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晗
(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陜西 西安 710054)
作為世界打擊樂的分支,我國民族打擊樂在現代音樂發(fā)展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發(fā)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yōu)勢。對于民族打擊樂而言,除了演奏出樂器所表現出的音色外,作為作品中音樂情緒的表現者,更在烘托氣氛方面發(fā)揮著極大的強化作用,其影響不容忽視。民族打擊樂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也融入了一定的表演創(chuàng)新元素,這更好地順應民族打擊樂演奏藝術的發(fā)展趨勢,實現打擊樂舞臺的應用目標,確保中國民族音樂審美觀更進一步的提升,進而為民族打擊樂事業(y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平臺。
民族打擊樂,在民族音樂中舉足輕重,有著強大的節(jié)拍穩(wěn)定作用和表現力。在打擊樂舞臺表演過程中,打擊樂為舞臺和現實之間搭建起了一道橋梁,很多民間作品,隨著鑼鼓聲響起,表演開始。在整個過程中,打擊樂在舞臺表演和節(jié)奏掌控中的地位不可估量,為作品中大樂隊的表演奠定了大量的情緒基礎,為之后的音樂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生龍活虎的舞臺表演,能夠使演奏者順利進入音樂故事中,帶動作品的演奏效果。
在我國大部分民間地區(qū),鼓類和鈸镲類打擊樂具有著廣泛的應用市場和民眾基礎。打擊樂是最為簡單,可以最為直接地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喜怒哀樂﹑婚喪嫁娶都會用到打擊樂演奏,甚至在某些地區(qū),打擊樂器成為人們一輩子的信仰。比如在陜北地區(qū),安塞腰鼓表演動作豪邁﹑粗曠,演奏時充分表達了陜北人民在不利的天時條件下與天斗與地斗與黃河斗的積極﹑勇敢﹑樂觀的精神面貌。這時候,舞臺也就不局限為劇場了,有音樂的地方都會成為舞臺。有了千千萬萬的舞臺也就是有了廣泛的民眾基礎,這種自發(fā)帶有強烈音樂表現力的“民間藝術家”們,帶動了地方音樂的發(fā)展,使我國文化在民間深深扎根。
在舞臺表演時,良好的節(jié)奏感可以使聽者對節(jié)拍通過音樂的表達而得到滿足感,也可以為樂隊的演奏在樂拍上保駕護航,并可以通過夸張的表現力打造出更為驚人難忘的舞臺效果。不同的節(jié)點,所對應的打擊樂節(jié)奏也存有不同之處,以此來更好地融合樂隊﹑融合舞臺效果﹑融合觀眾,充分掌握好表演的整個過程,使舞臺表演節(jié)奏更為生動﹑形象,吸引觀眾的眼球,將藝術表演魅力提升至全新的高度。要借助打擊樂,有效控制舞臺表演的節(jié)奏,舞臺表演效果將會更加理想。
在打擊樂表演過程中,除了演奏旋律音樂之外,還會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加以聲音模擬,向觀眾傳達表演背后的真正內涵。由于在舞臺表演中,一些藝術效果難以直觀地表現出來,在缺少音效的情況下,要使用打擊樂器來模擬音效,將場景真實化。在具體情境中,要將天氣情況﹑動物叫喊聲等充分表現出來,可以通過打擊樂來實現。在現實表演中,演員要讓觀眾體會到演員的心理活動,對此打擊樂表演對舞臺聲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于民間打擊樂多樣化表演形式來說,可以分為廣場表演和劇場表演等,然而不同的表演有著不同的主題表現要求。因此,要對表演形式加以創(chuàng)新,將民間鑼鼓樂引入到劇場和音樂廳表演中,實現民族打擊樂藝術化。同時,要積極發(fā)展傳統(tǒng)的鼓樂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鼓樂活動,鞏固群眾基礎,進行一定程度的宣傳與推廣,創(chuàng)造出帶有民族特色主義的民族優(yōu)秀鼓樂作品。
例如在2016年同家莊鎮(zhèn)新堡村龍騰鑼鼓隊參加陜西省大賽時,民間藝術鑼鼓隊將自身的民俗文化完美地詮釋出來。鑼鼓聲敲起,熱情的秧歌扭起來,通過激情的表演再現了上古氏族社會的生活場景,感受黃河文化的粗獷﹑豪邁,實現了民俗文化傳統(tǒng)節(jié)目的傳承。
用現代化的創(chuàng)作視角,尖端的作曲語言,充分吸取民間音樂養(yǎng)分,挖掘民間打擊樂的藝術特點,與創(chuàng)新形式相結合,與多元化藝術形式相融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科學的創(chuàng)作理論背景下,寫出既適合舞臺演奏又雅俗共賞且能夠帶動教學的民族打擊樂作品,爭取推動打擊樂藝術的發(fā)展。
打擊樂舞臺表現的應用在民族音樂大跨步的時代下,可以有效將演奏者在舞臺表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結合在一起,營造良好的舞臺氛圍。對于打擊樂來說,要做好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加強與其他主奏﹑協(xié)奏﹑合奏和伴奏樂器的緊密融合,促進我國多種藝術類型的同步發(fā)展。同時,對于民族打擊樂器和正在進步中的各位打擊樂演奏者來講,我們不能只滿足于現狀,要給予打擊樂高度的信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對民族打擊樂自身的獨特性加以保留,對于存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時進行剔除或改進,更好地順應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增強民族民間音樂的感染力與凝聚力,為藝術大發(fā)展再創(chuàng)輝煌,爭取在時代的演變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1]鄒德旺.戲劇表演的筋骨 鏗鏘節(jié)奏的律動——京劇打擊樂的戲劇功能[J].戲劇文學,2016.
[2]許金龍.論戲曲打擊樂的藝術功能[J].赤子(上中旬),2015.
[3]易大鑫.論我國民族打擊樂演奏藝術的藝術特征及其與現代音樂教育的結合[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