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雄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34-02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經(jīng)常見到學生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的教師把錯誤的原因簡單地歸咎于學生的粗心、馬虎,試圖通過機械重復、“題海戰(zhàn)術”的訓練來提高學生數(shù)學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新課標中既重視對數(shù)學知識結構的掌握,更關注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過程的經(jīng)歷與體驗。學生學習是一個過程,糾錯應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個良好契機,錯題本的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錯題本的目的
每一次練習也好,考試也罷,老師評講過后,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覺得自己不應該再出現(xiàn)錯誤??墒牵乱淮慰荚嚾匀粫貜妥蛱斓腻e誤。究其原由,考試中丟分主要是學生對要考試的知識點掌握不夠,累計的漏洞太多的緣故。所以,要想盡可能減少失誤,必須找到補漏的靈丹妙藥,而錯題本正是我們事半功倍的絕佳助手。如果你想通過錯題本來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你就可以把原來的錯誤過程抄下來,再在錯的地方加上簡單的小注釋,這樣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為什么出錯;再如你想用錯題本來積累一些解題方法,你就可以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清楚題意和解題方向,不用寫太多細節(jié)……總之你所做的是為你自己的目的服務的。這樣大家的錯題本也會各有千秋!
二、精選錯題成例題
根據(jù)信息的傳遞與保持規(guī)律,教學中的反饋必須留出時間,留足空間,邊講邊練,講練結合,使師生有思考的空間,達到有效調(diào)控的目的。因此針對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把錯題本中的錯題當作例題在課堂上講解,往往事半功倍。如在學分數(shù)乘法這個單元時,有這樣一題:有兩根同樣長的鋼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原來學生的回答三種情況都有。于是,將這道錯題在課堂上重點提了出來。先四人小組討論,按照觀點不同,分為三組,再進行分組討論,找出最有說服力的方法,進行全班交流。第一種觀點的學生說,如果鋼管長3/10米,第一根鋼管就用去3/10米,第二根就用去3/10米,當然是第一根用的多;第二種觀點的學生說,如果鋼管的長度為2米,第一根仍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米,就是第二根多;第三種觀點的學生說,如果鋼管長1米,那第一根和第二根都用去3/10米,用去一樣多。大家各抒己見,課堂上討論的很熱烈。最終大家的觀點得到了統(tǒng)一:剛才這三種情況都可能出現(xiàn),所以結果應該是無法判斷。
通過這道例題的討論,學生們也最終明白了,每道題都有特點,關鍵是一定要思考得到位、全面,審題時絕對不能馬虎。通過一道錯題,把它轉(zhuǎn)化成一道例題,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了,學習的效果也達到了。
三、錯題本作為經(jīng)典資料
一個錯誤就是一個盲點,如果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不積極,或者缺乏理想的解決辦法,錯誤就會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fā)生,而且會重復發(fā)生?!板e題本”是自身錯誤的系統(tǒng)總匯,當把錯誤匯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地看出其中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可以幫助學生找出錯點,分析錯因,做出對策,總結出預防錯誤的要點。從而做到知其然,還可以做到知其所以然,真正舉一反三,從錯題中得到提高。同時它又是一份可貴的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以錯題管理為依托,精選適用自己的資料,精選自己有必要多做的練習。在平時指導學生訂正分析時,將錯誤類型相同的歸集在一起,找出共因,采取相應的糾錯補救方法。一個單元或一塊內(nèi)容結束,指導學生將錯題全面分類,一按內(nèi)容分類,使知識系統(tǒng)化;二按題型分類,化繁為簡,集中目標;三按錯因分類,可以舉一反三,事半功倍。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既減輕了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果。最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的莫過于自己,以及自己的老師,而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個直觀的呈現(xiàn)無疑是錯題本,這面鏡子能最大限度地顯現(xiàn)自己的不足,因而也是選用資料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四、錯題本要經(jīng)常閱讀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痹诜治鲥e誤原因時,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科書,對基本概念,咬文嚼字;對數(shù)學公式,弄清來龍去脈。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的遺忘曲線指出,任何材料,熟記過后遺忘都很快開始了,而且呈現(xiàn)先快后慢的趨勢。因此我們要控制好信息強化的周期,使需要保持住的信息真正保持住,在錯題本建立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要求學生對新糾正的錯誤在第1天,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0天重新閱讀,一個單元或一個階段,系統(tǒng)閱覽“錯題本”,這樣慢慢的隔周、隔月翻看,利于記憶。在翻看的同時,將各種錯誤的類型分類歸納,從規(guī)律中明白自己的問題,分析能力也會逐漸得到提高。這樣的學習,在學生頭腦中進行了思維重組,對問題就會有重新的認識,慢慢地,看事物也不會只看表面了。
總之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地發(fā)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增進了情感的體驗?!安唤?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睂W生的“錯誤”是寶貴的資源,因為有了“錯誤”,課堂才顯生機和活力;因為有了“錯誤”,師生才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因為有了“錯誤”,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才更加精彩,更加美麗。我們要充分應用好學生的“錯誤”本,使教學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