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靜,任麗娟,王璇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河北石家莊050800)
紅樓夢中的茶語管窺
楊東靜,任麗娟,王璇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河北石家莊050800)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歷史發(fā)展,造就了體系化的中華文明。而在中華文明傳播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載體,諸如經典著作《三國演義》、《紅樓夢》等。通過閱讀這些經典著作,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這一時期人民的生活狀況,還能夠對書中所反映的文化現(xiàn)象,進行有效檢證和剖析。因此通過有效研究紅樓夢中的有關茶和茶文化的具體描述,能夠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內涵和特點,從而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本文擬從《紅樓夢》一書中有關茶的具體語言描述入手,結合其與中華文化的具體融合,從而欣賞《紅樓夢》中優(yōu)美的茶文化。
經典名作;紅樓夢;茶語描述;文化載體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飲茶的國家,經過長期飲用和發(fā)展,如今我們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茶文化體系。從與飲茶相關的具體習俗到飲茶過程中所包容的文化內容等等,其中都廣泛融入了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內容和細節(jié)。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不斷加深的今天,如何才能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的最全面、最有效的繼承,就需要我們結合相關文化載體來具體開展。對文明來說,其具體的文化載體就是相關著作,這些著作中包含了與文化相關的一系列細節(jié),因此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發(fā)展歷史上,有著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中都有極大研究價值,值得我們有效挖掘。在這些文學體系中,由曹雪芹著作的紅樓夢無疑是最璀璨的亮點。因此,如何能夠有效研究紅樓夢的內容,不僅能有效激發(fā)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和了解,同時也能夠以文化融合為基礎,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曹雪芹所編撰的紅樓夢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后世有關本書的科學研究就成立了一系列“學派”,可見本書對中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力。本書前后共計120回,塑造和描述了當時整個生活狀況,因此,其被看成為是反映同期社會生活的“教科書”。而根據相關統(tǒng)計,全書120回中,有112回涉及到了“茶”。其中從茶葉到茶具、茶道、茶藝等等多個視角進行描述,不僅能看出曹雪芹對茶的了解,也可以看出整個紅樓夢反映的就是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內容。因此,想要深入有效研究紅樓夢,就需要選擇茶作為切入點。
1.1 書中對茶葉類型的語言描述匯總
茶葉是我們品茶和整個茶文化的核心,同時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元素。我國的飲茶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開始。我國有著眾多茶葉類型,依據不同的生產方法和茶樹品種,我們可以將茶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等等,而每一類茶,結合產地不同,以及細化點,也還有更多品類。而這些種類繁多的茶葉品種就構成了我國的整體茶葉類型。在紅樓夢一書中,有關茶類的文字描述有很多,其中提到較多的茶葉名稱為:杭州的龍井茶、安徽六安瓜片茶和老君眉等,此外還有普洱茶和調制的楓露茶等等。書中有多處描寫茶的場景,其中攏翠庵茶品梅花雪是本書中對飲茶的最著重描述。在這一段描述中,不僅談到對好茶具的具體應用,同時也對茶葉精品的種類進行了詳細描述。文中敘述到:賈母和劉姥姥的一群人來到攏翠庵,賈母向妙玉來討茶,而在這一過程中,有這樣的描述:賈母特意交代自己不喝六安茶。難道是因為她認為六安茶不是好茶葉?還是其認為妙玉久居山野,難知茶事。而結果確是:妙玉深知賈母的生活習慣,其知道賈母剛食用了較為油膩的食物,因此便細心的奉上了老君眉,雖然六安瓜片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賈母更喜歡性溫和的湖南君山的老君眉茶葉。
此外,書中還結合不同人的喜好,也描述了各種茶葉。比如賈寶玉喜歡的是楓露茶,這一茶葉使用的是香楓中最鮮嫩的葉子進行調制,其整體也屬于紅茶的一種,該茶香氣撲鼻。而林黛玉則喜歡喝龍井茶,書中寫到其用龍井茶招待賈寶玉。林黛玉來自富庶的江南地區(qū),而龍井茶也是江南地區(qū)的名茶,因此其自然偏愛一些。而賈府的王熙鳳則在飲茶方面要求甚高,其在品嘗貢茶時,給與的結論是不如自己平時飲用的茶葉好。顯然可見,王熙鳳在飲茶方面有著較深的理解和認知。而從書中的多個章節(jié)語言中,都能明顯看出關于茶的描述,但書中更多寫的是紅茶和花茶,很少有對綠茶的描寫,這可能與該書的故事情景地和氣候有很大關聯(lián)。
1.2 書中對人們使用茶具的語言描述匯總
在品茶過程中,茶具無疑是極為重要的載體,但凡有所講究的人,都很看中茶具的選擇。因此,在紅樓夢一書中,用語言對茶具的各種分類進行了詳細的劃分,根據相關統(tǒng)計,全書共有六十五處關于茶具的介紹,而其中分類也涵蓋了茶盤、茶碗和茶壺、茶籠等形形色色的茶具。在品茶過程中,往往認為品茶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茶具,只有搭配得當,才能品味其中獨有的味道和內涵,因此在本書中,使用了各種語言描述了茶具使用的精致。而其中關于茶具的描述語言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茶具的使用,一直到相關接待場合使用茶具等等。由此可見,茶具在本書中的地位。而紅樓夢中在茶具描述中,經常講到的是各種極其名貴的茶具,同時也多以套裝的形式展示,不僅展示出了該時期貴族生活的奢侈和豪華,同時其中對細節(jié)地方把握之妙,也是我們了解書中相關文化的重要內容。
1.3 書中對與茶相關文學藝術的語言描述匯總
茶最早的飲用群體是貴族,但將茶逐漸推廣到民間的群體是文人詩客,因此在飲茶的過程中,結合飲茶、產茶和品茶的感受,也形成了一系列與茶相關的詩詞。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多首與茶相關的詩詞作品,這會兒都充分反映了茶與文化體系的深度融合。而在《紅樓夢》一書中,我們也能看到各種與茶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紅樓夢中所出現(xiàn)的人物多數是精通詩詞創(chuàng)作的文人,因此也描寫了許多關于茶的詩歌作品。而在這一系列作品中,大多是與人們的心情有直接關聯(lián)的,也就是常借景抒情。比如書中的詩句: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就是典型對本書創(chuàng)作意圖的描述,通過香銷茶盡一詞便讓我們看到作者通過描述賈府的衰落,從而引出對封建社會結局的思考。此外,賈府中的人們也喜歡經常聚會創(chuàng)作詩歌,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諸如:“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和“苦茗成新賞”等詩句。豐富的茶詩歌語言,都展現(xiàn)了賈府人對茶及茶文化的深刻認知。
文化是文明的內涵和載體,同時也是直接影響人們意識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重要工具??梢哉f,但凡有文化底蘊的民族,都形成了一系列展現(xiàn)民族特點的文化藝術作品。這些文化作品的存在不僅是對該民族長期持續(xù)發(fā)展的集中表現(xiàn),同時也是對該民族的民族行為和集體意識心理的有力見證。實際上,在本書中,除了對以上茶文化體系內容的描述外,還有很多方面,也有語言描述,諸如關于茶的品鑒、用水、沖泡等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而作為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通過對與茶相關的具體描述,所展現(xiàn)的文化內容。因此,我們應該對書中有關茶文化的內容進行體系化認知。
2.1 茶與日常生活的融合描述
賈府在沒落之前是權貴家庭,有很多招待活動,因此茶在其家庭生活中應用就較為頻繁,具體而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用途。首先,是年茶,就是在過年期間,用于招待親朋好友的茶事活動。其次是用來饋贈親友,正是茶葉的品質和健康功效,因此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茶葉往往被作為饋贈佳禮。書中王熙鳳所品嘗的茶葉就是饋贈。而茶葉還被用作定親、好朋友之間交心談話的工具載體等等。此外,在宴會中,茶葉也被作為必備內容。無論是朋友之間探討吟詩作對,還是親朋好友聚會慶祝,都有以茶助興的環(huán)節(jié),書中也多次予以描寫。最后,茶葉也被用作漱口和泡飯食用等等。通過書中多處對日常生活中有關飲茶的描述,都反映了茶葉在這一時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而隨著茶葉元素應用日益廣泛,各種社交場合也在應用這一元素。
2.2 書中反映的茶文化內涵分析
書中在用語言描寫茶時,都賦予了其深層次的內涵,多數情況下,其中都融入了相應的精神情感。我們通過書中對茶葉內容的豐富展現(xiàn),結合對精致茶具的具體描述等等,不僅能夠看到貴族生活的考究,同時通過對飲茶過程的變化進行描述,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封建社會的日益沒落等。當然書中關于茶道、茶禮的豐富描述,值得我們體系化研究。我國茶道是將飲茶過程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化融合的具體表現(xiàn),茶道中包含了人們健康、平和心態(tài)的樹立,也包含了對處事規(guī)范和行為禮儀的有效引導等等。書中最后描述賈寶玉“看破紅塵”的細節(jié),實際上,也是展現(xiàn)了茶文化對人正確心理情感的積極有效引導。此外,書中對飲茶禮節(jié)和程序描述之細致,也成為我們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曹雪芹的筆下,其將飲茶過程與生活藝術化緊密融合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成熟發(fā)展。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內核,也是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主要內容。從目前社會發(fā)展進程來看,隨著多元文化影響進一步加劇,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西方文明和文化極為推崇。而對中華文化缺乏必要的興趣和研究熱情,之所以造成這一現(xiàn)象,是多方面原因的影響結果。但如何才能讓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合理有效的理念認知,進一步激發(fā)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認識,就需要我們今天深入研究和思考。以《紅樓夢》為例,其中反映了我國清朝時期高度發(fā)達的貴族文化,其中關于茶和品茶的描述更是讓整部文學作品中充滿了豐富多樣的文化色彩。紅樓夢,不僅是一部堪稱經典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反映。通過對本書中與茶相關語言的具體描述,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的巨大內涵,同時也品味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典范。
[1]胡文彬.論《紅樓夢》中的茶事描寫[J].紅樓夢學刊,2013(8):119-123.
[2]宋保.論茶文化在《紅樓夢》中的藝術功用[J].讀書文摘,2014(6): 51-54.
[3]湯哲聲.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思路[J].小說論壇, 2015(15):27-32.
[4]盧喜.由《紅樓夢》茶文化看明清茶具之美[J].農業(yè)考古,2015(19): 96-99.
[5]熊根民.看紅樓品茶韻—《紅樓夢》茶文化探析[J].農業(yè)考古,2016 (1):125-129.
楊東靜(1980-),女,石家莊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