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志,張明芹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80)
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李廣志,張明芹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80)
“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是高職非電類專業(yè)基礎課,是融實踐性、技術性、基礎性為一體的課程,理論性強,較抽象,學生學習有難度,運用了“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行動學習”教學模式,從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實踐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行動學習;多元化評量
在高職《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用“成果導向+行動學習”教育理論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主要從課程大綱開發(fā)、單元教學設計開發(fā)、教學評量及能力指標的建置,任務單、試題庫、課業(yè)單等學習資料的建置,建設課程資源庫,為課程教學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在實踐研究中,采用CBE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模式和引導文教學方法,以達成預期學習成果為學習目標,實施開放式“教學做”一體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在課程實踐活動中,以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情境化,教學手段情景化為原則,按照“能力遞進”的思路設計教學。以職業(yè)崗位需求,設定學習情境,以項目問題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制作作品為載體,實現(xiàn)理-實一體化學習模式。
通過發(fā)放學習任務單、資訊單、講義、電子教材、學習PPT、評量單、課業(yè)單、作品展示、仿真電路案例等學習資料,學生先熟悉工作過程,課上以引導文、項目式、實驗探究、啟發(fā)式等教學方法為主,引領學生結合學習引導文、任務單等,設計小組工作方案(學習方案),用實驗操作,問題討論,評量等環(huán)節(jié)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體驗工作過程;課后通過小組反饋,及時改進與提高,拓展知識與能力,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
引導文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法,信息直觀、形象,學生能輕松地接收信息,是學生眼中的“教材”,能指導學生有步驟的學習,其工作程序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驗、評估,圍繞“六步”進行學習活動。
資訊:學生查閱制作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相關知識,識讀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路圖,討論整流、濾波與穩(wěn)壓工作原理;教師提出問題:交流電、變壓器、二極管特性;引導學生設計完成任務的流程圖。
計劃:學生分組討論,確定性價比高的操作方案,選擇實驗器材、方案、電路圖;教師指導整流、濾波與穩(wěn)壓方案確定的方法,提供不同方案電路圖。
決策:學生確定最終實驗方案,畫出實操電路圖,確定使用的器材;教師引導學生用Multisim仿真電路功能,做好實作前準備工作,強調安全用電。
實施:學生分組連接制作穩(wěn)壓電源,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測試電參數記錄波形圖;驗證電路的穩(wěn)壓性能;教師演示,巡回指導,解疑,發(fā)現(xiàn)問題組織討論。
檢驗:學生自檢、小組相互檢查,按評量表的要求進行自檢,打分;教師組織學生互相檢查、點評并總結,按評量表的要求檢驗,給分。
評價:各小組作品展示,相互指導,總結整個工作過程,小組自評和互評,給出成績;教師對各小組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從學習、協(xié)作、操作能力等給出成績。
采用“仿真+實作+實驗”手段情景化,將知識的傳遞過程生活化、內化,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及探究能力得到發(fā)展。情景化的教學手段,以現(xiàn)場教學、案例、“實作”或仿真實驗為載體,使教學與工作實踐融為一體,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仿真實驗為載體,運用Multisim、Kelaier仿真學習軟件,先照葫蘆畫瓢,用仿真軟件畫圖讀圖,如:對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的學習,畫出電路圖,識讀電路圖,先建立直觀表象,先認識電路“長啥樣”,各元件“叫什么名字”,再知道各元件“有什么特點”,在電路中“起什么作用”,然后再用仿真實驗測試電路參數,分析電路功能。由直觀感知,認識電路特點,從中認知基極、集電極、發(fā)射極電阻,耦合電容、旁路電容的大小,到定性記憶各元件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再理解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能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的原因,最后到應用,通過仿真實驗熟悉非線性失真、產生原因及調試電路參數減少失真的方法,再測試靜態(tài)工作點、通過輸入、輸出波形估算電壓增益。
制定多元化的評量方式,以過程(平時)評量為主,占40分,包括作業(yè)、出勤、口語、實操,每項評量標準都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期中評量以“實作“為主,交可視化的作品與分析報告占20分;期末評量為閉卷筆試40分。通過學生互評、組長評價與教師評價,公平、公正給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學實踐中建立學生的評量檔案,學生自行管理,積累階段性的學習成果,體驗成功的收獲和喜悅。
在《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中,運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行動學習”教學模式,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行動學習法,借助仿真軟件、“實作”、實驗,使教學手段情景化,增強動態(tài)教學效果,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了學習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1]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2]李志義,朱鴻,劉志軍,夏遠景.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學研究,2014(2):29-34.
[3]秦雯.電工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205.
(編輯 趙欣宇)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LI Guangzhi, ZHANG Mingqin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80, China)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s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non-electricity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technical and fundamental characters. It is theoretical, and abstract.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studying, so they use the “result-oriented education idea and action learning” teaching mode. Reform from the teaching though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study, good teaching effect is achiev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s improved. Mobilize and inspir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initiative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result-oriented education idea; action learning; multiple assessment
2017-04-10
李廣志(1966—),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從事電子電路、電氣控制類教學與實驗研究。
G712
A
1672-0601(2017)06-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