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航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湖南 郴州 423000)
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
尹 航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郴州 423000)
在素質(zhì)教育被高度重視的背景下,高校音樂課程的地位越來越高。通過音樂教學,可提高學生多項素質(zhì)。而傳統(tǒng)音樂教學已經(jīng)很難滿足當前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的必要性,其次研究了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的優(yōu)勢,最后探討了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的對策,并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以供他人參考。
彈唱跳;結合;音樂;教學
近些年來,高校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已經(jīng)難以滿足當前音樂教學的需要,不能實現(xiàn)高校音樂教學目標。而彈唱跳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改善這些問題,并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實踐音樂教學目標。
在當前高校越來越重視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音樂課程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音樂課程教學其目的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應用能力。而高校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已經(jīng)很難滿足這一要求[1]。傳統(tǒng)音樂課堂過于枯燥無味,同時學生還不能得到有效的實踐,不能從學習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比如邊彈邊唱能力,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不會刻意地鍛煉學生的這一能力,要么只是單獨的進行“彈”這一方面的能力鍛煉,要么就是進行“唱”這一方面的教學,很少把兩者相互結合。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而進行彈唱跳三方面的相互結合,可大大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這種混合式學習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同時,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更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于聲樂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教學中,學生更容易表現(xiàn)自己,激發(fā)自身潛力,提高自信心,并提高學習效果。
如在高校音樂課堂的“即興發(fā)揮”教學中,可組織學生根據(jù)聽到的音樂來舞蹈。而學生在理解音樂之后,會根據(jù)自身體會的情感來即興舞蹈。再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三名成員,分別進行彈、唱、跳表演。以這種小組形式進行表現(xiàn),既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能力,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意識。總之,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已成當前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需要,只有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才能最大化發(fā)揮音樂課堂教學的作用,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2]。
(一)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
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會比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一般都是進行某單方面的教學,而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疲勞,如學生在彈琴的時候,總是重復練習某一首曲子,或就某一知識點進行反復練習。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喪失興趣,而一旦沒了興趣,教學效果也會降低[3]。把彈唱跳相結合,如邊彈邊唱、邊唱邊跳等,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還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課的學習中。同時,彈唱跳相結合還能設計很多有意思的教學活動或游戲,使學生更容易投入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做到“寓教于樂”。
(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每一位學生的音樂基礎不一樣,同時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并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就沒有做到這一點,音樂教師總是以一個標準來進行課堂教學,甚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個體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是否會運用知識等,使學生音樂成績遲遲得不到提高[4]。而通過彈唱跳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會勇于表現(xiàn)自己,而在表現(xiàn)過程中,教師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學生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不斷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同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還需要重視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多彈、多唱、多跳。
(三)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會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通常會按照一些特定的曲調(diào)來進行彈唱[5]。而音樂,本身就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特別強的學科,學生只有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才是音樂教學的終極目標。進行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教學,學生可以根據(jù)音樂來自主作詞,同時也可以根據(jù)音樂、歌詞來編排舞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使學生遨游在音樂的海洋中,并進行想象。學生更能把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相互結合,鍛煉學生對于音樂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成長[6]。
想要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首先就要搞明白傳統(tǒng)音樂課堂和其存在的差異[7]。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一般都以某種單一的學習內(nèi)容為主,如專門進行“彈”練習,或者“唱”練習,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枯燥無味,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不利于學生整體進步。所以,構建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就需要改善傳統(tǒng)音樂課堂存在的弊端,并結合彈唱跳相結合的理念,來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善課堂氛圍,豐富教學活動。具體如下:
(一)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聲樂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學生在欣賞聲樂的過程中,會受聲樂的影響,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8]。而某些情緒,會讓學生放聲高歌,而某些情緒,也會使學生翩翩起舞。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抓住這一特點,運用聲樂來感染學生,使學生融入到課堂環(huán)境中,并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深入地了解聲樂,并體會感悟聲樂中富含的情感,再然后進行創(chuàng)作,把彈唱跳相結合。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以下這一種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來展示音樂歌舞劇,并組織學生欣賞音樂歌舞劇[9]。學生在欣賞到音樂歌舞劇的同時,會被音樂歌舞劇震撼到,并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聲樂的帶動下,會和音樂歌舞劇融為一個整體,去感受音樂歌舞劇中的情感,并體驗音樂歌舞劇彈奏者、演唱者、舞蹈者不同的情緒。其次,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聲樂的理解及自身的特長來選擇合適的角色,并投入到實踐學習中,參與到聲樂歌舞劇的表演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顯著的提高,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積極投入到音樂學習和表演中。
(二)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前文說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于枯燥無味。在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是以自我為課堂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引導學生去彈、去唱、去跳,同時不去關注學生到底有沒有聽懂知識點[10]。長期下來,必然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熱情,甚至不夠自信,不敢練習。而想要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就需要改善教學模式。摒棄“填鴨式”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學習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具體可采取以下幾點方法:(1)構建情境活動,組織學生投入到彈唱跳的實踐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課堂即是舞臺”這一思想,把課堂學習當作舞臺表演對待,并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通過學生的自主練習,來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弊端。同時,情境的構建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11]。(2)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山⑿〗M式的課堂學習模式,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練習過程中,學生之間可進行討論,如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就可以請教小組其他成員,小組成員也可以指出其他成員的不足之處,或是有什么表演不到位的地方,使小組成員在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同時,小組學習模式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群體之間的良性競爭,學生可以在小組內(nèi)部或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切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加快學生進步。
(三)豐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去理解知識,并通過實踐來把知識內(nèi)化,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套。想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12]。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活動過于單一,無法發(fā)揮實際作用。甚至只是走走形式,教師不在乎活動效果。而豐富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吸收知識、內(nèi)化知識,并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應用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還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學習中改善自己的不足,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具體可參考以下幾種活動類型:一是組織學生進行和音樂相關的小品、音樂劇表演等。同時還需要結合彈唱跳教學理念。一方面,表演者在實踐中能夠有效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欣賞者也能在欣賞過程中觀察他人的表演技巧。二是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相關的比賽。通過比賽來營造出一種競爭的氛圍,通過賽事活動,使學生認清自己的不足和長處,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找準側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彈唱跳”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符合現(xiàn)代音樂的教學理念,滿足高校音樂教學需求。通過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教學,可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想要建構彈唱跳相結合的音樂課堂,需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模式,并豐富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
[1]陳欣茹.學前專業(yè)聲樂課“彈唱跳”教學的改革初探[J].北方音樂,2014(03):71-72.
[2]姜宏.淺談學前專業(yè)聲樂課“彈唱跳”教學的改革與探究[J].參花,2013,(18):105-105.
[3]郭湘玲.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彈唱跳”技能培養(yǎng)的方法[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11):183-184.
[4]尹航.充分利用課堂培養(yǎng)學生彈唱跳的綜合能力[J].北方音樂,2016,36(09):93-94.
[5]李艷鳴.吹拉彈唱兼發(fā)明[J].特別健康,2015(03):19.
[6]上海:"吹拉彈唱"加大科普創(chuàng)作和傳播力度[J].科技與生活,2012(14):48.
[7]朱雪萍.生活像花兒一樣[J].中國農(nóng)墾,2014(10):05.
[8]孔惠楠,楊德玲.用您的特長叩開大學之門——特長生報考攻略[J].高校招生:高考指南,2012:(01):17-19.
[9]楊莉.高校音樂傳統(tǒng)教學創(chuàng)新及發(fā)展方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1):153-155.
[10]盧國文.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現(xiàn)代傳播,2012,34(01):163-164.
[11]李丹.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資源的重置與整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5):30-32.
[12]俞波.淺談新時期高校音樂教學改革[J].文理導航(上旬),2012(05):81-82.
J67
A
尹航(1969—),男,漢族,籍貫湖南道縣,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理論和鋼琴教學。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專層次學生彈唱跳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