哥哥、姐姐的呵護,所以,他的童年是充滿歡樂的,個人的愛好也集中在書法藝術和管弦樂器上。黃達賢在書法、詩詞藝術上的長進,主要得益于父兄的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至于管弦樂器的造詣,除了他個人突出的藝術天賦之外,還與當時石橋圩比較濃厚的藝術氛圍有關。20世紀30年代的石橋街,除了“雄鷹”、“賽蟾華”兩個采茶戲班之外,還有一個粵劇戲班,是由原來“鏡影山房”的粵劇班底延續(xù)下來的。
這個粵劇班子,打頭手(打鼓)的是蔣秩模,把三江(拉二胡)的是梁佐辰,吹大笛的是邱春榮,打大鑼的是車文錦,拉小提琴的是李信賢。黃達賢口齒伶俐,手腳勤快,待人接物得體,很快就和他們混得很熟。梁佐辰的二胡對黃達賢很有吸引力,小小年紀的黃達賢很快就熟悉了二胡指法,學會了拉采茶戲曲以及一些廣東音樂。至于邱春榮,更是黃達賢仰慕的對象。黃達賢在向邱春榮學吹笛子之余,還到他家中觀摩、欣賞書畫藝術。邱春榮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他的祖父邱秀庭是東安頗有名氣的晚清秀才,在詩、書、畫方面均有較深的造詣。
此外,東安民間辦喜事、喪事,都習慣請吹鼓手奏樂,這也是黃達賢學吹笛子的好機會??傊己玫募覍W淵源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對黃達賢的藝術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烽煙滾滾勇扛槍,
我也爭跨鴨綠江。
抗美援朝雄赳赳,
保家衛(wèi)國氣昂昂。
三年浴血風和雨,
五載嘔心露共霜。
美帝侵朝終失敗,
中朝奏凱固邊疆。
這是黃達賢先生《憶抗美援朝》的一首詩。
1951年,19歲的黃達賢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經過短時間強化訓練之后,被編入第60軍軍部偵察連當偵察兵,后因戰(zhàn)功晉升為偵察排長。
一天,軍部文工團到前線進行慰問演出,黃達賢趁演出的休息時間到文工團駐地和演員們交談,并趁機借他們的二胡試拉一下,真是“不拉則已,一拉驚人”。黃達賢的一曲《二泉映月》,不僅迷倒了不少聽眾,更驚動了文工團的領導。
團長當即問黃達賢:“會吹笛子嗎?”黃達賢回答說:“可以試試!”團長發(fā)覺,黃達賢的笛子吹得也不錯,對氣息的控制、風門的把握、舌頭的運用都掌握得比較好,于是便讓他到文工團工作。在文工團里,黃達賢接觸到更多的管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并得到更多與同行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藝術才華得到進一步發(fā)揮。
黃達賢所在的60軍1956年春回國,在遼寧邊境一帶駐防。1958年春黃達賢轉業(yè)回鄉(xiāng),因為手上有了一筆復員安置費,所以路過梧州時,他精心挑選并購買了二胡、笛子和毛筆等。
1958年,石橋區(qū)和沙頭區(qū)合并在一起,稱東安人民公社。黃達賢更是積極投身到群眾運動中去,并在沙頭橫江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8月,黃達賢調到學田大隊工作。一天午飯后,他在煉鐵工地上拉二胡,拉得十分投入。一曲過后,才發(fā)覺有幾個陌生人圍在他身邊。
經人介紹,他才知道其中一人是縣委書記孟占川,黃達賢連忙起來施禮。孟占川見他身旁還放著笛子,就說:“再吹一曲笛子好嗎?”
黃達賢拿起笛子吹起來,一曲《賽龍奪錦》,聽得孟占川拍手叫好,旁邊的人也跟著鼓起掌來。孟占川簡要詢問了一下黃達賢的家庭出身和個人簡歷,就讓旁邊的人拿來一本信箋,他拿起筆在信箋上寫了幾行字,然后說:“現在縣委宣傳部正在組建縣文工團,你明天拿著這封介紹信,到縣文聯找李昭同志報到并聽從他的安排?!?/p>
蒼梧縣文工團于1959年9月正式成立,李昭為團長,黃達賢為黨支部書記兼副團長,還兼任管弦樂指導教師。
關于黃達賢在縣文工團中所起的臺柱作用,已有人撰有專文,于此不再贅述。
責任編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