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從玲(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與管理分院,陜西楊凌 712100)
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茶文化
黃從玲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與管理分院,陜西楊凌 712100)
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是針對我國旅游事業(y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關鍵對口專業(yè),融入中國茶文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升途徑。筆者認為,可以在開設旅游專業(yè)的高職院校專門增設有關中國茶文化的公共選修課程、重新建設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和深入優(yōu)化高職教學的環(huán)境,以此保障專業(yè)人才培育更為深入化和全面化。融入中國茶文化的高職旅游英語教學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學者自我交流與表達的需求,有機統(tǒng)一專業(yè)理論學習與交際實踐,為培養(yǎng)綜合素質人才做好鋪墊工作。
高職院校;旅游英語教學;中國茶文化;應用型旅游英語人才
英語是世界第一語言,也是國際通用語言,相對應的英語教學備受各國教育部門的關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融合中國茶文化是一種提升專業(yè)人才素養(yǎng)的良好途徑,它為學生提供學習中國茶文化的機會,也為專業(yè)旅游英語學習扎實基礎,擺脫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束縛,從理論過渡到理論結合實踐,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交流愿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真正為社會培育應用型旅游英語人才。
高職旅游教學不是一般意義上用英語對漢字進行轉化的教授過程,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有語句意義基礎上的所進行的一次含義再創(chuàng)造過程。在中國茶文化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上,形成了一系列相關文學作品,其中涵蓋詩歌、古文和經(jīng)典著作,當然中國茶文化的最深層次內涵是一種精神,中國茶文化中也涵蓋了許多抽象的內容和情感。因此,想要用良好表達賦含中國茶文化的旅游英語,需要對中國茶文化在直面理解的基礎之上,對文化的內容進行深刻認識,然后適當擴展表達而實現(xiàn)。對中國茶文化進行翻譯和表達,不僅是要實現(xiàn)語言上的統(tǒng)一,更是將中英兩種文化有效統(tǒng)一,并以此為基礎適當擴展予以表達。
中國是茶之故鄉(xiāng),傳統(tǒng)中國茶文化的底蘊極為豐厚,茶文化觀念融入了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中的謙讓、禮儀等一系列優(yōu)秀品質,因而中國茶文化在英語表達方面不能簡單直面釋義,很多情況下無法找到較為完整的英語詞匯來準確表達中國茶文化的深層意境。翻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不破壞原有內涵,也就是表達其唯美意境。因此,要想滿足這一翻譯要求,必須在充分了解中國茶文化基礎上,進行意境傳遞。當遇到較深層次內涵的語句時,如果可以深化表達,就選擇深化表達。如果不能深化表達,就選用最接近的詞匯予以替代、闡釋,盡可能保留語句原有意境,而翻譯中的“唯美”實質上就是對原有內容及內涵進行深化。這一點,可以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英譯本來對照驗證,《紅樓夢》一書中的詩歌《冬夜即事》如是寫道:“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用白話漢語翻譯過來的大意為::趕緊呼喚侍女掃將新雪烹煮鮮嫩的茶葉。而英語翻譯如果按照直面意思難以準確表達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由此可見,英語翻譯不僅限于將直面意思翻譯出來,還須根據(jù)意境來翻譯更為深層次的含義。以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的翻譯“Happily the maid knows how to make good tea,and gathers up fresh fallen snow to brew it”為例,可以充分感受到如何更好的要國外讀者表達詩歌中獨有的茶情茶韻。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旅游英語翻譯的準確性呢?筆者認為,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翻譯方法。比如,采用“意譯+音譯”綜合法是以外語角度進行翻譯的,這樣做的弊端是使得很多本該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的詞匯完全呈西式化或直白化方式表達;采用約定俗成法在中國茶中的體現(xiàn)較為明顯,如紅茶(black tea)。我們應用以上兩種方法來翻譯“紅茶”應該是“red tea”,而實際上我們一直以“black tea”來表示“紅茶”,這就是一種“約定俗成”?!癰lack tea”的歷史要追溯到十七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的海外購茶地主要是中國福建省,福建省盛產(chǎn)武夷茶,而武夷茶色澤為黑,即將武夷茶翻譯為“black tea”,而武夷茶按加工工藝與自身特點又屬紅茶類,應以“red tea”來取代“black tea”。然而,以“black tea”表示武夷茶已為“約定俗成”,故而至今仍以“black tea”作為“紅茶”的翻譯詞匯;采用音譯法最為常見,此處不再贅述。
中國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最為璀璨的一個內容,歷經(jīng)四五千年的發(fā)展,積淀下來的全部是精華。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茶文化應該圍繞觀光景點擁有的有關“茶”的東西,比如茶園、茶藝、茶社等,它們是中國傳統(tǒng)中國茶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應該圍繞一系列有關茶的藝術活動展開,并與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緊密結合,追求有關旅游、有關中國茶文化的完美表達,細化具體的翻譯與交流工作,融入靈巧的翻譯手段讓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茶文化更為全面和準確。
應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要求和專業(yè)人才培育計劃的客觀需求,我們將中國茶文化融入到高職旅游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創(chuàng)新與改革。利用中國茶文化調動高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熱情,以此為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鋪墊。本文的教學思路是兩者融合的媒介所在,實現(xiàn)兩者的互動發(fā)展,應以此為中心點,通過融入中國茶文化強化高職旅游英語課程的開放式特點,從而從課程發(fā)展上促進高職旅游英語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從方法論上促進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實踐性發(fā)展,以通過兩者的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高職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最終目標。而充分融入中國茶文化的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思路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2.1 增設有關中國茶文化的公共選修課程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且內容包羅萬象,歷經(jīng)四五千年的積淀獨具特色韻味。高職院校應在每個學期開放的公共選修課增設有關“茶”的文化課程,該課程可利用多媒體介質面向師生詳細介紹茶葉的生產(chǎn)、歷史淵源和相關文化的發(fā)展等等,讓每一位師生都能有個大致的了解。以往英語文化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確定學習方式,而高職學生只有被動接受。這一教學模式的長期實施結果,就是高職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很難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了更充分地挖掘人的精神生命及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各大中小學校可適當參考及借鑒美國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開設專門的中國茶文化課程,并采用滲透式的教學方法,將中國茶文化融入到各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當中。中國茶文化導入課程應采用滲透式的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將中國茶文化導入滲透到英語學科之中,力求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此外,還應努力做到與心理咨詢輔導相滲透,二者之間形成有機融合的狀態(tài)。通常情況下,中國茶文化融合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主要采取講授方式,因整個課程內容相對比較單一,每位教師皆可依照自己的思路開展教學。
2.2 深入優(yōu)化高職教學的環(huán)境
高職學生所處年齡正是塑造心理性格的階段,諸多高職學生未能大膽嘗試或咨詢有關課題的觀點和看法,且因部分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耐心,常對高職學生深責嚴斥,導致很多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旅游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重點在與課堂英語氛圍的營造上,開放課堂是由高職學生根據(jù)自我興趣自主進行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只能充當指導者和管理者的作用,而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開放式教學實施的關鍵所在,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開放式教學在高校英語課中運用的整體教學環(huán)境保證。在課堂上形成了良好的英語氛圍,也有助于課下練習環(huán)境的營造,使高職學生在課余時間能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2.3 重新建設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高職旅游英語教學須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重新建設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采取教師命題式的講授方式,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體會。教師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梳理融合中國茶文化的思路,高職學生可以主動提出個人觀點和看法,與教師在課上和課下進行交流溝通。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活動必然有規(guī)律可循,如何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結果。高職教育不僅追求學生的理論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個人身心的健康成長,縱觀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兼顧教學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影響因素,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原因。高職旅游英語教學與中國茶文化的融合是針對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所采取的一種解決措施,它可以兼顧兩方面因素,互動式教學,方能保證最終的教學效果。倘若教師不能從這一角度去理解和認識,就無法通過互動教學模式來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體會,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高職院校也可廣泛推行賞識教學模式,教師賦予每一位學生相應的自信心和耐心,使學生可以敢于表現(xiàn)和主動表現(xiàn),全面互動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我國旅游事業(yè)近年發(fā)展迅猛,不但有很多國人在節(jié)假日出游,還有很多外國友人到中國來旅游。那么,國人與外國友人的交流如何不受影響是個大問題,高職旅游英語專業(yè)的開設便是為解決這一難題。眾所周知,中西方文明碰撞初期,主要的載體是一些物質方面的東西,久而久之,文化交流與互融越來越多,這也為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本文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茶文化,中西文化之間實現(xiàn)交流碰撞,旨在提高高職旅游英語專業(yè)人才的綜合質量,為國家旅游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1]魏向清.學術摹因的跨語際復制——試論術語翻譯的文化特征及研究意義[J].中國外語,2012(6):112-114.
[2]朱靖南.交際法在高職外語教學中受阻現(xiàn)象的分析[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79-80.
[3]武文芳.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與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1(9):92-92.
[4]劉瑩.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2):44-44.
[5]馬琳琳.淺析情景教學法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8):109-111.
黃從玲(1982-),女,安徽巢湖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