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志培養(yǎng)
王 萍
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自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社會范圍內展開了熱烈的學習熱潮,而一個觀念一種理論從人們對它的基本認知發(fā)展到人們對其產(chǎn)生情感從內心擁護再到用意志信念去踐行,這是一個較為漫長和復雜的過程。目前,人們對于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由于理論自身的魅力和國家宣傳工作的到位已經(jīng)比較成功,整個社會對于核心價值觀指導下所能產(chǎn)生的良好的社會氛圍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情感共識,但在意志形成和行動踐行方面仍存在著一個斷層的現(xiàn)象。而只有有了意志,人才可能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中主動提出目的,主動采取行動,來積極改造外部世界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從而成為現(xiàn)實的主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志;斷層;行動
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5]。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科學判斷時代特征,認真總結歷史經(jīng)驗,準確把握億萬群眾根本利益的基礎上確立的,從本質上說它具有無可爭辯的理論徹底性。而且行動目的的社會價值越高、越明確,對人的激勵和鞭策作用就越大,人們實現(xiàn)目的的決心和意志就越堅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它的社會價值無可比擬,因此它必然形成一種激勵和鞭策作用,激發(fā)我們實現(xiàn)目的的決心和意志。
認知是形成情感和意志的基礎,是一切觀念的出發(fā)點,如果認知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不牢、根基不穩(wěn),那么穩(wěn)定的思想政治情感和意志則無從談起[6]。雖然我們國家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已經(jīng)比較成功,但是仍有相當大一部分社會成員并不能完整的說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的即使可以背誦,對于其中的涵義也不能完全的理解,浮在一個表面的階段,沒有上升到一個認同的層面,這一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不深入,不會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對于某些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只抨擊不分析,對于國家建設漠不關心等。要克服這些不良的現(xiàn)象必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鞏固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為意志的形成打好基礎。
具體而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階段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第一,加強對核心價值觀重大理論的價值教育,向民眾宣傳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徹底性以及行動目標的社會價值,使民眾產(chǎn)生積極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避免盲目的理論灌輸,有的放矢的選擇教育內容。第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教育,我們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要達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不是虛無的、遙不可及的,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是否密切,是否與每個人實際從國家社會中得到的利益相關,與每個個體的生活是否存在脫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反復思考和注意的問題。堅持理論來源于生活,避免理論與現(xiàn)實脫節(jié),避免空洞說教。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在戰(zhàn)勝困難的實踐和磨練中形成和鞏固起來的,不斷重復的社會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志形成的熔爐,是解決知行分離的最根本的途徑。我國在社會范圍內大力倡導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圍繞公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道德培養(yǎng),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個人層面即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則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踐行,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通過不斷踐行鍛煉自己堅強的意志品質。
具體途徑有以下幾點:第一,社會實踐必須堅持理論指導,防止盲目進行而沒有收獲的社會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要求就是指導我們實踐活動形成堅強意志品質的最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民主、文明、平等、公正、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都是我們實踐活動中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在無數(shù)次的重復實踐當中,這些原則經(jīng)過內化就會成為個體內心穩(wěn)定的行為標準和價值追求。第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中要注意與其他社會成員的溝通,及時地反饋個人在不同階段實踐中的體驗、收獲與評價,并且對行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思想上出現(xiàn)的偏差加以調整和扭轉,養(yǎng)成自我檢查、自我監(jiān)督、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實踐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自我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好的得到發(fā)揚,不好的得到糾正,在多次反復的實踐中,不斷地調整和完善,這樣,個體就能夠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精神和社會要求的良好的意志品質。
激勵鼓勵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意志品質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它是一種通過激發(fā)人的行為動機,提高和維持人的意志水平,從而使其朝向預期目的不斷努力的教育手段,是提高意志力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行轉化的過程中,不少人在只是表面贊同它所倡導的精神和品質,而在實際生活中卻依舊奉行便利、利己和利益至上的原則。因此,必須要做到理論教育和物質激勵兩手抓,雙管齊下,加強和鼓勵社會成員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物質鼓勵要適度,避免因過度獎勵導致人們因追求物質而引發(fā)的行為虛假浮于表面等行為表現(xiàn)。第二,精神激勵與物質鼓勵結合,平衡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的比重,引導社會成員形成正確的利益觀[7]。第三,充分認識到獎勵的作用是有限的,最終還是要依靠人們充分了解理論本身的價值,從而激發(fā)人們內心踐行它的自覺性,激勵只是一種手段,在激勵鼓勵時要做到“踐行自覺,獎勵有度”。
[1]張闊.普通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80.
[2]朱寶榮.應用心理學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34.
[3]韓永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44.
[4]馮平.評價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185.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384.
[6]張曉兵.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轉化中的意志問題[J].德育園地,2010.9.
[7]張曉兵.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轉化中的意志問題[J].德育園地,2010.9.
[8]羅·洛梅,著,蔡伸章,譯.愛與意志[M].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289.
[9]蒙培元.情感與理性[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247.
G
A
1006-0049-(2017)14-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