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北京101118)
茶葉英語語言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淵源
王瑋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北京101118)
本文通過對茶文化在西方的發(fā)展、英語語系中茶這一詞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英語中茶相關的一些用語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探討,不同語言中的表達脫離不了它所處的特定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也有助于進一步認識本國的茶文化發(fā)展。
茶;文化;英語;語言
茶發(fā)源于中國,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5、16世紀時期的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大國,在世界享有盛譽,通過海陸與西方國家進行貿(mào)易往來,互通有無。16世紀到17世紀初,來自歐洲的商人通過海路陸續(xù)把中國的茶葉帶到了歐洲,18世紀正式傳入英國,從此飲茶的習俗逐漸在西方國家普及和傳播開來。與此同時也促進了茶在英語語系中的發(fā)展,開始涌現(xiàn)出大量與茶相關的英語詞匯、詞組、習語和諺語等。這些結(jié)合東方茶文化的詞匯語言,逐漸被用于西方社會文化各領域中,隨著時代發(fā)展而被賦予了其獨特的魅力和蘊意。文化的傳遞與語言的溝通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古中華茶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也是中華茶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歷史。本文以中西茶文化交流中的英國為例,闡述中國茶文化對外交流中對英國飲茶風習及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早在元朝時,中國的茶就有向歐洲傳播的文獻記載。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記錄了中國的民土風情,其中就有茶的記載。而14到16世紀期間,更成為了茶葉傳入歐洲的重要時期,經(jīng)由陸路,茶由中國傳入阿拉伯、印度、波斯中亞等地。17世紀初期,荷蘭航海貿(mào)易發(fā)達,荷蘭商人自爪哇島遠渡重洋,開始從中國販運茶葉,后輾轉(zhuǎn)運至歐洲,把茶葉大量傳入西方各國,促使了西方飲茶風潮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西方的傳教士也在遷移中促進了茶葉在西方的發(fā)展,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并有大量的文獻被記錄下來,如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撰寫的《廣州記述》、意大利會士利瑪竇記述的《利瑪竇中國札記》等書中都有中國飲茶文化的描述,西方國家通過這些記錄,加深了對中國茶葉的認識,并開始與中國開始茶葉貿(mào)易往來。剛傳入歐洲時,因量稀少價格昂貴,茶只是作為宮廷貴族和達官貴人們進行社交禮儀的奢侈品。后來逐漸盛行于上流社會,人們以茶為榮耀,品茶喝茶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茶文化對西方社會的影響也逐漸反映在戲劇文學中,荷蘭喜劇《茶迷貴婦人》、英國文學作品《妻的寬恕》、意大利文學作品《中國女人》等都是對當時飲茶風潮的的真實寫照。
17世紀30年代,英國人以一種轉(zhuǎn)售的形式,開始向荷蘭人購買茶葉,當時英國所掌屬的東印度公司雖然有從日本進口少量的茶葉,但不能滿足英國上流社會的需求。1644年,英國在中國福建設立專營茶機構(gòu),開始從中國購運茶,從而加大了中國茶葉向英國的輸入。促進英國茶文化發(fā)展的是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入英國王室,帶入大量中國精美茶具和茶葉,掀起了英國宮廷的“飲茶風潮”,飲茶成了當時宮廷中王公貴族們的時尚禮儀而被上流官紳們加以效仿,茶成了高貴身份的象征,因此更加快了茶文化在英國上流社會的傳播與發(fā)展。17世紀后期因英國開始在印度種植茶葉,而使茶葉產(chǎn)量大增,才使茶平民化,不再是皇室獨享。雖然英國本土并未種植過茶葉,但茶文化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傳播開來。英國人也在飲茶中不斷的嘗試改變口味,從而又有了具有英國特色的英國紅茶、果茶、香料茶等融入英國本土氣息的茶飲品。
到18世紀,歐洲殖民者們又將飲茶文化帶入到了北美洲和大洋洲等英法殖民地,中國的紅茶開始出現(xiàn)在美國的波土頓,并在制作工藝中加入牛奶和乳制品,形成了新品種的奶茶,開始在移民中流傳。綠茶相繼也傳入美國,飲茶作為一種生活習慣由歐洲向美國逐漸傳播開來,后來美國商隊在中國廣州采買大量的茶葉,加速了美國飲茶文化的形成。在20世紀初,美國研制出獨立包裝的茶包以適應美國人民的“快餐文化”,包括很多茶的衍生飲品,如冰紅茶、檸檬茶等,不再只局限于沖泡了,還有很多罐裝和速溶茶品。
在這個飲茶文化交融的發(fā)展傳播過程中,中國的茶被帶到了世界各地,并在當?shù)厣l(fā)芽賦予了茶獨有的文化特色,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的推陳出新,推出新的茶飲品,不僅推動了茶文化的全球化發(fā)展,同時也給予茶更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
16世紀初期,茶葉開始傳入歐洲,茶的發(fā)音根據(jù)音譯而逐漸進入歐洲語系。因茶進行貿(mào)易港口的不同(主要是廣東和福建兩?。?,受方言影響,產(chǎn)生了“cha”和“tea”兩種不同的發(fā)音,“cha”是源于廣東話,“tea”則來自于福建閩南語方言。
葡萄牙因其航海貿(mào)易的發(fā)達,最先開始與中國沿海廣州一帶進行茶葉貿(mào)易,因此廣東話茶的發(fā)音“cha”被葡萄牙傳教士和商人們帶入歐洲,形成了早期茶的發(fā)音。并且隨著葡萄牙殖民地的擴張,”cha”也被葡萄牙人帶到了其他殖民地,也沿著陸路貿(mào)易進入了東歐和阿拉伯國家。
在16世紀末,在英語詞典中依然記載著“cha”的發(fā)音,這個時候英國商隊已經(jīng)開始從中國福建大量販運茶葉,因福建閩南方言中茶的發(fā)音為“tey(te)”(近似“貼”、“退”之音),所以歐洲商人們返回歐洲販賣時就沿用他們聽到的音譯“tey”來介紹茶的名字。根據(jù)英17世紀左右關于茶葉的文獻記載,英語茶稱謂的拼寫是“tee”,這一拼寫在德語中有沿用至今。經(jīng)歷了將近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與演變,“tea”的拼寫和讀音才被正式確定下來,并逐漸在西方各國沿用,并發(fā)展成現(xiàn)在統(tǒng)一的讀音“tea”。
作為漢語舶來詞的“tea“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它源自于漢語中地方方言的讀音,在其逐漸變化的漫長時期中,處處滲透著中國飲茶文化的魅力,因其特有的華夏文化和情感需求,逐漸改變了西方國家的生活習慣和社會文化,也反映了語言在發(fā)展中的借鑒和融合。
Tea在英語中生成之后,詞義得到了擴展,產(chǎn)生了很多與茶相關的詞匯、詞語和諺語,使其形成了豐富的茶語言,體現(xiàn)了茶文化在英語語系中的發(fā)展與延伸。在英語文化中,tea除了指茶葉、茶樹還指代茶飲、茶點、茶會等引申義,還具有名詞詞性之外還可以做動詞,表達喝茶、吃茶、沏茶等動作。
隨著茶在英語國家的發(fā)展,英語中也產(chǎn)生許多與tea有關的詞匯和詞組,如∶tea cup(茶杯),tea bag(茶葉袋),tea caddy(茶罐、茶盒),tea pot(茶壺),tea board(茶盤),teapoy(茶幾),tea garden(茶園),tea cake(茶點),tea dealer(茶商),tea party(茶話會),tea china(瓷杯),tea break(茶休)。
英國人喝茶習慣一開始是效仿宮廷生活中的貴族們,一般都規(guī)定在某個時間,英國人習慣在工作學習之余,喝茶吃點心,逐漸形成了Tea time,飲茶時間一般分為上午和下午∶Morning Tea(上午茶)和Afternoon Tea(下午茶)。上午茶一般在10點半左右,下午茶一般在下午4點左右。喝下午茶的習慣據(jù)說是在18世紀的英國,因貝福德公爵夫人有在中餐與晚餐之間飲茶的習慣,后來又加入了點心、蛋糕等作為佐食,逐漸這種飲茶習慣在英國盛行起來,成為了現(xiàn)在人們工作學習之余可以享受的Afternoon Tea。下午茶后來在普通民眾中流行開來又被稱為High tea。
由tea構(gòu)成的習語含義深刻,簡潔有力。早在17世紀茶剛剛被英國人所熟知,其價值昂貴,能與黃金珠寶媲美,收藏茶葉和飲茶是英國上流社會顯赫地位的象征,茶多用來招待貴賓,因此,all the tea in China(中國的全部茶葉)引申義就是表示財富的巨大不可估量,到如今英語里依然有這樣的表達蘊意,如:I wouldn’t do i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即使為了中國所有的茶葉我也不做,意譯過來就是表示高代價也不會去做這件事。英國人受中國茶文化意境深遠的影響,也用茶來表達感情的需求,如,當有人遇到不幸時,就可以用tea and sympathy,表示同情和安慰。英國人愛喝茶,因此a cup of tea除了指“一杯茶”,還可以用來表達“令人喜愛的事物”。a storm in a teacup(茶杯里的風暴)常用來形容小題大做或大驚小怪的事情,比喻“因小事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煩”。
茶相關的習語、詞匯等在英語中的應用和引申,不僅使英語表達更加豐富,同時也反映出茶的引入與發(fā)展對西方社會文化、語言、生活習俗、文學思想等各個方面的重要影響。
300多年前,茶從中國傳人西方各國之后,吸取融合了當?shù)匚幕⒄Z言、習俗等,形成了西方獨有的茶文化。透著高貴典雅的英國Afternoon Tea文化和快節(jié)奏的美國冰茶文化都在深深影響和改革著中國傳統(tǒng)的飲茶文化,彼此滲透與交融,使茶文化多樣化、便利化和人性化。隨著時代發(fā)展,與人們社會生活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在各國交流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西方茶文化的發(fā)展,勢必要以語言的形式反映出來并加以傳遞,作為承載著中國茶文化的介質(zhì),Tea最終成為英語國家對茶稱呼的代名詞,它和茶一樣都是發(fā)源于中國,經(jīng)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最終被確定統(tǒng)一。從語言中透析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與現(xiàn)狀,也是對本土文化的折射與思考。
[1]卜小偉.英國茶文化探析[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4(6):331.
[2]肖小月,彭華.語言交際下中英茶文化對比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3(2):116-118.
[3]畢文靜.淺析中英茶文化內(nèi)涵的差異[J].大眾文藝,2012(4): 128-129.
王瑋(1981-),女,安徽蚌埠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語教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