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學情分析】
九年級思品的第一輪復習,通過五冊思品課本知識點梳理,絕大多數學生已明確了每個知識點的能力要求,但此時的知識還比較凌亂,在學生的頭腦中沒有形成系統(tǒng)。接下來的第二輪專題復習,應該以專題為切入點,著力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布魯納的“認知結構說”及建構主義理論都強調了建構的重要性。只有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運用知識。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法治對中國夢的實現的重要意義;自覺提升法治素養(yǎng),相信法律、依靠法律、維護法律,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自覺承擔振興中華的責任。
2.能力目標:通過復習,提高自己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構建法律知識體系;學會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分析社會熱點問題。
3.知識目標:明確五本思想品德教材的法律知識點及對應的能力要求。
【教學重、難點】
1.構建法律知識體系,學會用法律知識解決分析社會熱點
問題。
2.自覺提升法律素養(yǎng),能以自己的實行行動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觀看短片阿普說法系列——《法治路 中國夢》
【設計意圖】把時尚元素(動漫)引入課堂,通過生動有趣的法治動漫,了解法治夢和中國夢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對法律的興趣,順利導入法律的復習。
(二)構建知識體系
1.復習五冊思品教材法律的相關知識
出示任務單(一)
內容:請各小組找出五冊課本與法律相關的知識并說出能力要求。
規(guī)則:首先舉手的小組先發(fā)言,選好小組代表,其他組員可以做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構建法律知識體系。各小組發(fā)言、展示,教師點撥并明確各冊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并把法律知識分為國家和公民兩個層面。
2.復習國家層面的法律知識
(1)出示任務單(二)
內容:復習有關依法治國的知識點。
規(guī)則:搶答,每個小組聽到老師的“開始”指令后站起來,無需舉手。但是未聽到指令就搶答無效。
【設計意圖】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競爭意識較強,搶答活動的實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優(yōu)化學習效果。
(2)熱點引領教學
通過熱播電視劇《羋月傳》復習依法治國的意義。
通過2016年兩會熱點——兩高報告的“硬話”《慈善法》的通過,復習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昭示著中國正如展翅高飛的雄鷹,兩個翅膀正是德治和法治。
(3)中考試題演練
【設計意圖】思想品德課要直面社會熱點,與時俱進,帶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熱播電視劇和兩會熱點的引入,為課堂注入了時代氣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最后環(huán)節(jié)引入2015年中考題,邊講邊練。
3.復習公民層面的法律知識
(1)出示活動單(三)
內容:按照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邏輯體系,將相關的法律知識分類。
規(guī)則:各小組做好分工,分別承擔知法、守法、用法的任務。將自己的分類畫在白紙上,并選出代表(與活動單二不重合)展示并講解。
【設計意圖】各小組通過在白紙上構建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知識體系,既實現了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活動的效率,節(jié)約課堂時間。
(2)熱點引領教學
通過社會熱點復習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相關知識。在復習過程中,引入2015年部分江蘇省13市中考題,邊講邊練,并適時指導解題方法。
【設計意圖】熱點的引入與中考題的結合,力爭使課堂既充滿時代氣息又直指中考,實現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結合。
(三)課堂回顧,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優(yōu)化學習效果。
(四)教師寄語
奉法者強則國強。中國夢首先應該是法治夢。法治健全、執(zhí)法必嚴、人人守法,人民才能生活得安定,中國也才能實現偉大復興。同學們,你們是中國夢的實現者和中華復興的主力軍,老師希望法治能在你的神經中樞里至高地閃耀,學習法律、相信法律、依靠法律、維護法律,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中國夢,法治夢,會因為有你,有你們而實現!
【設計意圖】升華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走出“小我”,放大格局,以實際行動推動法治社會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國夢的信念教育,力爭達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后反思】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說:“教師不是傳聲筒,把書本的東西傳達出來,也不是照相機,把現實復寫下來,而是藝術家和創(chuàng)造者?!敝袊鴫簦珖嗣窆餐膲?,圓夢法治中國更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這樣的夢并不能只為應付中考而片面地只抓教材,這樣的情感更不是思品老師在課堂上的三言兩語就可以使之快速達成的。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充滿新意的教學情境,能夠快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達成課程的三維目標。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思考,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引發(fā)共鳴時,掀起情感波瀾,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