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衡水學院美術(shù)學院,河北衡水053000)
從陳老蓮《品茶圖》論茶畫的意境
李震
(衡水學院美術(shù)學院,河北衡水053000)
中國水墨畫中囊括了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可謂萬事萬物皆可入畫。當然有著文化象征的茶也就進入了文人畫家的繪畫視野,這樣的繪畫題材便是茶畫。陳老蓮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他的許多畫作都有著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茶畫。他的《品茶圖》氣韻的傳神生動,形象的古拙樸質(zhì)、空間的綿延流深、技巧的精致玄妙,有著典型的中國茶畫的意境。從分析陳老蓮的《品茶畫》可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中國茶畫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意境,也能夠通過具體的繪畫藝術(shù)深刻體會中國茶畫的藝術(shù)魅力。
陳老蓮;《品茶圖》;意境
中國藝術(shù)品類眾多,精彩紛呈。中國藝術(shù)中有一重要的門類便是水墨畫。水墨畫是由水和墨進行勾兌,形成顏料加以繪畫的藝術(shù)形式。水墨畫與西洋畫相比就在于黑白兩色,別無其他,以水墨的調(diào)和形成獨有的審美特色和意境意蘊。水墨畫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國畫的代表。水墨畫發(fā)展到后期雖然也出現(xiàn)了彩墨畫,卻還在沿襲著中國水墨畫的傳統(tǒng)。所以以水和墨為主要原料的繪畫風格和意向意境傳承了千年,貫穿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中國畫的題材有山水、人物、走獸、花鳥等等,可謂世間萬物皆可入畫,當然也出現(xiàn)眾多足以流傳千古的畫作。這是中國藝術(shù)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
在中國寶貴藝術(shù)中有一種獨特的繪畫題材,那便是與茶相關(guān)的繪畫,即為茶畫。茶畫,屬于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它在中國茶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藝術(shù)美感,是畫家抒發(fā)情感、表達情懷的一種方式,所以受到很多文人騷客的青睞。中國歷史上也就有了諸多優(yōu)秀的茶畫作品。相對于酒的甘醇濃烈,茶卻是沖淡雋永。所以茶畫中的茶事都是文人在山水之間的閑情逸趣,他們或飲茶,或燒水,或品茗論道,或游目騁懷。在青山綠水云霧迷蒙的環(huán)境下,尋求一種意境和豁達。所以品味茶畫,很重要的便是體會水墨畫的意境和氛圍,這也是中國畫含蓄內(nèi)斂的意蘊。
中國很多水墨畫,如張擇端的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鄭板橋錚錚傲骨的《墨竹圖》、徐悲鴻志在千里的《八駿圖》,都在中國畫的歷史長河中劃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水墨畫除了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之所以能夠得以流傳,更多的是因為畫中的意境和情懷,這也是其構(gòu)成藝術(shù)的根源所在。中國畫的意境就像是中國繪畫的靈魂,雖然眼看不見,但是卻隱藏在藝術(shù)世界的深處,使繪畫有了生氣和靈性。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藝術(shù)差異就在于它的意境,所以欣賞中國畫,必須要尋找一個突破點和出發(fā)點,所以關(guān)注意境便是欣賞中國畫的重要途徑。
在我看來,在茶畫藝術(shù)中,欣賞茶畫中獨特的審美意境同樣是通往藝術(shù)之門的重要途徑。通過領(lǐng)悟茶畫的意境,便可以走進精彩的茶畫世界,便可深深體悟茶畫世界里豐富的意蘊和文人畫家在畫紙上的獨特情懷。
北宋著名畫家黃休復曾把“繪畫分為‘逸’、‘神’、‘妙’、‘能’四格,并把‘逸格’列在其他三格之上?!盵1]其實黃休復強調(diào)的便是中國畫中的意境。中國的詞語講求組合拆分,意境便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的偏義復詞。“意”就是意念,指的是主觀意旨。“境”是自然物象的客觀反映,須由意向而引出??梢钥闯觯饩呈且环N令人精神層面受到啟發(fā)但言語上又無法言明的境界和意蘊。它是形神的統(tǒng)一,虛實的結(jié)合,既能夠感受于畫外之象,又能夠欣賞畫中世界。它是抒情性藝術(shù)中由各個元素共同構(gòu)成的情景交融、虛實共生的形象世界,甚至以此引出的獨特而審美的空間想象。意境是中國美學中特別注重的表達,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畫的風格特點和藝術(shù)特色,所以研究中國畫的意境有著獨特的意識。
陳老蓮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和詩人。他名為陳洪綬,老蓮是其字。他是中國十七世紀最具有藝術(shù)個性的人物畫家,是中國變形主義人物畫的杰出代表。他最出名的莫過于人物版畫。陳老蓮所作的版畫,多為書籍插畫和制作紙牌所用。著名的有《九歌圖》和《屈子行吟圖》,還有《水滸葉子》。這些版畫讓陳老蓮名噪一時,成為明末清初最杰出的畫家。當然,陳老蓮作為文人,也有多幅以茶為題材的畫作。包括《品茶圖》、《玉川子圖》和《畫隱十六觀》。其中《品茶圖》是陳老蓮茶畫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镀凡鑸D》又稱《停琴啜茗圖》,畫中描繪的是兩個古人品茗的場景。其中一人坐在碩大無比的芭蕉葉上,身旁擺著石墩。石案上依次擺放著茶爐、茶壺這些與茶事有關(guān)的器物。茶爐中炭火正燃,似乎從畫中便可聞出茶香四溢。另外一人寬袖長袍,手中捧著茶杯,閉目養(yǎng)神,品味茶香。這個人前面擺著古琴,旁邊的瓶子中插著荷花。荷花亭亭獨立,花開不多,卻恰到好處。整幅畫給人寧靜沖淡的審美體驗,讓觀畫者深深地被畫中之象和畫外之境所深深吸引,這也是陳老蓮茶畫意境獨特的魅力。
透過陳老蓮的《品茶圖》,我們可以從一個側(cè)面感悟中國茶畫的意境之美,也可以了解中國茶畫的獨特魅力。
3.1 氣韻的傳神生動
中國畫屬于二維空間的藝術(shù),所以決定繪畫的平面化的特征。但是中國優(yōu)秀的畫家卻可以在二維空間的畫紙上創(chuàng)作出三維動態(tài)的效果。這就是中國畫中的氣韻,是氣韻將本是死水微瀾的畫面變得有了靈性,變得生動傳神。陳老蓮筆下的人物是生動可愛的,他們不似永遠靜止的人物形象,而是充滿著張力和能量。在《品茶圖》中陳老蓮將人物設(shè)計成飲茶品茗,其實是要借助茶事表達自己人生情懷。畫中的人物是平靜沖淡的,是“于內(nèi)心達到和順,于外物求得通達”,[2]他們是為了達到了內(nèi)心的平靜和平衡。整個畫面給人豁達的氣韻,但是這種豁達卻又充滿了穿透力,似乎那股茶香已經(jīng)穿越了畫紙,飄到了我們的心靈。這就是陳老蓮《品茶圖》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韻,也是中國茶畫的獨特意境。
3.2 形象的古拙樸質(zhì)
陳老蓮被稱為文人中的畫匠,畫匠中的文人。這表明陳老蓮對于人物的形象刻畫是精致而細膩的。他畫中的人物是古拙可愛的,有著典雅樸質(zhì)的美感。畫中的兩個人物是古舊的,像是從歷史中穿行而來的神仙。他們寬衣長袍,有著如東晉陶淵明那般的名士風流。但是他們的茶具和茶葉又是屬于陳老蓮的時代,顯然他們只是具有古拙的氣質(zhì)。但這種古拙并沒有因此而讓畫中人物顯得酸腐,恰恰相反,兩個人物的古拙樸質(zhì)讓《品茶圖》有了歷史的厚重感。將繪畫只是轉(zhuǎn)瞬即逝的藝術(shù)開拓成具有時光穿梭感的繪畫藝術(shù)。這是人物的古拙所顯出的特有氣質(zhì),也是中國茶畫重要的審美意境。
3.3 空間的綿延流深
如果人物形象的古拙樸質(zhì)是打通了時間的廣度和深度,那么,中國畫中的留白便是將繪畫作品中的空間世界極大地擴展和延伸?!镀凡鑸D》中二人的身后都留有空白,這一構(gòu)圖便使得整個畫面變得充盈而飽滿。陳老蓮讓二人對著琴聲茶香暢所欲言,其實是將其放置在了廣闊無比的精神世界?,F(xiàn)實世界的生活姑且放在一旁,只讓茶香四溢,琴聲悠揚,將二人帶入逍遙自在、無人叨擾的天地之外。陳老蓮的奇巧策略,還在于他沒有將二人置于具體的山水之間,雖然愜意幽靜,但卻也只框定在了方寸之地。留白的處理,將畫境變得深遠綿長,給欣賞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镀凡鑸D》中還專門勾勒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形象。荷花作為中國文人筆下具有高潔精神的花,有著濃烈文化象征意義。那種自周敦頤以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秉性影響了千千萬萬的文人。荷花這種獨特的品質(zhì)也融入到了陳老蓮的畫作中,將文化與藝術(shù),空間和時間,熟稔地糅合在一起,達到了畫面的共榮共生。
3.4 技巧的精致玄妙
《品茶圖》的繪畫技巧有著典型的陳老蓮風格。陳老蓮對于顏色的把控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地步。陳老蓮既繼承了前人畫作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不局限對傳統(tǒng)精華的吸收。他還有著對茶畫的銳意開拓和孜孜追求。比如陳老蓮對顏色對比的使用上,充分表現(xiàn)出陳老蓮不同以往的繪畫風格和行事作風?!镀凡鑸D》中爐火通紅,將滾燙的茶水燒出香味和禪意。但是爐火的紅卻是星星點點,這與石頭上的紅色形成統(tǒng)一。但是再回看石板上的花青,杯子上的白點甚至荷花上的白蕊。都是輕輕著色,但卻又情味極濃?;鸬募t、石的青、花的白在整幅畫構(gòu)成強烈的對比但卻又和諧統(tǒng)一。給人一種王維詩中“清泉石上流”的詩意美感。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說,“詩是有形畫,畫是有形詩。”[3]陳老蓮的色彩筆法有種類似于李賀詩歌般的光怪陸離,眼花繚亂。但這種色彩的沖擊感,在我們感到不適之后,體會的是更多的舒適和美感。
從上文可以看出,茶畫中意境的深遠樸質(zhì),典雅精致,在陳老蓮的《品茶圖》中都得到了集中的體現(xiàn)。所以透過陳老蓮的《品茶圖》不但可以令我們體會到古人的閑情逸趣、沖淡恬適,這些我們“目遇之而成色”的現(xiàn)實圖景。更能夠讓我們感受中國畫獨有的含蓄和內(nèi)斂,以及畫家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和生命情懷寄托在畫中的惴惴不安的心緒。透過畫的意境,我們不但可以體會畫家繪畫時的特有心境,還可以關(guān)照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國的茶畫作為獨特的繪畫門類,能夠得以流傳千古,日久彌新,正是因為茶畫所表達的情懷和意境的特殊性。它生動記錄了文人飲茶品茗的形態(tài)和心態(tài),將他們定格在中國繪畫藝術(shù)的歷史中。但是它又沖破了現(xiàn)實和理想的空間,為庸庸碌碌、深陷世俗的普羅大眾開辟了一方靈魂的凈土。畫家們通過卓越的筆法和玄妙的技巧將現(xiàn)實的人帶入茶香清淡的藝術(shù)世界中,那畫中顯示出來的意境和氣韻,像清茶一般,回味流長。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畫家,依舊在夜以繼日、兢兢業(yè)業(yè)地尋找藝術(shù)中的別樣世界。至于茶畫中的意境和情懷,陳老蓮的《品茶圖》算是給普羅眾生的心靈慰藉和淡淡茶香。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77.
[2]李天道.中國美學之雅俗精神[M].北京:中華書局,2004:187.
[3]劉玉平,周曉琳.藝術(shù)的幽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80.
李震(1975-),男,河北饒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美術(shù)學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