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紅
(呂梁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如何更好地演繹鋼琴獨奏曲來體現(xiàn)其藝術魅力
——以《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為例
武淑紅
(呂梁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一首作品一個故事”,鋼琴獨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也是如此。筆者深愛此曲,進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寫作背景與作者簡介方面對此曲進行簡單介紹,其次從音色、觸鍵、情感、分句、踏板、節(jié)奏、均衡感、分層感等方面對作品的魅力進行全方位的解剖,最后對此曲進行總結,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推動中國鋼琴演奏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推廣,也希望本文能促進更多中國優(yōu)秀的鋼琴作品的誕生以及學術方面的深入研究。
更好演繹;鋼琴獨奏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藝術魅力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由李若冰等人作詞,劉烽作曲的名作,此曲是《延安頌》片尾曲,一經問世便產生了許多聽眾,堪稱歷史經典。后由王建中改編為鋼琴獨奏曲,吸引了許多鋼琴專業(yè)者精心演繹,吸引著大批聽眾感受音樂,享受音樂的唯美。
王建中,我國著名作曲家,曾改編《瀏陽河》《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王建中作品將中國的民族風格與西洋配器巧妙融合,在音樂界、鋼琴界曾引起極大轟動。
(一)音色與觸鍵
在鋼琴演奏中音色至關重要,甚至是一個鋼琴演奏者的技術標志。音樂中的音色變化萬千,種類繁多,我們需要選取好聽的、適合樂曲的音色。在此曲中主要從琶音、柱式和弦、裝飾音三方面進行講述。樂曲前奏(第1-5小節(jié)為前奏)琶音運用非常頻繁,特別是三十二分音符連續(xù)構成的音串(第2、第4、第5、第7-8、第10小節(jié))使音樂非常流暢自然,華麗并富有內涵(和弦音為中國五聲風味),有著濤濤江水滾滾流淌之勢,此處的音色不再是一個一個的聽,而是一串一串的聽,整體形成強弱有序,流暢均勻的唯美音色。演奏此處頭音時我們要用吊指的觸鍵方式彈奏,并且彈完后立馬放松,之后的音用連奏的方式將音樂一貫到底,這和小提琴的“一弓”演奏分外相似。在第16小節(jié)處樂曲進入了主部主旋律,主旋律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窀琛渡降さら_花紅艷艷》,伴奏聲部主要使用柱式和弦,第1-2小節(jié)伴奏以主和弦來表現(xiàn),在演奏時我們要有“格里高利圣詠”之感,和弦好像是觀眾,在靜靜地傾聽優(yōu)美的主旋律,我們彈奏時要抬手用自然的臂力將和弦整齊彈出,彈奏的力度和抬手的高度有關,在演奏第16-17小節(jié)和弦時略低就好,而且聲音要集中到一個點上,之后手上的力度立馬松掉,手立馬放松。在結尾處(倒數(shù)第3-4小節(jié)),低聲部運用和弦琶音奏法,音色要均勻干凈,彈奏時要用連奏的形式均勻彈出,有著裝飾音的功效。在本曲第1、第4、第7小節(jié)等多處使用裝飾音,使音樂效果更加富有特點:第一小節(jié)的裝飾音有著“先現(xiàn)音”的感覺,演奏時要短促,聲音有裝飾功效;第4小節(jié)的裝飾音使音樂更加流暢圓融,并突出了民族風味,演奏時有“一帶而過”的裝飾效果;第7小節(jié)的裝飾音有“推力”之感,加大了音樂速度,可用連奏效果快速奏出,音色干凈流暢。
(二)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集中反映,本曲也是如此。本曲是由歌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經過變奏手法處理而成,主題1是由原汁原味的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經過編配和聲處理而成,音樂透露著自豪感,仿佛回到了毛主席領導人們打江山的時代。變奏1使音樂厚度加強,音樂有了“交響”的風味,感情更加濃厚,仿佛毛主席就在跟前。變奏2旋律在低聲部,高聲部用半分解和弦進行,音樂更加渾厚,更加接地氣,仿佛勝利就在眼前。變奏3音樂進行了加音變奏,仿佛是鑼鼓齊鳴,熱鬧非凡,之后再次回到“原汁原味”的民歌風味兒結束。
(三)分句與踏板
在音樂中分句可以使音樂更加條理清晰,踏板的合理使用可以使音樂更加富有魅力,如本曲主題1可以分為三個樂句,每個樂句分別為4小節(jié),第2、第3樂句旋律相同,起到了加深影響的作用。第1樂句平均分為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在高聲部迂回流轉,第二小節(jié)音樂整體曲線向下發(fā)展,為下一樂句的高音的出現(xiàn)做了鋪墊。我們在使用踏板時,要在不同和弦處換和弦,而且用音后踏板可以使聲音更加流暢連貫,如主題1的第1、第2 小節(jié)為一個和弦,換一次踏板,第三小節(jié)為三個不同和弦,我們切換踏板,在切換時要迅速、自然,而且不用踩踏板過深,適可就好。
(四)節(jié)奏
節(jié)奏猶如骨架,沒有節(jié)奏就沒有音樂。在本曲中,節(jié)奏運用非常靈活,如前奏中“一個二分音符+一串三十二分音符”、主題1中“八分音符與四分音符不規(guī)則結合”等等。不同的節(jié)奏營造了不同的音樂效果,前奏的“慢加快”推動了音樂的流動,增強了音樂的氣勢。主題1中的八分音符與四分音符的進行使音樂更加親切富有歌唱性,音樂更加符合心靈的審美。
(五)均衡感與分層感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聲音一定要均衡,而且聲音分層使音響更加豐滿而富有內涵。如變奏1中我們要突出高聲部(旋律聲部),低聲部的和弦和旋律略低于旋律,起到襯托的功效。變奏2旋律在低聲部,聲音要高于高聲部,使整體音響平衡。引子高低聲部融合成了一個旋律,我們可以隨著音樂之感強弱有序進行。變奏2旋律進行,高聲部時而襯托(和弦進行),時而旋律對比(富有旋律感),音樂層次更加鮮明,聲音更加立體。
鋼琴獨奏山丹丹,音樂獨顯紅艷艷,五聲傳古遠流傳,心靈開門迎太陽(此處太陽為毛主席之意)!
[1]祝青.王建中鋼琴改編曲的教學價值初探[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8.
[2]師毅苗.中國民族韻味在鋼琴藝術中的升華[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3]丁菲菲.論王建中鋼琴創(chuàng)作的民族特色[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武淑紅(1979—),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生,講師,教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