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輝
圖/ 馮 乾
北魏三朝元老李崇少年有志,14歲就承襲陳留公封爵,長大后也是能文能武。他性格謙和仁厚,在朝為官期間忠君為民、有勇有謀,并享有賞罰分明的美譽。在出任各地刺史期間,他更是恪盡職守,留下美名。
一
孝文帝初年,原荊州(北魏地名,僅存在48年,今在陜西東南部一帶)刺史因處理邊境問題不當,導致荊州一帶的北魏和南齊兩國邊民失和,劍拔弩張。李崇臨危受命,出任荊州刺史。他委婉拒絕了孝文帝派重兵護送的好意,只帶幾十名侍衛(wèi)就風塵仆仆趕到荊州傳達皇上撫慰邊民的詔書。他從大局出發(fā),命令北魏邊防軍釋放所有在邊境沖突中被抓的南齊邊民,請他們回去轉告北魏朝廷求和的善意。南齊得知后大受感動,于是投桃報李,送回了越界掠走的兩百多名北魏邊民。接著,李崇又采取各項安撫措施改善邊民關系,不僅妥善解決了邊界糾紛,還促進了北魏和南齊的邊境貿(mào)易,使“兩境交和,無復烽燧之警”。
四年后,李崇調(diào)任兗州(今屬河南安陽)刺史。針對“兗土舊多劫盜”的嚴峻現(xiàn)實,李崇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懸鼓防盜制度”:每村設一座高樓,樓上高懸大鼓,如遇盜匪襲擾,該村立即敲響大鼓示警。四面村莊聽到鼓聲,立刻把守封鎖交通要道,于是盜賊往往還來不及逃跑,就被村民抓獲,這堪稱“聯(lián)網(wǎng)式”捉賊模式?!皯夜姆辣I制度”由于效果顯著,被朝廷下令在諸州推廣使用。
轉任揚州刺史(今屬安徽淮南)期間,李崇充分表現(xiàn)出“斷獄精審”的風采。
揚州某縣人茍?zhí)┯袀€三歲的兒子,多年前被賊人掠走。一天,茍?zhí)┰谕h人趙奉伯家見到一個男孩,覺得男孩正是自己失蹤多年的兒子,決定和趙奉伯打官司,要回兒子。但官司打到公堂,趙奉伯卻堅稱孩子是自己的,且有鄉(xiāng)鄰作證,以致“郡縣不能斷”。李崇得知后便想了一個高招:令人把茍?zhí)┖挖w奉伯關押到異地,把孩子留在府衙。月余后,李崇故意派人去通知他們,說孩子不幸暴病身亡。茍?zhí)奥劶刺栠蛔詣佟?,趙奉伯卻只是嘆氣,毫無失子之痛。李崇據(jù)此辨明真?zhèn)?,將孩子歸還了茍?zhí)?/p>
有一次,定州(今屬河北定州)流民解慶賓和弟弟因犯罪被流放到揚州服刑。不料沒多久,弟弟為躲避勞役逃走了,解慶賓為避免受到牽連,于是到城外冒認了一具極似弟弟的尸體,聲稱弟弟已經(jīng)被同為配軍的兩個人殺死。那兩個配軍被上司帶走后不堪酷刑,最終屈打成招。案件上報到李崇那里復核時,李崇覺得疑點百出,密派心腹去核實,并再次策劃了一個計謀。心腹按此計策找到解慶賓,謊稱自己抓住一個自稱是解慶賓弟弟的流兵,準備送到官府換賞錢,如果解慶賓答應給自己錢,自己就放了那名流兵。解慶賓深信不疑,答應籌錢贖回弟弟。心腹回報后,李崇立即派人抓來解慶賓審問,終于真相大白,幫那兩名配軍洗清了冤屈。
二
李崇不僅文能安邦,武也可定國。他“沈深有將略,寬厚善御眾”,身經(jīng)百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令敵人聞風喪膽。
孝文帝南征期間,一名叫郭陸的降將聚眾叛亂,來勢兇猛。隨軍南征的李崇奉命前往平叛,幾次交手探明叛軍虛實后,他制定出“斬首計劃”:派心腹詐稱因犯罪而投奔郭陸,并連續(xù)幾次給郭陸出謀劃策“擊敗”了李崇大軍,心腹因此深受郭陸的信任。后來,那名心腹便伺機暗殺了郭陸,與李崇里應外合打得“賊徒潰散”,斬首行動取得圓滿成功。
李崇代理梁州(今屬陜西漢中)刺史期間,氐族首領率萬余人侵占北魏重鎮(zhèn)武興,并與南齊勾結,襲擾北魏西部。李崇奉詔前去征討,首戰(zhàn)即出其不意地消滅了一半多的敵軍。氐族首領不甘示弱,擺下大戰(zhàn)的陣勢,準備開打,李崇卻繞開對方防線,另辟蹊徑突襲對方,然后乘勝追擊,不僅成功收復武興,還大破前來增援的南齊援軍,徹底穩(wěn)固了北魏的西部形勢。孝文帝接到捷報,當眾點贊:“使朕無西顧之憂者,李崇功也!”
公元499年,宣武帝即位后,繼續(xù)重用李崇。某部族首領在魯陽(今屬河南焦作)一帶聚眾反叛,李崇再次掛帥出征。面對氣勢洶洶占據(jù)險要地形的叛軍,他舉重若輕,見招拆招,終于將其打敗。為斬草除根,李崇還將萬余戶降兵遷徙到邊境安置,一勞永逸解決了魯陽叛亂問題。
與此同時,另一個部族首領在東荊州(今屬河南駐馬店)龍山一帶聚眾叛亂,自稱皇帝,并得到了南梁的武力支持。北魏派去好幾名將領平叛都鎩羽而歸,李崇再次挺身而出,奉詔出馬。他一到龍山就“分遣諸將,攻擊賊壘”,取得了連連勝利。憑借軍事天才,李崇被調(diào)往對抗南梁的前線,擔任揚州刺史,“都督淮南諸軍事”。
考驗接踵而來。他剛到治所壽春城(今屬安徽淮南)就遭到連日傾盆大雨,大水入城,房屋幾乎都被淹沒了。屬下都建議他放棄州府轉移到城外北山,李崇卻豪氣萬丈地表示:“吾必死守此城!”與此同時,北魏某些人居然趁著洪水泛濫,暗中勾結南梁圖謀叛亂,李崇察覺后毫不手軟地將他們?nèi)繗灉?。洪水退后,李崇安撫軍民,“繕甲積糧,修復城雉”。朝廷得知后,點贊說“非崇則淮南不守矣”。
李崇在鎮(zhèn)守揚州的十年間,自費組建了一支“壯士數(shù)千人”的敢死隊,親手把他們鍛造成了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每遇寇賊來犯,這把利劍必定出鞘,打得敵人潰不成軍,因此獲得“臥虎”的美譽。南梁對李崇及其“臥虎”恨之入骨,于是派間諜到北魏都城散布謠言,污蔑李崇私養(yǎng)軍隊,有謀逆之意,甚至宣揚李崇已經(jīng)接受南梁的高官厚祿、準備叛魏。一些素來嫉妒李崇的官員趁機在宣武帝面前進讒言,中傷李崇。李崇上表辯誣,澄清了所有事實,得到宣武帝的信任。
公元515年,宣武帝早逝后,即位的孝明帝年僅五歲,朝政由靈太后一手把持。南梁趁機發(fā)動全面軍事進攻,李崇鎮(zhèn)靜自若,調(diào)兵遣將各路迎敵,俘斬南梁三千余人。他積極采取各項備戰(zhàn)措施,把壽春城把守得固若金湯。南梁再次施展離間計,企圖拔除李崇這根肉中刺。靈太后剛開始不相信,無奈三人成虎,逐漸對李崇產(chǎn)生了戒心。李崇對此心知肚明,于是主動請求朝廷解除自己揚州刺史的職務。靈太后順水推舟,把他調(diào)回京城任職。
三
李崇回京后歷任要職,他也深深認識到伴君如伴虎,于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始終政績平平,乏善可陳。不過,他也沒有放棄對朝廷建言獻策。憑著敏銳的軍事嗅覺,他認定六鎮(zhèn)(北魏防御柔然部落侵擾而在北部邊境設置的六個軍鎮(zhèn))是顆定時炸彈,于是上表請求把六鎮(zhèn)合并為一個州郡,由朝廷直接管理。這條建議被靈太后否決,六鎮(zhèn)之亂導致北魏衰落。
公元524年,柔然部落侵犯北魏邊塞,孝明帝詔令李崇率部征討。李崇在辭別皇帝和同僚時,“戎服武飾,志氣奮揚”。他此時雖然已經(jīng)69歲了,卻干練如青年,孝明帝看著他遠去的背影稱贊不已。李崇也果然沒有讓孝明帝失望,他率部出塞三千余里,還沒有到達柔然,柔然便懾于他的威名聞風而逃。六鎮(zhèn)之亂爆發(fā)后,李崇被孝明帝委以重任,與廣陽王并肩作戰(zhàn),再次創(chuàng)造了其軍事生涯上的輝煌。
然而,李崇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步步留神處處小心,最后依然中了暗箭。帶兵回京城后,廣陽王因素來忌恨李崇,上表彈劾李崇的長史“盜沒軍資”、以欺瞞手段增加自己的立功級別,要求追究李崇管理不嚴的領導責任。孝明帝召集群臣討論,那些素來忌恨李崇的人異口同聲建議嚴懲李崇。孝明帝經(jīng)不住大家的攛掇攻之,削免了李崇的官位和爵位。不久,李崇雖然得以官復原職,但早已身心疲憊,有心殺敵,無力回天,很快就病逝了。
縱觀李崇的一生,當文官政績斐然,做武將時勞苦功高,歷侍三任皇帝,始終心無旁騖地建功立業(yè)。然而,官場如戰(zhàn)場,甚至比戰(zhàn)場更難,兢兢業(yè)業(yè)了一輩子的李崇終究也難逃被暗箭所傷的命運。這是李崇的悲劇,也是古代社會中不可避免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