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平 錢 實
1.昆明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言語行為理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楊 平1*錢 實2*
1.昆明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ActTheory)是語言語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強調的是語言的實際應用及其社會功能,注重研究“說話人”的主題作用和“聽話人”的反應。國內外眾多學者已經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言語行為理論改變了人們對語言本質的認識,有利于人們從新的視角和范圍來認識語言并對語言進行分析和研究,對外語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言語行為理論;研究現(xiàn)狀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是以言行事的理論,強調的是語言的實際應用及其社會功能,是語言語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1905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汀Austin.J.L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William James系列演講時提出可以將該理論作為一種哲學分析工具。在期后的演講中,他不斷完善該理論,使其初具雛形。后來,在他的學生語言學家約翰.舍爾Searle等眾多語言學家不斷總結、創(chuàng)新和規(guī)范下,言語行為理論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在它形成之前的實證哲學家認為,句子只能用于描述某種情況或陳述某種事實,因此只適用正確或錯誤的價值。然而言語行為理論家卻指出話語具備在現(xiàn)實中行事的能力,正是這種以言行事的主張使得言語行為理論脫穎而出。言語行為理論學家把言語行為理論中的“說話人”的主體作用和“聽話人”的反應都納入其強調和研究的范圍,其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言語行為理論是語言學習者從源語言向目標語言轉換中一個非常具有實用性的理論,在跨文化交際中對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來說,掌握和利用好這個理論,有利于第二語言的學習。
國外對言語行為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學和語言學的領域,其中語用學是其研究的核心。德里達(1966)在Structure,Sign and Play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Human Science把解構主義哲學介紹給了人們。德里達及其追隨者的研究目標是要拆解整個西方形而上學的哲學傳統(tǒng)。Blum-Kulka,House & Kasper(1989)對言語行為理論進行了跨文化的對比研究。從不同文化的角度來研究言語行為,進行跨文化言語行為的對比研究。Tsohatzidis(1990)典型引申理論(prototypetheory)的基礎上重新考察言語行為的性質以及言與行之間的關系。Anna Wierzbicka(1987)在其代表《英語言語行為動詞:語義詞典》中,根據語義聯(lián)系,將英語中270多個SAVs分類成37組并對其意義及用法作了較全面的分析和論述。Grice(1989)對意義(尤其是含義)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從區(qū)別自然意義與非自然意義入手,把闡釋意義跟交際雙方的意圖、信念和目的聯(lián)系起來,通過確定闡釋意義的中心點,建立一個既能闡釋自然意義,又能闡釋非自然意義的、整一的理論框架,并對會話含義進行了細致的研究。Sweetser(1997)認為,任何實際話語不僅僅是對包含某些內容的命題的認識反應,而且是通過該命題的表述來完成某種言語行為。
我國對該理論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1979年至1989年為言語行為理論的引進階段,著名語言學家徐國璋、何自然、顧日國和何兆熊等將該理論介紹給了中國官大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從1990年至今為該理論的吸收、消化和應用研究階段,言語行為理論得到了更多的領域的學者的關注和吸納??傮w上來說,這些研究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言語行為理論在哲學界的研究。其研究范圍涉及到了真值理論、關聯(lián)理論及交往理論等哲學理論。學者們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通過分析言語行為理論與哲學理論的聯(lián)系,揭示了一個言語行為無處不在的哲學世界。紀燕在《對言語行為理論研究與應用的回顧與思考》中對語言哲學的奠基人,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觀進行了探討。羅伊娜(2009)在《言語行為理論的語言哲學反思》一文中以真值理論、真誠性為基本參數,反思和批判句子意義理論和言語行為理論,凸顯“語言是人的語言”這一重要命題。曹若男(2011)的《言語行為理論的哲學梳理》從哲學的角度出發(fā),對言語行為理論的發(fā)展歷程進行梳理,指出言語行為理論對其他學科的影響力。第二方面是言語行為理論在語言文學界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其成果涉及詩學、翻譯、會話、語篇連貫、敘事等諸多方面。顧日國在《John 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與心智哲學》從普通語言學的角度看言語行為理論的價值。肖錦龍(2007)在《意識批評、語言分析、行為研究:希利斯·米勒的文學批評之批評》中倡導一種既密切關注文學表現(xiàn)的規(guī)則性,又深刻闡發(fā)文學表現(xiàn)的獨創(chuàng)性的話語模式批評是完全有必要的。艾琳(2010)在《言語行為理論與英漢雙關翻譯》中言語行為理論的視角,提出英漢雙關最理想的翻譯就是實現(xiàn)原文與譯文在言內、言外、言后行為意義層面的完全對等,而最可行的翻譯在于追求兩者在上述三個層面的最大限度的接近。第三方面是對言語行為理論在法學、教育學及傳媒領域的研究。如邱昭繼(2008)在《奧斯汀言語行為理論與法理學》中指出奧斯汀研究的重點是施事行為,他(奧斯汀)認為司法行為既是評判行為又是施權行為。趙鴻燕、李金慧(2010)的《政治修辭:傳媒外交的傳播智慧—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框架分析》中嘗試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分析框架,將新聞修辭框定入政治修辭范疇,探索言語行為、媒體外交與政治修辭三個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教育學視域下,對言語行為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學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韓梅在《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未來幼兒教師教學言語行為優(yōu)化培養(yǎng)實踐研究》中指出教師在用語言組織教學時,實際上也是在完成一種教學言語行為。林琳(2002)在《言語行為理論的跨文化語用對比分析》中指出為使交際能順利進行,在英語教學中有必要引入與言語和行為有關的語用策略。李天賢(2003)在《言語行為理論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從言語行為理論出發(fā),探討了該理論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另一方面,言語行為理論還被應用到管教教育中。如陳俊、張積家(2005)在《從言語行為理論談管教信息的機制及效能》中從言語行為角度分析了管教信息發(fā)生作用的心理機制。從多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國學者對這一理論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在引進消化后將其應用到了不同的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為教學方面的一個重要理論,言語行為理論改變了人們對語言本質的認識,有利于人們從新的視角上來認識語言并對語言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言語行為理論使諸多研究從以語言知識研究為中心轉向以交際功能為中心;也使外語教學從以語言形式和教學方法為中心轉向以語言功能和教學內容為中心。這樣,學習者不但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知道了正確的句子結構,而且還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語言以避免出現(xiàn)語用錯誤,對外語教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Searle,John 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6(5).
[2]Searle,John 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艾琳.言語行為理論與英漢雙關翻譯[J].上海翻譯,2010(1):33-36.
[4]陳海慶,張韶杰.語篇連貫:言語行為理論視角[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6):420-426.
[5]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劉筱媛.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4-1966.
[7]苗興偉.《言語行為理論與語篇分析》.外語學刊,1999(1)(總第95 期).
[8]潘不寒.間接言語行為理論發(fā)展綜述[J].海外英語,2010:252-253.
[9]王宏軍.談Austin和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J].國外外語教學,1998,2:1-3.
[10]王宏軍.《對行事行為分類的詮釋與批判》.嘉興學院學報,2006,18(1).
[11]左景麗.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與英語教學探析[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110-112.
[12]朱小舟.言語行為理論與〈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60-63.
[13]張瑞.言語行為理論及其應用綜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
楊平,碩士,昆明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錢實,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教育。
G
A
1006-0049-(2017)06-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