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
摘 要:人們從事各項活動如果有興趣的加入,便會明顯地提高活動效率。一堂課中有引人入勝的開頭,學生便會對所學內容產生一種特殊的認識傾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也便濃厚。
關鍵詞:導入法;興趣;自學能力
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離不開一個好的課堂導入。但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導入課堂,卻是要認真思索的。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型、不同的課時選用不同的導入方式,絕不能采用某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也不能一味地照搬套用。根據筆者這十幾年的教學實例,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方式。
一、問題導入法
提問是初中英語課堂中應用最廣泛,也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提問必須有意義、有趣味,最關鍵的還是要科學。提問不僅要有鞏固舊知的作用,還要有啟發(fā)、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的作用。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個單元的第一課時時,教師就可以以“愛好與特長”為主題與學生展開自由談話。T:What do you like?S:I like...T:Do you like...?S:Yes,I do /No,I dont. 通過設計信息問題,讓學生回答各自的愛好,不僅復習鞏固了以前的句型,又很自然地導入了本單元的話題。
二、敘述導入法
生動形象的語言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假如在生動形象的敘述中再設計出科學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帶有情趣的細節(jié)描述,那么這種語言的效果會更突出,尤其是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場白”。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Unit 7 Its raining 單元時,筆者便設計了一個本人的敘述。Today is April 28th. And its early summer now. The weather is good now. But it is said that it is going to rain. I dont bring my umbrella. How about you?Look at the sun/clouds/rain/wind.Hows the weather today?Its sunning/cloudy/raining/windy.教師然后開始教授新課。
三、發(fā)散思維導入法
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提問導入法或是練習訓練導入法,都
是司空見慣的。乏味的重復通常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采用求異思維訓練,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就會專心致志,思維積極,興趣盎然。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便會給出一個關鍵詞,讓學生圍繞關鍵詞發(fā)散思維,說出相關內容。
四、討論導入法
討論導入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然,這里的討論不是自由放任或徒有形式,而是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恰當的、能引起學生注意的討論提綱為主線。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ocation?中,筆者會事先準備好一段自己假期的活動片段,結合照片或圖畫帶著情感向學生介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活他們頭腦中假期活動的相關知識,并由此引導學生討論他們假期的活動。
五、作品欣賞導入法
優(yōu)秀、經典的藝術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情感。如果課的一開始能把結合本節(jié)教材的栩栩如生的畫面輸入學生的感官,那么,不僅能使學生得到樂趣和享受,而且還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單元中,筆者便會播放動畫片《灰姑娘》中灰姑娘正在擦地板的那個片段,動聽的旋律和優(yōu)美的畫面一下就把初中的孩子吸引住了,從而成功導入本堂課的話題。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設計原理卻是一致的。絕不能為了使學生產生興趣而離題萬里,也不能消耗過多的時間而沖淡教學。教師應該將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頗有情趣的事例緊密相合,根據教學目的、內容要求來選擇設計最恰當、最生動的導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