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芬
中共黑龍江省巴彥縣委黨校,黑龍江 巴彥 151800
?
傳承中華美德 弘揚敬老文化
劉淑芬
中共黑龍江省巴彥縣委黨校,黑龍江 巴彥 151800
孝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隨著中國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孝老敬老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更加關愛老人,弘揚中華敬老愛老的美德。本文從敬老文化的內(nèi)涵、敬老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如何弘揚敬老文化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希望人們增強敬老愛老意識。
中華美德;弘揚;敬老;文化
(一)弘揚敬老文化有利于促進家庭和諧
家庭關系是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關系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然而家庭關系是當前社會比較難處理的關系。而弘揚敬老愛老的中華美德有助于調和代際關系和維系家庭親情,促使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家庭成員之間需要親情來維系,孝老敬老是家庭美德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在孝敬老人的過程中能夠教育下一代傳承敬老愛老的意識,也能使年輕的一代感受到家庭的和諧,增進親人之間的感情。弘揚孝老敬老文化也有助于調和代際關系。由于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在生活經(jīng)歷、人生閱歷等方面有所不同,導致他們之間產(chǎn)生分歧,尤其婆媳關系更是難以調和。所以,兒女一定要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尊重雙方父母的情感,關心愛護父母,從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
(二)弘揚敬老文化有利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精神文明體現(xiàn)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程度,當前各國都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表現(xiàn),而敬老愛老則是道德建設的基礎。孝老敬老包括對老人的尊敬與贍養(yǎng),首先表現(xiàn)為子女對父母的孝順,進而體現(xiàn)在全社會形成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然而當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許多年輕人要忙于工作和孩子,卻忽略了老人。因此,弘揚敬老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弘揚敬老文化有利于發(fā)展傳統(tǒng)美德,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豐富,其中包含了許多孝老愛老的思想,敬老文化也是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與發(fā)展。在新的歷史時期,弘揚敬老文化也同樣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進一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三)弘揚敬老文化有利于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當前中國老齡人口非常多,而且老齡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16.1%。預計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4億,占總人口比例超過30%,這一現(xiàn)象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出現(xiàn)。這就需要大力弘揚敬老文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使政府加強社會保障等方面建設,讓民眾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彌補社會養(yǎng)老不足等缺陷,形成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的良好社會風尚。
(四)弘揚敬老文化有利于提高個人道德素質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對人們行為的一種判斷。通過踐行敬老愛老活動可以培養(yǎng)個體的感恩意識。感恩一個人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儒家文化中就提倡孝道和感恩,強調的是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存感激之情。隨著敬老文化的發(fā)展,感恩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孝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社會責任的體現(xiàn),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根本就不能擔當任何責任。只有具備了敬老愛老的責任觀念才能在社會中承擔責任。弘揚敬老文化還有利于提高個體的關懷意識。在當今社會的道德建設中關懷意識至關重要,其中敬老美德就是關懷的一種表現(xiàn)。社會上種種老人摔倒沒人扶起,過馬路沒人攙的現(xiàn)象表明我們這個社會正缺少這種關懷意識,如果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發(fā)揚敬老文化,久而久之人們的關懷意識就會提升,這也有利于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一)弘揚敬老文化要強化敬老意識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轉型的新常態(tài)時期,社會競爭比較激烈,導致很多人敬老意識弱化。所以,必須要引導人們強化敬老觀念,使人們意識到老人對社會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F(xiàn)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人認為只要子女幸福就是對老人最大的安慰,這種思想影響了對老人的關心與孝順。所以一定要明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的義務,把父母放在家庭中重要的位置,子女要時刻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心理狀況,經(jīng)常與父母聊天。老年人由于身體原因可能在行動上比較緩慢,人們要對老人理解,從而提高敬老愛老意識。
(二)弘揚敬老文化要加大宣傳力度
弘揚敬老文化需要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當今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電視、手機、電腦等。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可以使人們方便快捷的接收敬老愛老文化,比如在公眾頻道每天播報一則關于敬老愛老的公益廣告、在手機微信朋友圈轉發(fā)關愛老人的相關信息,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對孝敬老人產(chǎn)生印象,并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此外,政府要加強對敬老美德的引導,在孝老敬老方面制定相關政策,比如在學校開設敬老愛老課程,以此提高公眾對老人的關注,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孝老愛老文化的德育教育,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尊敬老人的良好習慣。
(三)弘揚敬老文化要樹立敬老典型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利益的驅動,很多人卻把這種美德拋之腦后。因此,應該樹立敬老愛老的典型,定期開展評選“孝子”等活動,對“孝子”進行宣傳和鼓勵,并給予表揚,必要時給予獎勵。對于“孝子”在就業(yè)或者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給予支持,讓公眾認識到孝老愛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正能量,以引起全社會對老年人的尊敬與關愛,從而形成全民愛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弘揚敬老文化要完善相關政策
弘揚敬老文化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才能更長久。當前我國在敬老愛老方面出臺了一些政策,比如開展敬老月活動,每年的10月9日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敬老節(jié)日重陽節(jié),也是我國法定老年節(jié)。這些政策起到關愛老人的作用。然而,敬老文化政策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為老人量身定制符合老人切身利益的具體政策,重點集中在為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同時要增加老年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發(fā)言權,讓廣大老年人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關懷和溫暖。
[1]陳來.弘揚中華文化 傳承中華美德[J].學習月報,2014(09).
[2]吉洪田,高敏.當代大學生敬老孝親觀念培養(yǎng)研究探析[J].邵通學院學報,2014(03).
[3]李小輝.弘揚敬老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探析[J].2016(03).
D
A
1006-0049-(2017)11-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