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毅舟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7)
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茹毅舟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7)
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方法,民族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于中國的音樂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民族音樂的形式可以變化,但是其內在、實質和文化底蘊是不變的,所以在現在的教育中應該注重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
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之間聯系緊密,在音樂教育中,需要民族音樂文化的滲透,從而讓其得到很好的傳承。但是在社會向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民族音樂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文化也存在著大量的缺失,所以本文對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探究。
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文化之間有著非常的關系,民族音樂文化主要的就是通過音樂教育進行傳承和發(fā)展。但是在現代的音樂教育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注重音樂技巧的培養(yǎng),但是對音樂文化不夠重視。這就造成了在民族音樂學習的時候,只是徒有其表,嚴重的阻礙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比如,在教師,在講授陜北民歌時,只著重講述了其演唱的方法和極強,但是對其中所包含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情懷沒有做到詳細的講解,這樣在學生對歌曲進行表演時,很難做到完全的情感投入,就像人失去了靈魂。
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文化之所以可以得到蓬勃的發(fā)展,是因為有著適合其發(fā)展的一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主要是反應了人們的生活、勞作形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非常適合當時社會的要求。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審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時代,人們更加喜歡描述愛情的一些音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流行音樂。民族音樂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因為民族音樂所描述的場景已經和現在的生活環(huán)境完全脫離了,這給現代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在現在的音樂教育中,要重視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從而讓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精髓可以一直流傳下去。從音樂教育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改變音樂教學的體系。因為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上,并沒有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安排相關的課時,在其他的課堂上,老師也沒有講述過關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所以在重新編排音樂課堂體系時,可以把中國音樂史、民間音樂和中華傳統(tǒng)音樂文化進行系統(tǒng)的安排,成為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在民族音樂作曲方面,需要安排專門的作曲技法課程等。在民族音樂中,作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正如現在采用老的曲子來填新的詞,從而做成的新歌曲一樣。在民族音樂的作曲中主要是把和聲復調、曲式以及配器四種作曲技術和民族元素進行了有效的融合。要想做好這方面的作曲工作,相關的音樂人還需要加深對民族音樂的深入挖掘,在作曲的同時要和民族音樂文化進行緊密的融合。而且對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其在作曲上也有著重大區(qū)別,所以在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時,還需要對每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做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出獨具民族風的好曲子。
為了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國家在對音樂教材進行編制的時候,可以教材的內容多涉及一些民族音樂文化方面的知識。因為在學生生活的這個年代,對民族音樂接觸的本來就少,再加上音樂課本上又很少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這就造成了學生根本不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為了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更加的了解,可以將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滲透到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去,增加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這方面的比重。在現代的音樂教學中,一般都是以現代創(chuàng)作的音樂為教學題材,雖然這些音樂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在表現手法上也更加的現代化,對學生也有著積極的影響,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教學題材太過千篇一律了。其實在學生最初接觸音樂的時候,應該以民族音樂為主,因為這任何創(chuàng)新都是以這為基礎,在這之上,通過創(chuàng)新,做出更好的音樂。如果直接學習現在的音樂作品,就如同空中樓閣一般,學生的根基會不夠穩(wěn)固,這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如何有效的進行民族音樂教育,從而促使其傳承,是現在民族音樂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問題。首先,需要教師抓住民族音樂的精髓,然后對其表現形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種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和民族音樂文化本身是不沖突的。就好比,我們現在所要傳承的民族音樂文化,也是從更早的歷史中不斷創(chuàng)新、傳承、演變而來的。其本身所存在的形式不可能一成不變的。所以通過民族音樂形式的創(chuàng)新,使得民族音樂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而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和價值觀一直都在,千百年來,不曾改變。
比如陜北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是為了讓民族藝術再次迸發(fā)出新的的光輝,而一味的守舊只會讓民族音樂文化走向窮途末路。陜北民歌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就是讓專業(yè)的音樂人對傳統(tǒng)的陜北民歌進行改變。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陜北的民歌得到更好的推廣。雖然陜北民歌非常的豐富,但是在民歌的宣傳和推廣上,卻存在嚴重問題,所以只有通過改變,將這些民歌加入現代流行元素,其旋律變得朗朗上口,更加吸引現代人,那么其傳唱度就會高,民族音樂文化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但是在現代的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文化卻存在著嚴重的缺失。為了保證民族音樂可以做到很好的傳承,所以在現代的音樂教育中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革,比如,加深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深入探究,加強其可現代流行元素的結合,并且加強民族音樂文化教材的編制,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從而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p>
[1]屠健.高等院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研究[J].藝術評鑒,2016,01∶141-142.
[2]鐘純.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研究[J].藝術科技,2016,29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