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
(貴州省都勻市第三完全小學校,貴州 都勻 558000)
把音樂還給音樂課堂
張 云
(貴州省都勻市第三完全小學校,貴州 都勻 558000)
音樂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聽音樂、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的感覺,學會發(fā)現(xiàn)音樂中的美感。然而現(xiàn)實中一部分教師并不了解音樂教師的工作范圍,教師的教學目的也不夠明確,因此音樂教師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指引學生認真學習音樂,體會音樂帶來的感覺,學會用音樂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文化知識。
音樂課堂;相關文化;學科綜合
素質教育是當前的主要教育方向。伴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實施,音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音樂教師嘗試把新的元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開創(chuàng)了一些音樂實踐教學方式,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音樂實踐技巧。然而,當前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公開課中暴露出的綜合教學問題;一些音樂知識的理解問題;音樂教學過程中片面地重視音樂知識的傳授,缺乏對相關音樂文化背景的了解,偏離了音樂內涵的教學方式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音樂人才。
如學唱《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這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準備了大量的動物頭飾材料,帶領學生分小組做頭飾,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課上得生動活潑,面向全體、鼓勵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等等課標理念這里都有,但唯獨缺少了音樂。一分鐘的歌曲之所以沒有被學生掌握,根本原因是教師忽視了學生學習了音樂的基礎—聽覺體驗。課堂中只播放兩遍歌曲,把重點放在美術手工和創(chuàng)編歌詞上。再如另一節(jié)欣賞課《春節(jié)序曲》,教師讓學生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一些片段,讓學生感受過年的喜悅,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一個小組都認真思考怎樣表現(xiàn)出春節(jié)的喜悅分氛圍,可以通過小品、相聲、做手工等方式呈現(xiàn)給人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學生們并沒有通過音樂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喜悅。
面對上述現(xiàn)象,人們不禁要問:這還是音樂課嗎?
當然,音樂課并不是單純學習一些音樂文化知識,從綜合性角度來分析,音樂課涉及到許多不同類別的學科知識,我們要學會把這些學科知識運用到音樂學習中來,讓學生明白,學習相關知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假如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音樂學習本身就會得不償失,音樂課就會變成政治課、文學課或者歷史課,逐漸偏離音樂學習方向,這樣就會影響音樂課的學習效率??傊?,從綜合性角度講學習音樂文化知識,其實就是把音樂作為學習的根本,重點突出音樂課的學習目的,彰顯出音樂課的學習宗旨。
那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好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兩者的關系,使音樂與相關文化在教學中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
(一)相輔相成的關系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相關文化的學習,文化與音樂學習之間是一種非常微妙的關系,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比方說,在欣賞著名音樂《夢幻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讓學生提前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就很難理解音樂創(chuàng)作的來源,無法了解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曲家的心理狀態(tài),無法體會到音樂自身的美感。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平時多積累一些音樂文化知識,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讓學生豐富自身的音樂情感,讓學生站在作曲家的角度欣賞音樂,了解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喜歡音樂創(chuàng)作。
(二)主角與配角的關系
在音樂與相關文化兩者中,在音樂課上,音樂是學習的主要方向,相關的文化知識能夠輔助學生學習音樂。實際上就是把音樂學習放在主要位置,把相關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次要位置,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這條主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音樂支持的文化知識學習沒有任何意義。
音樂教師要學會科學協(xié)調音樂與文化知識之間的關系,擺正教學心態(tài),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因素,應該在學習音樂的主旨思想下,把文化知識學習融入到音樂學習過程中??茖W的協(xié)調音樂學習與文化知識學習之間的關系是當下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滲透相關文化的內容要適度
相關文化的滲透要適度,而“度”的把握取決于課堂的需求及學生的年齡層次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記得一位專家曾經這樣說過:你是音樂教師,你所授課的內容、價值、目標都不要背離音樂的本體。例如:在教學《江南民歌》時,我始終突出“以音樂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歌曲《茉莉花》、《楊柳青》、《采茶舞曲》,借助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感受和體驗,構建起音樂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聯(lián)系與溝通,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二)滲透相關文化的時機要適宜
“時機要適宜”是指相關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一定要自然、生動,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上要盡量將音樂與相關文化結合得巧妙。如欣賞《在鐘表店里》一課中,在孩子們聽著音樂忍不住在座位上亂動時,安排讓學生模仿時針、分針、秒針,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律動,加深學生對音樂感情的理解。同時也突出相關文化滲透的自然性、生動性、巧妙性和有效性。
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有音樂,大部分活動都需要用音樂做背景來渲染氛圍。音樂還能改善人們的不良心態(tài),優(yōu)美的音樂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音樂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學習能夠讓學生深刻了解到音樂的作用,從而熱愛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鼓而對社會生活中的音樂,單憑傳授和接受的方式是不夠的,勵學生多多參與社會音樂活動。幫助學生切身感受音樂。因此,《標準解讀》中說:“正確的途徑只能是親身去參與社會音樂活動,體驗生活中音樂的樂趣,并運用音樂方式同他人進行交流及情感溝通”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我們不僅有責任傳授給學生更多的音樂基礎知識,還有責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讓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熱愛音樂。讓我們正確地對待音樂教育,把音樂還給音樂課堂,把快樂還給所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