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珍
“互聯(lián)網+”時代計算機與網絡逐步滲透于各行各業(yè),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貼近。網絡聯(lián)系軟件、支付寶、網上銀行逐一亮相,智慧化城市、數字化地球、智慧校園的呼聲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讓人們清楚地意識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基本技能,確實提高了在信息社會中工作和生活的效率。與此相關的信息技術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
那么,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該如何把信息技術知識既深入又活潑、生動地教給學生,而作為學生又該如何學習信息技術呢。
一、更新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互聯(lián)網+教育”的今天,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大力加強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努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課在農村中學,學生受到地域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對新興事物缺乏熏陶。早些時候山區(qū)學校教學硬件簡陋,如今憑借教育創(chuàng)強的春風,山區(qū)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教學設施設備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信息技術課相比于其他文化課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實際的相關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篩選和處理信息、吸收并傳遞信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一節(jié)好的信息技術課,并不是取決于學生學會多少理論知識,而應是讓學生學會操作,讓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信息技術課自身較強的實踐性,決定了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只有通過實際操作來檢驗、證明,并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學生的探究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1.聯(lián)系課堂目標設置懸念——任務驅動。
教師先提出—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產生懸念,讓學生具有想解決問題的驅動心理,且以任務驅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梢跃脑O計一些作品,在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自己試著完成,然后根據他們的實習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比如,學習創(chuàng)建演示文稿PPT圖文編排時,可以先給他們展示一幅圖文并茂、版式精美的“圣誕賀卡”,包含精美的背景、非常適當的背景音樂和文字說明,再配合動畫顯示,整個作品處處給人華麗而不顯得浮夸。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就會非?;钴S,他們會進行各種嘗試,對于教師補充的內容,他們也會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2.教師示范操作。
教師要言傳身教,示范展示就是由教師展示具體計算機操作,學生從教師具體的示范性操作中,學習計算機操作的步驟和方法。以具體的動作為范例,使學生了解動作的操作要領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是一種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示范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操作姿勢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教師通過自己的坐姿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白怎樣才是正確的坐姿;操作鍵盤、鼠標的指法,教師可以通過自己操作,演示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如何操作;二是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范。
3.師生課堂互動,讓學生人人爭當教師。
學生的心扉總是向那些他們認為值得敬重、品德高尚的教師敞開,教師既為人師,就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居高臨下地俯視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通過師生互動這座橋梁,進入素質教育的新境界。師生互動是有效的教學形式,教師教學時采取這種形式,能夠讓課堂教學中的師生積極“動起來”。讓學生做教師,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外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要求學得好、領悟得快的學生幫助學得慢的學生學習,然后學得慢的學生學會后再幫助他們身邊的學生學習。點對點,點帶面,達到人人爭當教師,真正讓課堂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