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寶雞 721013)
淺析傳統(tǒng)茶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負遷移現(xiàn)象及對策
張 潔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寶雞 721013)
遷移是一個文化術語,一般發(fā)生在不同文化的交際中,主要是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所產生的潛移默化影響。本文在闡述了文化負遷移的基本概念后,又分析了傳統(tǒng)茶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負遷移現(xiàn)象,并最后提出了傳統(tǒng)茶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負遷移對策。
茶文化;英語教學;負遷移
在語言學習中,學習者因為不了解其所學習的語言規(guī)則,而本能地運用母語的語用習慣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而母語的思維模式以及表達方式都會在無意識中對其第二語言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大多以傳統(tǒng)的漢語教學模式為主,上至教師下至學生都是以漢語的視角進行英語的授課與學習。而由于不同文化視野下的語言適用規(guī)則具有鮮明的差異性,漢語與英語之間也存在顯著的區(qū)別。所以,高校茶文化英語不能以漢語模式進行教學,應該從其文化負遷移的角度對茶文化英語進行正面授課。尤其是高校的英語教師應當尤為注重負遷移對茶文化英語教學的影響,并從漢語與英語之間的互通性為著手點,對其進行不同程度地細化闡述,從而建立科學完善的茶文化英語教學體系。
遷移是文化領域的一個新興概念,其是指一種語言學習對另一種語言學習所產生的影響。一般來說,遷移作為一個語言學習過程,其在不同語言文化的影響下,不僅會產生正遷移,而且也會產生負遷移。兩種相近的語種會引發(fā)文化的正遷移,而兩種不同的語種則會引發(fā)文化的負遷移。正遷移是指一種語言學習對另一種語言學習的正面促進作用,而負遷移則是指一種語言學習對另一種語言學習的干擾作用。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而英語只是第二語言。例如,我國人民習慣了從漢語的思維模式以及語用規(guī)則中思考文化的不同特性,利用漢語的文化屬性進行口語交際。而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導致大眾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深受漢語的影響,不能及時有效地從英語思維的角度對英語文化進行轉化性應用,也不能完全掌握英語文化的精髓,進而使得其英語學習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文化負遷移一般表現(xiàn)為舊知識的干擾、先前方法的干擾以及新知識的干擾與后繼方法的干擾四個方面,新舊知識總是會在交替中對文化的習得產生難以言喻的抑制作用。一般而言,負遷移通常分為順向負遷移、逆向負遷移以及混向負遷移三類。任何一種負遷移都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生發(fā)而成的,并以負面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大眾眼前。
茶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在千年的文化積淀中,茶文化所形成的語言文化體系是異常復雜的,由茶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化名詞以及歷史典故也是極其多的,茶葉、茶學、茶畫、茶詩、茶歌以及茶故事都是從茶這一本義中生發(fā)出來的茶系列詞語。高校的茶文化英語教學大多是在學生的成年時期進行的,其中所涉及的茶文化專業(yè)英語名詞與生硬的茶文化英語句法以及晦澀的茶文化英語課文,并不是出現(xiàn)在學生的最佳語言學習時期,而為了應付考試強化茶文化英語學習效果,學生會不自覺地運用漢語文化的相關規(guī)則學習茶文化英語。對于拗口的茶文化英語名詞,高校茶文化英語教師并沒有從語音學的角度,對茶文化英語進行系統(tǒng)化的講解,進而使得初學者難以對茶文化英語專業(yè)詞匯進行準確發(fā)音,而為了鞏固其所學知識,部分學生會在不同程度上從母語發(fā)音規(guī)則入手,結合漢語拼音的發(fā)音原則對茶文化英語的語調語言進行研究。殊不知,某些時候漢語與英語之間的差異性是不可逾越的,無論再怎么等同,漢語發(fā)音與英語發(fā)音總會有所區(qū)別,畢竟拼音不等于音標。所以,在漢語拼音元素以及聲調語言的影響下,高校學生的茶文化英語的語音負遷移現(xiàn)象極為普遍。
漢語文化博大精深,方方正正的漢字不僅蘊藏著多重含義,并且也會有多個讀音。例如,“發(fā)”讀作“fā”時,一般作為動詞使用表示“交出、散開”之意;而讀作“fà”時,則通常被當作名詞表示“人的前額、雙耳和頭頸部以上生長的毛”。因而,不同語境下,同一個漢字所表達的意思會有所不同。茶文化英語的教學也經常出現(xiàn)詞匯負遷移,同一個茶文化英語在不同的文化視野下,所表達的意思可能會大相徑庭。畢竟,從不同歷史背景文化中生發(fā)而成的語言詞匯所指向的都是本國民族文化。雖然,漢語與英語之間存在某些相似之處,但是總體上其差異性更加鮮明。然而,高校茶文化英語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茶文化英語詞匯教學依然拘泥于傳統(tǒng)漢語教學模式,教師沒有從詞匯的構成上對茶文化英語詞匯進行具體化闡述,進而使得學生在進行茶文化英語詞匯的學習時,其首要反應是從漢語詞匯中尋找相對應的中文意思,從而使得其茶文化英語詞匯的學習陷入了中國式英語的泥沼中。例如,紅茶在英語中通常被稱為“black tea”,而有些學生會從漢語的角度直接將其翻譯為“red tea”。
漢語是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其作為一種語言載體記錄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而英語則是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下孕育而生的,其承載的是西方歷史文化。所以,漢語的語法構成所遵循的是東方文化內涵,英語的思維表達依照的是西方文化內涵。因而,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語法規(guī)則具有明顯的差別。漢語重意,往往會以意表達思想;而英語勝形,通常以形闡述意思。同時,漢語的語用規(guī)則主要是根據句子的意義進行靈活適用,而英語則有固定的語用規(guī)則,句子成分都有其固有的位置。所以,漢語的語法構成較為簡單,而英語的語法構成則較為復雜。高校在進行茶文化英語教學時并沒有從語法規(guī)則這一視角對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具體化分析,進而使得學生經常從漢語表達的角度構建茶文化英語句子,于是,語序錯亂的現(xiàn)象也就隨處可見了。例如,有些學生在表達“我非常喜歡茶”這一意思時,將其錯誤翻譯為“I very like tea.”,很明顯其是利用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構建句子,完全遵循漢語句子的構成手法沒有適用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對其進行翻譯。
跨文化交際中,任何第二語言的習得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語言負遷移現(xiàn)象已經屢見不鮮了。茶文化作為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所寓含的文化意蘊是較為深厚的,中文茶詞匯量大,語用規(guī)則也較為復雜,句子形態(tài)更是千變萬化。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茶文化英語教學時,可以利用對比分析的手法,將英語與漢語的發(fā)音標準、詞匯體系以及語法規(guī)則進行深度比較,尋找漢語與英語之間的相通性之時,也總結漢語與英語之間的不同點,并以此為基石及時疏通易于混淆的語言知識點,使學生在學習茶文化英語時能即刻從漢語的迷霧中走出來。在語言的發(fā)音上,教師可以對專業(yè)的茶文化英語單詞進行重點講析,通過系統(tǒng)化地操練與反復使用,引導學生逐步構建完善的茶文化英語發(fā)音體系。在詞匯的表達上,教師應當將單詞置于不同的句子環(huán)境中,并通過深度比較使學生牢記茶文化英語單詞的準確含義。在語法構成上,教師可以目的論為指導,結合漢語與英語之間語法體系的差異性,構建多元化的語言規(guī)則體系。總之,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對比分析法,不斷完善茶文化英語教學體系,將漢語文化的負遷移影響度降到最低。
高校教師在進行茶文化英語教學時,應當透過文化負遷移這一視角,充分意識到文化之間的鴻溝是難以跨越的,但可以采取正面措施來縮小文化差距。首先,高校教師可以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的語音、視頻以及圖片,對不同語境下的茶文化英語詞匯以及句子構成進行全面講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以趣味記憶的方式記住茶文化單詞的含義。其次,教師也可以將茶文化英語作為交流工具,聯(lián)系茶文化英語的實際應用情況,模擬不同的文化場景,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掌握茶文化英語的具體應用特點,明白茶文化英語所適用的各種語境,進而減少漢語思維模式對茶文化英語的負面影響。
茶文化英語是茶文化與英語的融合,其本質仍然是一種語言文化載體。通俗而言,茶文化英語是茶文化的西方化表達,所以,其必須要遵守西方文化的相關慣例,不能再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點為立足點了,無論是茶文化英語詞匯的發(fā)音規(guī)則還是其語法構成,抑或是表達模式都必須在西方文化的基礎上構建而成。因此,高校的茶文化英語教學必須要跨越東西方文化交際這一障礙,從西方文化的角度對茶文化英語進行交合性剖析。高校教師應當以西方英語的表達方式為切入點,利用英語的音素與語法對茶文化英語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并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語教學體系,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將茶文化英語的文化屬性闡釋得淋漓盡致,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茶文化英語的認知度。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當前茶文化英語的負遷移現(xiàn)狀,創(chuàng)建多種多樣的茶文化英語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性的茶文化交流會,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弱化傳統(tǒng)文化對于茶文化的負遷移影響。
[1]范月紅.淺談英語學習中的語言負遷移現(xiàn)象及教學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08(22):85-87.
[2]馮威,馮冬惠.外語學習中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與教學策略之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536-539.
[3]王欣蓓.淺析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的應對策略[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60-62.
[4]王孝偉,張茜.試論母語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負遷移現(xiàn)象及應對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8):29.
[5]木尼拉·努爾旦艾力.論哈薩克族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語言正遷移和語言負遷移現(xiàn)象[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自然科學,2016(3):100-104.
張 潔(1983-),女,陜西寶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