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北華大學,吉林吉林132013)
新會計準則下茶葉銷售企業(yè)的稅費問題研究
王琳
(北華大學,吉林吉林132013)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對企業(yè)稅務的籌劃有重要的影響。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tǒng)產業(yè)不斷遭受沖擊的形勢下,茶葉銷售企業(yè)需要深入研究新會計準則,采取科學的稅收籌劃策略,以保證企業(yè)的最大收益。文章主要從存貨計價方法、應稅收入兩個方面來探討茶葉銷售企業(yè)稅務籌劃策略,結合實例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茶葉銷售行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所啟示。
新會計準則;茶葉銷售;稅費籌劃
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接軌的重要標志是2006年12月財政部以具體會計準則和基礎會計準則為前提制定的新會計準則,該準則的制定標志著我國經濟發(fā)展與世界經濟發(fā)展相接軌,同時也說明了我國會計發(fā)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會計工作核算的整個工作過程都必須遵循有關的會計政策。會計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通過它來推行落實新的會計準則。如何正確地選擇稅務籌劃策略,已成為茶葉銷售企業(yè)必須重點處理的一個問題。
1.1 新會計準則中對存貨計價方法的規(guī)定
新會計準則中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所擁有的商品、產成品、半成品、在產品等目的是為了出售的,都屬于存貨,并且存貨還包含了提供勞務、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以及包裝物等周轉材料。茶葉銷售企業(yè)所處理的多為成品或半成品,顯然這項規(guī)定與這些茶企有著緊密的聯系。新會計準則中明確規(guī)定了企業(yè)進行核算成本的方法,將原來的后進先出法改為了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依據現有的稅法相關規(guī)定,茶葉銷售企業(yè)各種存貨的領用和發(fā)生,應當采用實際成本價進行核算,核算的方式可以選取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的其中一種,并且核算的方式一旦確定,就不能夠任意的改變,假如需要更改,應當向稅務單位上報備案,如果沒有向主管稅務單位上報備案,稅務主管單位有權對其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調整。由于存貨計價方式的不同,將會對售出貨物成本以及期末存貨價值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對茶葉企業(yè)的銷售狀況以及收益等產生一定的影響,綜上所述,茶葉銷售企業(yè)應當將存貨計價方式納入到稅務籌劃的范疇。
1.2 茶葉銷售企業(yè)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
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企業(yè)所得稅和期末存貨價值受存貨計價方式影響的程度,本文以A茶葉銷售企業(yè)為案例實施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經過對案例中各種計價方式的稅負進行對比,總結出了最佳的稅務籌劃方案。
案例1:A企業(yè)是一家以從事農產品加工出口為主的農業(yè)企業(yè),適用33%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2004年先后兩次各購進大量農產品材料100萬噸,進價分別為400萬元和500萬元。2005年和2006年各領用100萬噸全部加工成產成品銷售完畢,售價均為1200萬元。(為研究上的方便,我們假定2004年期初存貨成本為0,2005和2006年產品加工成本均為200萬元,其他費用不予以考慮)試分析不同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yè)所得稅的影響。
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規(guī)定,企業(yè)可以采用的存貨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等方法。這里我們結合A企業(yè)特點主要分析先進先出法與加權平均法對企業(yè)所得稅的具體影響,其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A企業(yè)采用先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下的所得稅總額都是263萬元,但對于先進先出法來講,由于2005年按照先購入的較低價位的成本計價,因此承擔了較多的198萬元的所得稅金額,2006年則按照后購入的較高價位的成本計價,降低了企業(yè)稅前利潤水平,承擔了較少的165萬元的所得稅金額;而對于加權平均法來說,兩年的存貨計價成本相等,每年的所得稅金額為181.5萬元。基于貨幣時間價值的考慮將所得稅金額折現(折現率為1000),可以發(fā)現,先進先出法下的所得稅支出現值為316.36萬元,比加權平均法下314.99萬元的稅金支出現值高了1.37萬元,因此,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A企業(yè)應選擇相對稅負較輕的加權平均計價方法,通過加權平均法加大前期計入銷售成本中的存貨成本,從而抵減應納稅所得額,降低企業(yè)的應納所得稅額,獲取相對的貨幣時間價值。但如果本案例中的存貨處于物價下跌的情況,則應選擇先進先出法對存貨進行計價,通過加大前期銷售成本抵減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從而獲取相對的所得稅稅收利益。
1.3 存貨計價方法選擇的策略
1.3.1 根據價格的變動采用不同存貨計價方法
2007年開始實施的企業(yè)會計準則中明確規(guī)定了取消原來的后進先出計價方式,因而使得茶葉銷售企業(yè)可以有多種選擇,當茶葉銷售企業(yè)遇到物價不斷上漲時,選擇加權平均法是最佳的方式,按照存貨加權后的平均價格對銷售的產品實施計算,由于后期進貨成本價格高使得銷售成本對應的期末存貨成本相對比較低,因此能夠將其納稅和利潤延伸到下個年度。當茶葉銷售企業(yè)遇到物價不斷下跌時,選擇先進先出來緩解企業(yè)的所得稅是最佳的方式。如果購買的貨物價格降低,則就要先進先出;反之,就要使用加權平均法;如果預估的價格會出現較大程度的波動,對貨物價格的制定就要有所區(qū)別了;如果貨物價格的變動沒有規(guī)律可循,不能準確預估的時候,計價時就要使用加權平均法。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避免因為貨物銷售成本的變化對公司當前經濟利益的影響,最終實現公司資金使用順暢,保證公司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1.3.2 考慮稅率變動因素的影響
與產品價格相比,稅率并不會經常性發(fā)生變化,其核定比例的大小會深刻影響公司存量產品價格的制定。如果物價的變化不大,當企業(yè)所得稅比率上升的時候,公司就要先進先出;當稅率下降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加權平均。尤其要強調,立法機關對企業(yè)所得稅的比率進行調整以及不同公司適合的稅率的變動,都屬于稅率變動的范疇。從2008年元月開始,我國正式施行新的企業(yè)所得稅法,把所有公司的所得稅比率定為百分之二十五。各類公司在調整企業(yè)所得稅率計算方式時會有所不同,如果是稅率下降,則要進行加權平均方法。反之,就要先進先出。
2.1 新會計準則下茶葉銷售企業(yè)所得稅的稅率
現行的《企業(yè)所得稅法》對企業(yè)所得稅的比例明確規(guī)定是百分之二十五。還做出規(guī)定,只要是在我國取得的經濟收入,就要依法納稅。也就是說,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公司,在企業(yè)所得稅繳納方面都要按照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來預提。這不屬于單獨的稅收類型,是從根本上控制稅收的源形式。因為預提稅收的計算是依照全額收入來進行的,沒有去掉相關的支出金額,所以更多的是體現預估的屬性,此類稅率是比企業(yè)所得稅小的。
為了促進茶葉銷售公司的良性發(fā)展,政府在稅收方面進行了大力支持,規(guī)定:經營茶葉、花草、經濟作物以及蠶桑業(yè)務的公司,企業(yè)所得稅減半;通過農林等副業(yè)取得的經濟收入,經審核符合條件,可以免除企業(yè)所得稅。對茶葉銷售公司的所得稅金額進行審定,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的,分別是查賬和核定。在對公司的賬務進行檢查,所得稅的征收實行預警機制,比例大約為8‰;對所得稅金額進行核定的,征收的所得稅比例為百分之七左右。根據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程度,來確定茶葉公司的企業(yè)所得稅比率。工商業(yè)相對發(fā)達的的東南地區(qū),稅收來源多,征稅人員在對公司進行征稅核定,就會相對寬松;在經濟欠發(fā)達的內陸地區(qū),因為稅收來源單一,征稅機構在核定稅率時,會非常仔細,并制定嚴格的標準內容。
2.2 新會計準則下茶葉銷售企業(yè)應稅收入
實行新的會計準則,在這種情況下,茶葉銷售公司的現金、到期應收款、相關票據以及公司投資的已到期的各類債券都屬于應稅收入。除此之外,公司現存的貨物、各類有形以及無形的財產、掌有的股票、在到期之前就計劃出售的債券以及勞務性經濟收入等這些沒有通過貨幣表現的經濟收入也屬于應稅收入的范疇。
不能通過貨幣來表現的各類經濟性收入,必須依照公允價值來界定其價值的大小。也就是說,茶葉貿易公司出售的各類成品、半成品、原料等,所取得的收入。
例:有一家茶葉銷售公司在一個月的銷售額為二百萬元,而當月最終的回款為一百五十萬元。公司財務人員根據客觀性以及權責發(fā)生制的財務管理原則,最終確認該月公司的銷售額為二百萬元,在這種情況下,依照稅法的相關規(guī)定,計算該公司當月的應稅收入。
分析:計算公司的應稅收入,必須基于權責發(fā)生制來進行確認,如果是這一時期的經濟收入和各類開支,不管是不是已經收回,都必須視為這一時間段的收入和費用。不能劃入這一期的經濟收入和開支,盡管相關的款項已經收回和支付,依然不能當做此期的經濟收入和開支。該月已經確定的經濟收入為二百萬元,全部都要視為應稅收入,及時回款金額為一百五十萬元,公司實際應納稅的收入金額是二百萬元。根據國家關于會計管理的最新政策,公司出售的產品獲得的經濟收入要想確定為應稅收入,必須符合下列條件:①公司把與產品所有權相關的各類風險和收益已經交接給客戶;②和產品權屬相關的內容公司都沒有保留,不會插手客戶對所購買產品的使用進行干涉;③出售產品的經濟收入可以真實的計算;④經濟收入能順利為公司所有;⑤付出的成本金額可以真實的計算。
關于公司收入的內容,稅法并沒有設定原則性的內容,可是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各類公司應交稅的時間點。國家頒布的最新的會計管理制度,重心是各項經濟收入的取得。稅法是基于不同組織的經濟收入,重視社會價值。從企業(yè)角度來分析,當月的產品銷售款項還沒有收回,可是該經濟行為的社會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企業(yè)所負擔的經濟風險,并不在稅法的考慮范圍之內,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風險問題,主要通過交稅后的所剩利潤來支付的。國家并沒有分享公司的全部收益,所以公司遇到經營困境,國家沒有責任。公司的后續(xù)管理權利,屬于公司內部管理的范疇,不是稅法的考慮對象。盡管如此,公司的收入和支出的計量,稅法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
2.3 新會計準則下茶葉銷售企業(yè)所得稅的稅務籌劃
現階段,因為實行了最新的會計準則,因此,茶葉銷售公司主要是運用應付稅款法來處理企業(yè)所得稅的問題。也就是說,應稅收益是所得稅的唯一來源,當公司的經濟活動和自身的應稅收益相結合時,才能計算企業(yè)所得稅,重心應放在公司的應稅收益上面。有些人所持的關于不需要將公司經濟收益和所得稅結合起來,只需要確認所得稅金額。在這種情況下,會計法受到公司納稅的影響,自身的經營狀況不能客觀地體現出來,計算出的收益是不真實的,得出來的利潤是虛設的,不同階段的收益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1]暉洪.茶葉生產企業(yè)的納稅籌劃案例分析[J].稅收征納,2012(3):33-34.
[2]徐宏.新會計準則下茶葉銷售企業(yè)的所得稅處理[J].財經界,2010(3): 88-88.
[3]戎玉,陳婧斐.基于新會計準則下茶葉銷售企業(yè)的所得稅處理研究[J].福建茶葉,2016,38(2):64-65.
王琳(1969-),男,吉林吉林人,碩士,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