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貴美 王正存
1.云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話語權(quán)勢的批評話語分析
——以“我請你吃飯”為例
方貴美1*王正存2*
1.云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通過對“我請你吃飯”這個語言現(xiàn)象進行調(diào)查,研究人們獲得長輩、平輩或者老師幫助的時候,在表達“我請你吃飯”時的不同方式和心理狀態(tài);以及長輩、平輩或老師對自己說“我請你吃飯”時,自己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以此得出話語與權(quán)勢的關(guān)系的結(jié)論。本論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選取三位在校學生,對其分別進行訪談,并在征求訪談對象同意之后,將訪談話語進行錄音存留,在訪談結(jié)束之后,對錄音進行轉(zhuǎn)錄并分析。
定性;權(quán)勢;表達;話語
Albert Gilman和Roger Brown最早引入“權(quán)勢”一詞?!皺?quán)勢”主要指交際雙方的身份及社會地位有顯著的差距。每個人在現(xiàn)實社會中都占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并與他人之間構(gòu)成一定的社會關(guān)系。由于歷史上的社會分工、傳統(tǒng)習俗、等級制度等原因,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存在一些差異。權(quán)勢的一方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控制另一方。這種控制會在語言、行為、心理等方面體現(xiàn)出來,本文通過“我請你吃飯”這種語言現(xiàn)象,探究權(quán)勢對語言表達的影響。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訪談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本文選取的調(diào)查對象為在讀的三位碩士研究生,包括兩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下文用對象W、對象p、對象Z來表示三位訪談對象)。
問題一:你請人幫忙的時候會說“我請你吃飯”嗎?這句話里面客套的成分多嗎?問題二:如果你請長輩幫忙,你會說“我請你吃飯”嗎?你會在這句話上做什么改動呢?
問題三:如果你請你的老師幫忙,你會說“我請你吃飯”嗎?你會怎樣表達這句話呢?
問題四:如果你請你的平輩幫忙,你會說“我請你吃飯”嗎?
問題五:如果幫助你的是陌生人或者不太熟悉的人,你會說“我請你吃飯”嗎?
問題六:你覺得“我請你吃飯”和“謝謝”有什么不同?
問題六:你有被人請吃飯的經(jīng)歷嗎?你被老師、長輩和同學請吃飯分別是什么感覺?
(一)“我請你吃飯”的場合
對象W:我請人幫忙了,我一般情況下都會說“我請你吃飯”,說這句話一般情況下出于客套。
對象P:也不一定都是請人幫忙的時候,有時候是和老朋友聚一聚;有時候就是欠別人一個人情,這種請人吃飯是一個還人情的好辦法。
對象Z:是的,我一般是在別人幫助我的情況下,或者是我希望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或者已經(jīng)幫了我的情況下,我會說“我請你吃飯”,或者說是老朋友,好久不見了,我會說“我請你吃飯”。
(二)“我請你吃飯”的客套成分
對象W:請人幫忙,說這句話,一般是出于客套。
對象P:有時候說請人吃飯時是出于客套,例如說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你還想繼續(xù)和他的友誼,臨走的時候,大家都會說一句:“嗯,下次聚會的時候我請你吃飯”,至于下次會不會聚在一起請吃飯,就看你到底是不是想和這個人的關(guān)系進行下去。
對象Z:我個人是由于別人幫助了我,或者朋友好久不見,我真的是說道就做到了。但是呢,我遇到很多,有些人呢,還是說的是客套話,我一開始是當真的,后來我就不當真了,我碰到過這種情況,而且很多。
(三)“我請你吃飯”與“謝謝”
對象W:“謝謝”不帶回報,“我請你吃飯”意思是“我想回報你,感恩你”。
對象P:“我請你吃飯”的話,如果“我請你吃飯”發(fā)生了的話,它是發(fā)生在物質(zhì)層面的,但如果只是“謝謝”的話,你對于別人給你的人情只是一個口頭上的答謝,這個的話,還是要看那個人給你的人情深淺得關(guān)系了,有什么足夠讓你能夠回報他的,非要是物質(zhì)層面的,還是非要從口頭上表示感謝就行了。
對象Z:說謝謝呢,感覺只是口頭上的,一般來說,說“我請你吃飯”,當然呢我個人來說呢,我還是會請你吃的。一般來說,說這話相對而言會更加真誠一點。
(四)對平輩說“我請你吃飯”
對象W:對熟悉的人不會說“我請你吃飯”;對于不熟悉的人才會說“我請你吃飯”。對于熟悉的人,就沒有那么客氣;對于不太熟悉的人,覺得接受他人幫忙,欠他一個人情,所以才會說這句話。
對象P:如果是熟悉的朋友的話,就不一定會說“我請你吃飯”,因為你足夠了解他,他也足夠了解你,等下次他再有事情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你再幫忙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不熟悉的朋友,他幫你一個忙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請他吃頓飯,這樣大家在人情面前就會不相欠。
對象Z:關(guān)系特別好的,一般我很少說“我請你吃飯”,真的幫了我,
我不會說“我請你吃飯”,可能連“謝謝”都不會說,我可能用實際行動來表示自己的感謝,我會覺得言語表達(謝意)有些多余。對于關(guān)系一般的,我會說“我請你吃飯”,我會說的。
(五)對長輩說“我請你吃飯”
對象W:一般長輩對我來說都是比較熟悉的人,我可能不會對他說”請他吃飯”,或者我會跟他說“讓我爸爸請他吃飯?!蔽視f:“麻煩你了,麻煩您了,給您添麻煩了”。
對象P:如果這個對象是長輩的話,我可能不會直接說“我請你吃飯”。想表達這個意思的時候,應(yīng)該會更加婉轉(zhuǎn)。因為,“我請你吃飯”基本上是用于平輩或者是比我更年輕的輩分的。因為我請你吃飯,我有一個主導地位,我在這個事情上面,我的地位是高一些,你是被吃飯。如果是長輩的話,我可能會說:“某某某,哪天你有沒有時間,見你一下,我可不可以請你吃飯”,可能表達會更加婉轉(zhuǎn)一些,不會那么直接。因為即使是你請了長輩吃飯,在這整個過程當中,你們的地位并不是像你請平輩或者年輕輩吃飯那樣,不論是誰請吃飯,都是長輩作為主導。
對象Z:至親的話,假如說我那個親戚愛喝酒,我會說:“某某某,我請你喝酒”;假如是不愛喝酒的親戚,我就會說些好話,說些讓他們高興的話,我也會帶點東西去他們家里玩,雖說不是什么貴重的東西,但是表達一種心意。對于關(guān)系一般的親戚、長輩,他們幫我的話,我會說:“出去吃個飯”,稍微正式一點,畢竟不是太親近,而且以后確實會請他們吃頓飯。
(六)對老師說“我請你吃飯”
對象W:如果不請老師吃飯,也會送老師禮物,不一定通過請吃飯來表達感謝,也可以通過送禮物等其他的方式來表達感謝.
對象P:那首先你跟老師請求的時候,你就應(yīng)該先以老師的時間表為主,問他什么時間有空。可能要等老師有足夠的時間跟你交流的時候,然后可能老師會問你“怎么了”,你說,“老師,我可不可以請你吃個飯,我有幾個問題請教您”。應(yīng)該不會直接說:“老師,我請你吃飯,走!”。你自然不可能跟社會地位比你高的人說話的時候更加直接、更加簡短。你一定先說好“你有沒有空啊”或者是“有沒有想吃的啊”,一定要充足地向社會地位比你高的人表達你對他的尊重、你會遵照他的意見。
對象Z: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對老師說“我請您吃飯”這樣的話,總感覺太別扭了,感覺這樣的話,感覺老師不會接受這種小恩小惠。我一般說的話,會說“真的非常感謝您”。如果是真的想請老師吃飯的話,我會在事后專門約個點,專門打電話提前跟他說,我會說,“老師,飯已經(jīng)在哪個哪個地方準備好了,就等您了,我想和您聚一聚”,但是一般獲得老師幫助了,我不會這樣說,我會說“非常感謝”。
(七)對陌生人說“我請你吃飯”
對象W:一般要看情況,如果跟他聊得來的話,會請他吃飯,多交一個朋友,如果聊不來,是不會請他吃飯的。
對象P:就我來說,如果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不熟悉的人幫了我一個忙的時候,因為我們不熟悉,因為我們陌生,他不應(yīng)該幫助我的,而且他是自愿的,因為陌生,所以以后可能不會有機會還他,所以我會說“我請你吃飯”。
(我采訪完前面兩位之后,覺得4.7和4.2似乎是重復(fù)了,因為陌生人可以算是“不熟悉”的朋友。所以沒有問對象z這個問題)
(八)長輩、平輩、老師對我說“我請你吃飯”
對象W:貌似沒有被長輩請吃飯過;被老師請吃飯要小心謹慎,吃飯的時候生怕做出了什么/說錯了什么,那種感覺,或許不是那么爽;和同輩之間請吃飯和被請吃飯都感覺很爽.
對象P:如果是被長輩請吃飯的話,因為長輩對你是一種愛,知道嗎,就是他不需要你做什么就請你吃飯;如果是老師請我吃飯的話,可能是老師要找我談什么嚴肅的問題,比方說我最近什么什么沒做好,要學習進步之類的;平輩的話,就是單純的友誼。
對象Z:我的老師或者我的長輩,請我吃飯,有點受寵若驚,感覺老師或者長輩各方面都為人師表,很值得人去尊重,因為他說出來了還真的做到了。同學、朋友呢,有些人做到了,真的,有些人只是說說,你要是真的做到了,我會覺得你這個人真的是一個非常認真的、非常值得信任的一個人,但是如果你說了沒有做到,我對這個人的印象會打點折扣,當然不會完全抹黑這個人,但是深交這一塊,不會這么深(交)了,就是這個意思。
(一)從權(quán)勢距離的角度分析“我請你吃飯”
本文把這里的權(quán)勢距離具體分為三種:與同輩群體的權(quán)勢距離、與老師之間的權(quán)勢距離以及與長輩的權(quán)勢距離。
自己與同輩群體是平等關(guān)系,所以會直接說“我請你吃飯”。
自己與長輩不是平等關(guān)系,與另外兩種相比較而言,權(quán)勢距離適中,不會直接說“我請你吃飯”,如果要表達這句話,則會在表達方式上更加婉轉(zhuǎn),比方說在表達出“我請你吃飯”這句話之前,會說一些作為鋪墊的、商量的話語。有時候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謝意,比方說有空的時候帶點東西去長輩家里坐坐。
自己與老師之間不是平等關(guān)系,權(quán)勢距離比較大,不會直接說“我請你吃飯”,如果要請老師吃飯,除了表達方式婉轉(zhuǎn)以外,在行動上也會非常注意,會先考慮老師的時間,然后事先約定,事先做好安排。
(二)從親疏的角度分析“我請你吃飯”
本文只分析朋友之間的親疏有別,即熟悉的朋友和不熟悉的朋友。
對于熟悉的朋友,我們不會說“我請你吃飯”,即使說“我請你吃飯”,說的頻率也會很低,因為彼此相互很了解,這次別人幫了你,等下次他有困難了,你再幫助他就可以了。
對于不熟悉的朋友,得到了他的幫助,都會說“我請你吃飯”的,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可以還上人情,又不想欠下人情,所以就用請吃飯的辦法及時地把人情還了。
(三)從交際的角度分析“我請你吃飯”
如果說“我請你吃飯”的發(fā)話者實施了請吃飯的行為,那么,這個人“言出必行”的行為,會給他的個人魅力加分,也會收獲他人的信任,為與他人深化友誼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如果說“我請你吃飯”的發(fā)話者并沒有實施這個行為,也就是俗話說的“客套”,那么,他也慢慢會被人貼上“口惠而實不至”的標簽,雖說他人不會抹黑他的形象,但是他的形象會打折扣,他人會考慮是否值得與他深交。
這些觀點提醒我們:在生活中,少些客套,多些實質(zhì)性的東西,最主要的是,要懂得感恩。
本文通過對“我請你吃飯”這個語言現(xiàn)象進行調(diào)查研究,探究了語言與社會的關(guān)系,此研究提醒人們:恰當?shù)厥褂谜Z言進行交際,有助于人們構(gòu)建更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
[1]盧福波,吳瑩.請求句中”V”、”V一下”與”VV”的語用差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4):40-45.
[2]曹湘洪,王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語言選擇——以烏魯木齊市城市居民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1(6):16-23.
[3]胡習之,高群.試析會話結(jié)束語“就這樣吧”[J].當代修辭學,2015(3):72-79.
方貴美(1988-),女,漢族,湖北襄陽人,云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王正存(1992-),男,漢族,江蘇揚州人,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典籍翻譯。
H
A
1006-0049-(2017)06-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