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歷(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福州 350001)
古典茶具在繪畫教學中的運用
林歷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福州 350001)
繪畫教學中,古典茶具常常被作為臨摹對象,這主要是因為其極具藝術價值,擁有極為濃厚的文化底蘊,設計與色彩都為繪畫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因此,現代繪畫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古典茶具,挖掘古典茶具的教學價值,幫助學生掌握繪畫基本技能的同時,從中體會到中國古代藝術的內涵,感受其精湛的工藝和藝術的造詣。本文針對古典茶具在繪畫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具體分析。
古代茶具;繪畫;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人們對物質的直觀追求,開始向著精神與藝術的方向轉變。茶具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載體,極具東方文化底蘊與藝術價值。在現代繪畫教學中,合理的應用古代茶具,不僅能夠體現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夠提升繪畫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避免當代繪畫課程的單一化、僵硬話,為現代繪畫注入新鮮的元素和活力。
傳承茶文化的載體有很多,茶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茶具有較強的傳承性、藝術性和觀賞性,茶具所呈現出來的線條美、形式美、色彩美以及人文內涵之美都是茶具所特有的內涵,這種獨到的美感使得茶具更具實用價值、收藏價值、裝飾價值。
茶具的起源來自人們的日常飲茶習慣和需求。在古代,茶具是主人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當然,就現代來說,茶具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器具。茶具收藏者和使用者的藝術修養(yǎng)以及審美特性是決定古典茶具藝術價值的主要因素。就古典茶具來說,茶具所具有的造型、材質、色彩、外觀等等,都會表達出其特有的藝術價值。這種別具一格的藝術價值與現代的繪畫有著不可或缺的關系。
現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更注重于精神文明生活的培養(yǎng)。具有藝術價值的茶具被當作收藏品和藝術品放置在現代的家居當中。例如:在透明櫥柜或餐桌上放置藝術感較強的茶具,或利用不同材質、不同色調的茶具組合起來,打造一個更具視覺效果的裝飾品。裝飾者可以將古檀制的木桌、矮凳以及幾縷青煙結合起來,使其更有獨特的韻味。
2.1 美學關聯(lián)性
古典茶具和現代的繪畫都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兩者具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茶具的類型多種多樣,茶具的特色也更具多元化。就擁有“青瓷之首”美名的汝瓷茶具來說,古樸大方、土質細潤、明亮而不刺目的特點使汝瓷更具藝術價值,汝瓷茶具所具有的線條美、色彩美、以及神韻等等都與現代繪畫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F代繪畫不僅與古典茶具的優(yōu)美造型有關,還與其精美的紋飾有著更深的淵源。將東方茶具融入到現代繪畫教學當中,不但可以使日常的教學內容更加風趣,而且會豐富教學內涵,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 設計關聯(lián)性
茶具的設計與現代繪畫知識,二者不可分割、相輔相成,所以在設計上,古典茶具與現代繪畫存在著很強的關聯(lián)性。從簡約到花紋繁復,從色調單一到色彩斑斕,每一種茶具都需要應用到現代的繪畫知識,從而實現著色和勾勒線條的步驟。融入了現代繪畫知識的茶具,不僅可以提升茶具自身的表現力,還可以增加其特有的文化內涵。因此,這就要求茶具設計師要懂得基本的繪畫知識,且能夠將繪畫知識靈活運用到對茶具設計當中。當然,只懂得基本的繪畫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茶具設計師還應具有扎實的繪畫技能,無論是簡約還是復雜的花紋,都能將其繪制到茶具表面上,從而打造一個具有藝術美感的茶具。因此,古典茶具與現代繪畫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缺一不可的兩種文化。教師可以將古典茶具的天然藝術美感滲透到現在的繪畫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學習繪畫的同時,使學生對古典茶具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
2.3 色彩關聯(lián)性
色彩是茶具設計和現代繪畫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色彩淳樸古雅的紫砂茶具到色彩圓潤的白瓷和青瓷茶具,我國茶具的種類繁多,層出不窮。爐火的溫度和釉的配制是調制古典茶具色彩的主要因素,二者將色彩的天然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猶如渾然天成。在現代的繪畫教學當中,色彩教學是比較重點的教學內容,學生需要用顏料來調制出各種各樣的色彩,來應用于繪畫當中,當然教師也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觀念,不斷提高學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從而讓學生有效地學習現代繪畫。這種古典茶具與現代繪畫之間的關聯(lián)性,使融入古典茶具特色的現代繪畫教學更能抓住天然色彩的特性,使得教師和學生對色彩運用自如、融會貫通,也能使學生對自然之色、明凈之色的認知更加透徹,從而使學生更具色彩搭配理念以及應用理念,進而使整個現代繪畫教學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古典茶具能夠豐富現代繪畫教學的內涵和形式,提升繪畫的表現力與藝術感,對現代繪畫教學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下面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3.1 古典茶具為現代繪畫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傳統(tǒng)的繪畫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教學內容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感覺以及提高學生對實物的描摹能力,是現代繪畫教學的重點教學目標。在繪畫教學中不斷滲入東方的茶具特色,來豐富繪畫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提高繪畫教學的教學水平,這種教學模式已普遍存在于現代繪畫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在進行繪畫教學時,可以將茶具帶入課堂,以茶具為教學的實物素材讓學生對其進行臨摹,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繪畫的積極性,進而讓學生學習繪畫的主動性得以提升,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茶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因此,在進行現代繪畫教學時,引入古典茶具本身的特點來讓學生進行描摹,學生可通過茶具的流暢性及藝術性來進行臨摹,從而領略茶具中所韻涵的藝術價值。例如:教師可通過茶具表面上的花紋,來引導學生掌握茶具中所蘊藏的藝術理念及繪畫技術,從而讓學生將其運用到日常的繪畫當中。將古典茶具中存在的花紋,線條,造型等等嵌入到現代繪畫教學中,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進而使整體的教學質量有所提高。這種融合了古典茶具特色的現代繪畫教學模式,也拓寬了藝術文化的發(fā)展道路。
3.2 古典茶具豐富了現代繪畫作品的表現力
將繪畫技法與美學知識、色彩感覺、藝術內涵等等有機結合,才能塑造一門繪畫藝術。因此,繪畫藝術具有綜合性、多元性以及復雜性。借鑒古典茶具特色來進行現代繪畫教學的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加透徹的感受到茶具的線條形式,從而提升學生對繪畫感悟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茶具所具有的流暢的線條藝術來進行臨摹,并讓學生將其引用在平時的作品當中,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線條把控能力,而且還能使作品的藝術感得以提升。從茶具的整體色彩來講,色彩單一與色彩豐富并不能詮釋茶具的色彩,每個茶具的色彩都是別具一格的,將茶具的這種特色引入到現代繪畫中,在開拓學生藝術思維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色彩搭配能力有所提高。影響現代繪畫作品藝術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在眾多因素中色彩占據著主要地位,而茶具所具有的色彩瑩潤感,就可以很好的讓學生領悟到色彩的內涵,從而讓學生在繪畫中將色彩運用自如。除此之外,融合了茶具的現代繪畫教學,不僅能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豐富平時繪畫的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繪畫能力有所提高,進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3.3 古典茶具為現代繪畫教學注入了人文內涵
繪畫屬于創(chuàng)作型、靈活型、感性思維型活動。因此,將融入了古典茶具的現代繪畫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當中,可以讓教師與學生領悟到藝術的真諦,使現代繪畫教學內涵更加充裕。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不同的茶具,形式多樣、風格多樣的茶具讓我們領會到了當代的藝術觀和審美觀,將其應用在現代繪畫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更直觀、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的理念,還可以通過借鑒茶具的獨特意象來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對繪畫的情感分析能力得以提升。讓學生對茶具由淺入深的進行分析,并對茶具中所韻涵的美術元素進行概括,然后將茶具的形體及色彩統(tǒng)一歸納起來,最后總結現代的繪畫所具有的情感內涵,從而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悟能力,使現代繪畫的人文理念得以提升,進而進行有效的繪畫教學。
3.4 古典茶具使現代繪畫教學更具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以課堂教學和實踐寫生來進行繪畫教學的教學模式是現代教學的主要特征。將茶具應用在現代繪畫教學當中,不僅可以豐富傳統(tǒng)的繪畫教學模式,而且會使繪畫教學模式的內涵得以提升。這種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使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師在講授與繪畫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美學知識的同時,可以引進戶外寫生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但是這種傳統(tǒng)、單調的繪畫教學模式并不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因此,要適當引進古典茶具特色來進行繪畫教學。例如:將融入了古典茶具的現代繪畫實施到教學當中,運用與茶具相關的陶藝知識,來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藝術感覺能力等等進行培養(yǎng),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其掌握更加有內涵的繪畫知識,提高其美術技能。
古典茶具,積聚了古典文化、陶瓷工藝的精髓,極具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在現代繪畫教學中應用,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茶文化在我國擁有4700多年的歷史,茶文化思想深深植入了中國國民的思想中。古典茶具是中國茶文化的載體,在教學中得以應用,可以完美的展現繪畫與教學的關聯(lián)性。同時,古典茶具也將茶文化與相關的繪畫觀念以更加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豐富了現代繪畫教學的內涵和形式。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古典茶具的重要價值,能夠為繪畫教學提供古典茶具,結合教學目標,合理的應用古典茶具,實現現代繪畫教學的發(fā)展,并傳承東方茶文化。
[1]周文碩.棲身在繪畫中的茶具[D].沈陽師范大學,2015.
[2]袁麗娟.禪意境下的現代茶具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12.
[3]劉衛(wèi)碩.論中國陶瓷茶具設計中的“對稱與均衡”[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2.
[4]李莎.小學陶瓷藝術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5]黃慧中.探析油畫靜物教學中茶具的表現[J].福建茶葉,2016(9): 278-279.
林 歷 (1971-),男,福建福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