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四林(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岳陽 414000)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化傳播
黃四林
(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岳陽 414000)
在構建茶文化傳播路徑中,需要重視將文化元素與英語教學績效提升相聯(lián)系。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對茶文化進行傳播,從歷史視域下來建立跨文化教學內容,這樣就能較好的與本文所提出的三點理由相適應。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傳播模式,可圍繞著:厘清茶文化傳播的知識邊界、著手提升英語教師的知識儲備、多途徑專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基于職業(yè)教育的教學評價形式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茶文化;傳播模式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已在許多論文中進行了討論,筆者在這里不再累述。盡管本文仍是以提升高職英語教學績效為主要目的,但在策略構建中則更為重視將文化元素與英語教學績效提升相聯(lián)系,從而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基礎上來獲得嶄新的教學氛圍。那么,為何要選擇文化元素來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之中來呢?;蛟S這里存在著這樣幾點理由:第一,通過植入文化元素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這對于高職學生尤為重要;第二,通過植入文化元素來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這符合職業(yè)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第三,通過植入文化元素來增進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且這也是高職學生相對缺失的軟實力。為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對茶文化進行傳播,從歷史視域下來建立跨文化教學內容,這樣就能較好的與上述三點理由相適應。
從以上所提出的三點理由出發(fā),以下也相應的提煉出茶文化傳播的作用:
1.1 培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傳播茶文化,則一定是以我國作為中心來進行主題教學。從歷史視角可知,中國茶文化由古絲綢之路經由波斯商人傳到歐洲國家,進而在當時成為了歐洲貴族們必備的日常用品。隨著茶葉消費逐步貧民化,也使得歐洲國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內涵??梢姡S著對這些茶文化知識的傳播,便能使學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英語學習環(huán)境,進而最終能夠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參與度。
1.2 促進學生職業(yè)素質能力提升
盡管,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下對職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走在本科院校的前列,但從人才培養(yǎng)現狀所反饋的信息中可知,職業(yè)文化素質成為了當前許多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中的短板。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步入社會后的人際互動效應,以及可能抑制他們在解決特定問題時的格局和眼界。正是出于這種考慮,通過向他們傳播茶文化,便能有效彌補他們在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中所形成的短板。而且,茶文化對于他們而言并不陌生。
1.3 增進學生國別文化知識修養(yǎng)
與促進學生職業(yè)素質能力提升相聯(lián)系,增進學生對國別文化知識的修養(yǎng),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未來國家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也能通過自身的國際化視野來助力職業(yè)技能的更好施展。由此,這里的作用就從職業(yè)能力的延展性和拓展性等兩個方面來體現出來,而這也是彌補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短板的重要舉措。
在將茶文化進行傳播之時,有必要對現有的教學環(huán)境進行分析:
2.1 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狀態(tài)分析
高職學生整體所呈現出的學習狀態(tài),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們對茶文化信息的接收,或者在接收中鏡面反應比能動反應更甚。就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而言,可以歸納為這樣幾點:第一,因整體英語知識掌握水平較差,使得多數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畏難情緒;第二,因英語水平限制,導致不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著消極表現。第三,因高職學生固有的學習風氣影響,使得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存在著煩躁情緒。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其將直接影響到對茶文化的學習狀態(tài)。
2.2 教師英語課堂教學狀態(tài)分析
“教學相長”在這里則從反向發(fā)生著作用,即因學生的種種課堂表現,使得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失落感和挫敗感,這就直接抑制了教師在拓展英語知識上的意愿,進而影響到茶文化傳播的有效實施程度。毫無疑問,關于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并且高職教師團隊也為此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只是該教法和教材,而未能改觀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便使得許多教師對諸如傳播茶文化的教學創(chuàng)新活動缺乏足夠的自信。
2.3 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分析
顯而易見,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缺少互動的,這不僅歸因于學生整體難以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還在于現存的教學模式仍以應試教育為主線,所以也就取消了“不必要”的課堂互動。從教學效果來看,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將主要產生兩個后果:第一,教師無法準確知道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單向反饋將導致學生在現有的學習狀態(tài)中,陷入到路徑依賴的泥淖之中。
通過對現有的教學環(huán)境進行分析,便能為茶文化的傳播建立起理性的策略構建。這里需要完成的任務則是,尋找到茶文化與英語教學之間的契合點。以下,從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3.1 茶文化傳播與英語教學模塊的契合點
高職英語教學模塊中幾乎不含有英美文化教學部分,那么這里就存在著與英語教學模塊的契合點問題。若是按照現有的教學模塊,或許將使茶文化與英語教學間形成板塊式結合而不是有機結合,而重構教學模塊在短時間內又顯得不切實際。因此,只有在現有教學模塊保持不變的基礎上,來尋找契合點。筆者建議,依托高職素質教育資源,以專項的形式來進行茶文化傳播是可行的,而且這也能引起學生應有的重視。
3.2 茶文化傳播與英語教學測評的契合點
實踐表明,針對學生學習狀況所進行的測評具有較強的激勵功能,并能倒逼學生以應試的心態(tài)來對待相關知識點。由于本文對茶文化的傳播定義為三個目的,即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進職業(yè)素質、拓展國際視野,因此,這就不能以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來對待,而只能以同專項教學相對應的方式來實施測評。
3.3 茶文化傳播與英語教師能力的契合點
將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傳播,這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知識儲備都構成了不小的挑戰(zhàn)。若是過分追求茶文化傳播的深度,則顯然將增大英語教師的備課壓力,也自然會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教學發(fā)揮。因此,這里的契合點不僅需要從教師的能力養(yǎng)成上來下功夫,還需要從茶文化傳播邊界上來進行思考。
根據以上所述,茶文化傳播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展開構建:
4.1 厘清茶文化傳播的知識邊界
以本文所提出的茶文化傳播目的為原則,在茶文化的傳播上應突出我國與英語國家之間的茶文化聯(lián)系,以及英語國家茶文化在本土化發(fā)展中所呈現出的特征,以及英語國家之間茶文化之間的差異。從這一知識邊界中可知,其主要以歷史文化和國別風土人情為主線條,所以這并未超出高職學生的理解能力范疇。同時,高職學生在專業(yè)學習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中,又缺乏對這些文化知識的了解和獲取,進而也能夠起到彌補知識短板的作用。
4.2 著手提升英語教師的知識儲備
從以上的知識邊界中不難感知到,這些歷史文化知識已經超出了英語教師整體的現有知識儲備,而部分英語教師或許在自身的興趣使然驅動下,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常識性知識,但這對于教學而言是遠遠不夠的。為此,高職院??梢酝ㄟ^挖掘自身社會文化類師資力量,來對英語教師進行有關茶文化的專題講座。然而,最為重要的一點則是發(fā)揮英語教師的學習能動性,以已有的知識儲備來積淀有關茶文化的歷史信息和國別信息。
在開展教師隊伍發(fā)展的手段構建上,還應采取雙管齊下的模式:第一,針對性的開展崗位培訓。從目前所反饋的信息可知,崗位培訓的重點應放在拓展教師的專業(yè)視野上,因此需要對英語教師進行各學科專業(yè)概論講授,并促使他們能將這些專業(yè)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之中。第二,形成自覺提升業(yè)務能力的氛圍。在氛圍的營造上不僅需要進行組織文化建設,還需要優(yōu)化現行的激勵政策。
4.3 多途徑專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
這里突出“多途徑”,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就中國茶文化與英語國家茶文化間的聯(lián)系進行專項教學,這里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來全方位展現古絲綢之路茶文化傳播的路徑和內在的文化聯(lián)系。但這種專項教學仍然無法擺脫單項反饋所帶來的教學困局,所以還需要利用實訓室資源來演示和使學生體驗英語國家茶文化的行為特質。如,美國人習慣于喝冰紅茶,那么就可以在實訓室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品嘗冰紅茶的味道,并結合美國移民文化來進行茶文化傳播。
4.4 基于職業(yè)教育的教學評價形式
在最后的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應擺脫應試所帶給學生的不安感和焦慮感。那么,這就需要以一種新穎的測評方式來進行教學評價。筆者建議,可以中國茶道文化中的茶道技藝來進行測評,而這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心性。之所以不提倡提交小論文在于,高職學生可能會因此下載網絡相關資料來充數,而無法達到培養(yǎng)他們職業(yè)文化素質的目的。
本文認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對茶文化進行傳播,存在著這樣幾點理由:第一,通過植入文化元素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這對于高職學生尤為重要;第二,通過植入文化元素來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這符合職業(yè)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第三,通過植入文化元素來增進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且這也是高職學生相對缺失的軟實力。應從歷史視域下來建立跨文化教學內容,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傳播模式包括:厘清茶文化傳播的知識邊界、著手提升英語教師的知識儲備、多途徑專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基于職業(yè)教育的教學評價形式等四個方面。
[1]徐琪.文化與交際能力培養(yǎng)——芻議大學英語教學之轉向[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1-33.
[2]郭彥芳.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3(31):54-55.
[3]楊新瑩.淺談大學英語聽力教師應具備的理論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3(9):12-13.
[4]徐靜.大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1):56-57.
[5]王曉妍.論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32-33.
黃四林(1976-),女,湖南汨羅人,碩士,講師,從事英美文學文化研究和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