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琳
(四川省瀘縣太伏鎮(zhèn)國仁學校,四 瀘州 646156)
鋼琴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探討
羅玉琳
(四川省瀘縣太伏鎮(zhèn)國仁學校,四 瀘州 646156)
鋼琴教學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小學鋼琴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學習與研究當中,進而全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本文首先分析了鋼琴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并從構(gòu)建開放課堂模式等幾個具體方面探討了鋼琴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對策。
鋼琴教學;師生互動;模式
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學生對鋼琴學習缺乏興趣、信心不足、學習不主動的情況大量存在,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鋼琴教學的質(zhì)量,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如何提升鋼琴教學有效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鋼琴學習當中,加強教學的師生互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下文將對鋼琴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問題展開具體探討。
傳統(tǒng)鋼琴教學模式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教材知識,更為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這種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基礎鋼琴技能有著一定的作用,但也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F(xiàn)代教學理論提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自此師生互動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充滿活力與生命力的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給予學生最大的空間與最豐富的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學習與探究當中,獲得更滿意的教學效果。對于鋼琴教學而言,鋼琴通過音律傳遞音樂情感與意境,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鋼琴曲目表達的情感理解與領悟能力。鋼琴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可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對鋼琴曲目的體會與感受,使師生觀念產(chǎn)生碰撞;同時在教學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對鋼琴曲目的理解,保護學生對音樂的個性體驗以及獨創(chuàng)性,給予學生更為自由的空間,引導其發(fā)揮自身的音樂個性。同時,通過教師與學生在音樂表現(xiàn)與感受中的互動,學生會在學習中產(chǎn)生更愉悅、積極的學習情緒,進而更有效地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偠灾撉俳虒W中的師生互動,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效引導學生自我反思,進而使鋼琴教學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更緊密結(jié)合,全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
(一)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師生互動的基本前提。鋼琴教學中,教師需始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多采用引導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首先,教師應構(gòu)建起與學生之間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喚起學生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放低姿態(tài),對學生的差異性表示充分尊重,與學生共同學習與進步;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同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畏懼的心理,并及時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提升教學積極性;針對學生差異性,結(jié)合具體情況為每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引導學生重視基礎訓練,不能急于求成,增加其心理壓力。其次,教師也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可將琴房布置得富于童趣與情趣,將器樂模型、音樂家相冊等放在醒目位置,引起學生的注意與興趣。此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及時鼓勵與肯定對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鋼琴教學課堂中一個重要部分。教師需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課堂中的進步進行表揚,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要用平和鼓勵的語氣引導其找出自身問題,突破不足,更積極地投入到后續(xù)學習中來。
(二)設立開放式課堂模式
傳統(tǒng)鋼琴課堂教學模式基本為教師進行彈奏示范,再由學生展開模仿,教師最后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正確彈奏。這種模式雖然能夠糾正學生錯誤,但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并且容易打亂學生學習節(jié)奏,影響課堂教學流暢性。針對此問題,可基于師生互動設立開放的課堂模式。具體來講,教師可結(jié)合學生特征設計相應教學活動,例如以合作彈奏的模式促進學生參與,將學生以自愿的方式或者按不同水平組成小組,或者讓學生選擇同老師合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表演,其他小組欣賞與點評。學生在小組參與過程中,通過師生間的共同彈奏與練習,結(jié)合互相觀摩與學習,更能夠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精神,提升音樂感知能力,這對一些缺乏學習興趣與自信的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可讓他們在表演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鍛煉。
(三)豐富互動形式
教學實踐中,教師需不斷反思與總結(jié),豐富師生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在鋼琴入門學習階段,可引導學生進行左右手初步配合。由于旋律較為單一,容易讓學生覺得乏味,教師可積極通過互動,例如邀請學生用拍手替代左手旋律,共同唱右手旋律,在較熟練掌握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通過師生合作,讓學生演唱,教師伴奏,利用簡單有效的配合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參與,進而加深其對音樂的理解。其次,教師也可通過生動具體的示范來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的感性認知。小學生天性愛模仿,善于通過自身觀察模仿教師彈奏技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彈奏自身與學生的兩個版本,讓學生感受自己彈奏與教師正確彈奏版本之間的差異。這種直接的示范能夠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上獲得更為直觀的認知,更易被學生所接受。此外,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結(jié)束之后,教師可向?qū)W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教師可針對性組織鋼琴基本功匯報演出,主動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并在表演結(jié)束之后給予相應獎勵,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培養(yǎng)學習與競爭意識。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為學生打造自自由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鋼琴教學中,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特征,有效利用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提升鋼琴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更全面地學習音樂知識,進而提升鋼琴教學質(zhì)量。
[1]鄒華莉.論互動式教學方法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4(10):95.
[2]高雅晗.淺談鋼琴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與師生互動的重要性[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2):129-130.
[3]蔣琴.基于參與式教學方法下的鋼琴教學研究[J].文學教育,2013(08):281.
G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