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翼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喚起欲望與擔憂:論《冰河追兇》中的懸念設置
陳昭翼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冰河追兇》是16年上映的懸疑,動作,推理電影,講述了周鵬,汪豪等警探追查冰河殺人案真兇李永勝的故事,口碑平平,暴露出年輕演員演技平庸,電影劇本邏輯瑕疵,人物塑造蒼白無力等問題。但作為打懸疑牌的偵探動作片而言,其在懸念的設置上卻有可圈可點之處。
懸念;信息表現(xiàn);時空表現(xiàn);敘事表現(xiàn)
《冰河追兇》雖在部分環(huán)節(jié)處理上仍存在缺憾,但總體而言在懸念設置上較為成功,其懸念的信息,時空,敘事表現(xiàn)均可以引起觀眾發(fā)現(xiàn),好奇,思考,推理,喚起對撲朔迷離的案情知的欲望,達到與觀眾進行智力與思維的對話的藝術趣味。一些兇殺動作片段也有驚險片成分,懸念設置招致觀眾對人物生死命運的擔憂,滿足觀眾受迫害心理。
(一)總懸念
總懸念是貫穿全片的根本懸念,在影片開始被提出,撐起故事矛盾沖突的主要內容,并在最終揭開。本片中總懸念和所有同類電影一樣,即為“兇”這一題眼——兇手的真實身份及如何發(fā)現(xiàn)兇手的過程。全部情節(jié)緊緊圍繞著這一個中心。電影開場在一望無垠的冰河上蒙面兇手殺人,未露出真容引起對兇手身份的猜測,總懸念產生,并在接下來的發(fā)展中不斷得到加強。
(二)小懸念
小懸念是電影某一發(fā)展段落的懸念,起到加強總懸念或引起觀眾注意力的作用。電影中的小懸念可以簡要分為三個部分,人物懸念,物件懸念,以及情感懸念。人物懸念深化案件之詭譎,物件懸念暗喻破案之線索,情感懸念充盈角色之形象。
人物懸念上,電影的設置優(yōu)劣平分。片頭,被害者的身份和在化工廠排污口處發(fā)現(xiàn)的尸體之歸屬成為了觀眾的疑惑與揣測。但在這點上處理地不夠到位,兩名受害者的身份在電影開場半小時直接交代了為化工廠合伙人,沒有在其中多做文章,失去了一個推理的點,僅“吊胃口”,略顯不足。此外,汪豪在破案中得知王建設失蹤的消息,查案中,其下落所在遲遲未得解釋,使得觀眾猜忌聚焦于王建設上,在電影后半段他才從兇手手中解救,排除其作案可能;以及電影兩次提及化工廠合伙人翁杰曾遭遇車禍并出國,目前不知所蹤,為片尾的反轉埋下了伏筆。以上兩點營造地較為成功,僅僅點到為止,留給觀眾忖量空間。
情感懸念上,汪豪作為年輕警察,與周鵬女兒的戲份較多,如在流氓手中解救她并聊天,外出調查時用手機與其通訊,營造一種曖昧關系。但最后電影并沒有給出交代,點到為止,未進行愛情升華,二人感情故事也僅限于此,懸念就顯得可有可無。與此相比,在女兒與父親的情感懸念營造上相較而言更為合理。電影一開始就創(chuàng)造一種父女兩人的梳理感,如父親在案發(fā)現(xiàn)場不讓女兒下車,女兒吐露父親重視工作忽視親情等。在女兒即將前往美國之際,能否與父親和好成為關鍵懸念。除夕之夜,女兒來到父親工作地點,二人依偎在一起,冰釋前嫌,懸念化解。
物件懸念上,首先,片頭兇手的工具電鋸極具視覺沖擊力,是血腥暴力的代表,恐怖片的標志性符號。片中在村民家里再次發(fā)現(xiàn)同種電鋸,立刻揪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兇手是否就在附近?第二,兇手李永勝手中的紋身無意被發(fā)現(xiàn),內容是其助養(yǎng)證號碼。紋身起到了交代人物背景的作用——李永勝曾遭到迫害家破人亡。為其在片中殺人復仇的動機創(chuàng)造條件,也造就了他片尾從惡向善心態(tài)的轉變。
(一)時間的延宕伸展
“懸念壓力的強度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的,這就是懸念的延宕過程,創(chuàng)作者越遲解密,就越能穩(wěn)住觀眾,也就越能產生顯著的效果?!盵1]電影中,兇手遲遲不現(xiàn)出自己的真實面目,以帶口罩的蒙面形象示人,或是采用低機位的拍攝手法,兇手的面部被排除在鏡頭以外。對真兇身份的隱藏一直持續(xù)到電影接近結束時,觀眾無時無刻不緊繃神經(jīng),揣摩兇手的身份,起到了在電影時長內把觀眾牢牢按在座位上的目的。
(二)空間的隱喻暗示
電影的整體環(huán)境處于東北冰天雪地中,白色為最主要的視覺刺激,三起殺人案都與冰河相關。正如《電影懸念的敘事分析》中說“空間不再只是一個虛空的容器,因其現(xiàn)實空間的特定所指及其隱喻意義,使得空間以其自身所包含的意義和價值成為電影敘事探討的主題。”[2]片中由冰雪構成的主要場景是對《冰血暴》的承襲模仿,不僅升格兇殺的暴戾,還映襯人心人性的寒冷。
(一)差強人意的敘事線索
兩條電影敘事線索相互影響,往往也能產生懸念。電影開場,周鵬和汪豪是異地警探,分別在兩條互不干預的敘事線上。除周鵬發(fā)現(xiàn)冰河尸體一條主線外,汪豪追查案件也是一條線索。很快汪豪發(fā)現(xiàn)自己調查的案件中王建設失蹤的事實,于是來到周鵬所在地共同查案,兩條線索合一,但電影中造成的懸念只有一個:王建設的去處。汪豪追查案件的線索僅僅表現(xiàn)了其不羈,勇猛的人物特點,對總懸念的強化并未起到作用。電影在這上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如兩條線索延遲重合,汪豪與周鵬分開查案等。
(二)聲東擊西的敘事誤導
敘事誤導指玩弄詭計,誤導觀眾接受錯誤信息而對真相進行隱瞞。電影中運用誤導不斷隱藏真兇身份,避開觀眾懷疑的視線。兇手李永勝在暴露之前,片中呈現(xiàn)的一直是“善”的形象,如陪孩子玩耍,在過年夜上臺表演魔術,扮演小丑,神態(tài)滑稽等,捏造了假象引誘觀眾排除對他的猜忌,使“惡”揭露的一刻更具震驚性,這種反差也是同類電影慣用的伎倆。此外,周鵬等人設局引誘兇手現(xiàn)身,但最終現(xiàn)身的卻是村民翁杰。在被抓獲后他如實承認了犯罪事實,讓觀眾落入編劇的陷阱,陷入錯誤認識。以為真相大白之際情節(jié)突然反轉,李永勝暴露了其兇手身份,混淆了觀眾已經(jīng)建立的認知,達到故事跌宕起伏的目的。
總之,《冰河追兇》作為對《冰血暴》的一次致敬,無論整體而言成功與否,在懸念設置上足以給國產同類電影充足的借鑒。
[1]黃會林.電視文本寫作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366.
[2]陳瑜.電影懸念的敘事分析[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162.
J
A
1006-0049-(2017)06-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