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開幕了,廣州車展落幕了……
結(jié)束了廣州車展的媒體日工作,和身邊的媒體老師還有前來參觀的朋友們閑聊時發(fā)覺,大家都感到今年的廣州車展沒有以往幾屆那么熱鬧。真正算得上重磅的新車屈指可數(shù),前來展臺助陣的明星大腕兒也遠不及年初的北京車展,而且媒體圈的老師們也沒有按照慣例踴躍地曬出當天的步數(shù)來一決高下,這一系列的反常都說明今年的廣州車展味道有些淡。
是誰給本應火爆異常的羊城車壇服了一劑退燒藥呢?金九銀十,立秋之后天氣轉(zhuǎn)涼,但車市卻拉開了熱銷的序幕,為了營造聲勢,車企紛紛選擇在旺銷季推出自己全新車型,一來是為了刷存在感,二來是為來年的銷售做好鋪墊。更重要的是,選擇在車展之前上市可以成功地避開車展上新車扎堆兒上市的擁擠,因為大家都清楚,車展上的新車發(fā)布即使聲浪再大也會瞬間淹沒在層出不窮的各類新聞當中,花了大力氣籌備,現(xiàn)場霓虹璀璨,音響震耳欲聾,卻宛如曇花一現(xiàn),事倍功半在所難免。
實話實說,誰家也不愿意當炮灰,惹不起還躲不起么。所以我們在廣州車展上看到了很多展臺利利索索地將之前發(fā)布過的新車型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所謂的發(fā)布會就是再把之前上市會的臺詞兒加些佐料,不看廣告看療效,其實效果也不錯,因為車展的重點還是在“賣”上。就在媒體日當天下午,很多展臺就開始進入了銷售模式,身為媒體記者的我們在補充車型報道內(nèi)容的路上四處碰壁——不買車,別進去!豪車展臺尤甚。當然,他們并沒有那么粗魯,我們是被把守入口的俊男美女婉言謝絕的。在被下了逐客令之后,自嘆囊中羞澀,想近距離接觸動輒上百萬元的名駒恐怕只有靠“大樂透”幫上一把了。
媒體日的縮水也從側(cè)面說明展會舉辦方和參展商都已經(jīng)厭煩了這種只賺吆喝不賺銀子的賠本兒買賣,落到實處的銷量才是作為企業(yè)生存的最終目的。年復一年的車展媒體日都重復著同樣的過場,對于車企而言,他們也在被這種老套路綁架著,硬著頭皮也要撐著場面,這就讓每次展會安排的媒體日顯得有些尷尬——食之無肉,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