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卉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學,安徽 合肥 340100)
保護這世上最昂貴的樂器
——淺談幼兒聲樂啟蒙
張 卉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學,安徽 合肥 340100)
歌唱以她獨特的魅力得到家長們青睞,學習聲樂的人年齡也越來越小,在這樣的大氛圍下,對幼兒聲樂教育師資實力和教學方法的要求不容忽視,應(yīng)該高度重視。聲樂教學者一定要用科學方法對孩子進行指導(dǎo),讓孩子們在愉快的體驗中運用科學的方式演唱,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幼兒聲樂;科學發(fā)聲;培養(yǎng)興趣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藝術(shù)產(chǎn)生興趣,從而陶冶情操,豐富情感。歌唱以她獨特的魅力得到家長們青睞,學習聲樂的人年齡也越來越小,在這樣的大氛圍下,對幼兒聲樂教育師資實力和教學方法的要求不僅不能忽視,更應(yīng)該高度重視。如果說學樂器沒有學好還能再換個老師從頭來過,所謂“手指”練壞也不過是演奏習慣不好,而聲樂一旦方式方法錯誤,聲帶受損,就可能造成終生無法挽回的后果了。
很多家長找到我會相當直接的問:老師,你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適合唱歌,跑不跑調(diào)。面對一個3、4歲的孩子來說,一眼看出來是不是適合真的不容易啊。大多數(shù)孩子,從5、6歲開始有了能分辨音的長短、掌握速度快慢的能力,大概在9、10歲時達到平衡,這也是音樂學習最關(guān)鍵的時間段,妥善的訓練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穩(wěn)定的旋律感、節(jié)奏感、韻律感。太小的孩子,聲帶和這部分的神經(jīng)發(fā)育還不完善,音準不穩(wěn)定是很正常的,正規(guī)的訓練可以讓孩子越早的有意識地控制自己聲音。
但是,也會有一小部分孩子,即使經(jīng)過訓練也音準不好,不過如果不是從事聲樂事業(yè)來講,不要太在意這些,孩子們能夠喜歡聽歌、喜歡唱歌、能夠通過歌聲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對于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審美意識、保護歌唱興趣、樹立正確的發(fā)聲方法。
雖說愛美是天性,但真正的審美能力還是后天形成的。幼兒聲樂學習中通過唱歌、律動、游戲、表演等,讓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美、體驗美。給孩子聽什么歌、唱什么歌尤為重要,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和需要的歌曲,因為孩子們通過聆聽、學習,會自然而然地把老師教授的內(nèi)容認為是美的體驗。
孩子畢竟是孩子,尤其是小孩子,對于一貫的技術(shù)技巧的訓練是無法接受的,如果按照專業(yè)標準一上來就練氣練聲上作品,可能不要五分鐘小朋友就著急開溜了。幼兒的歌唱學習應(yīng)該是多種音樂活動的綜合,把唱歌、律動、朗誦、游戲、等等多種形式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孩子對聲樂的興趣。
有人認為,聲樂學習是最容易的,比起器樂學習、舞蹈學習來說更加的直接、便捷,張開嘴就能練。如果不計較唱的好不好,學習唱歌確實不難,但是上升到幼兒聲樂學習、演唱方法上來, 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了。 幼兒的聲樂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的教學過程,需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 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來引導(dǎo)幼兒進行科學的聲音訓練。鑒于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幼兒聲樂與成人的聲樂教學有很大的不同, 需要教師們運用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淺出地引導(dǎo),要有能力判斷孩子發(fā)出的聲音科學與否,才能使幼兒學習聲樂達到預(yù)期的目標。
我們很多時候能聽到有的老師責怪孩子“聲音太小了,要大聲,使勁唱!”,于是孩子們使出吃奶的力氣大聲的喊叫。孩子的聲帶是稚嫩的,這樣奮力的喊叫的結(jié)果就是會造成聲帶充血,聲帶閉合不嚴,最明顯的癥狀就是聲音嘶啞,如果聲帶長期處于這種疲勞的充血的狀態(tài)就會產(chǎn)生聲帶小結(jié),帶來畢生的缺憾。
幼兒唱歌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能夠咬字清晰、輕松的、輕聲高位、自然明亮、悅耳清脆、透明流暢,不擠、不卡、不壓的歌唱。
最初接觸聲樂的小朋友, 不能夠明確的分辨出什么是好的聲音,為了追求明亮的音色而盲目地去擠、卡喉腔,壓迫聲帶,或一味往鼻子里唱,造成僵硬的聲音,這種聲音往往使人產(chǎn)生錯覺,以為童聲就是這種音色,其實不然。
幼兒聲音的訓練不同于成人,簡單地把成人的訓練方法用于訓練孩子,是極為不妥的,訓練要注重兒童的生理特征,強調(diào)保護嗓子比訓練嗓子更重要。處在幼兒期的兒童,發(fā)聲器官非常稚嫩,如果不注意保護聲帶,喊叫、感冒、用嗓過度、多食冷飲及刺激食物等都可能造成兒童聲音的嘶啞。如何能既有利于聲樂訓練,又不傷害兒童聲帶推進適合兒童聲樂教學的方法。
演唱的姿勢:兩腳自然分開站立,腰部直立;重心在前腳掌,身體前傾,肩膀放松不能聳肩。
打開面罩共鳴:表情自然,眉毛揚起,眼睛睜大,面帶笑容,要保持嘴角上揚。
呼吸訓練:幼兒的肺活量小,相對于成年人呼吸淺得多,唱起歌來常常感到氣息不夠用。單獨進行呼吸訓練時,要求嘴巴自然張開和鼻腔同時慢慢地將氣從上往下吸進肺的底部、腰圍處,腰圍有漲滿感,呼氣時保持吸氣時的狀態(tài),讀S音把氣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逐步解決呼吸問題。
咬字吐字: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咬字、吐詞、拖腔、收聲的過程中,要以“字正腔圓”為目的。
歌曲的處理:也可以說成是對歌曲的表達,旨在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啟發(fā)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藝術(shù)形象的感染。由此看來,對歌曲進行恰當?shù)厮囆g(shù)處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做到聲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過程中,通過對力度、速度的變化來表達小朋友對歌曲的感受。
平心而論,聲樂,是我們在演奏“身體”這個樂器,這件樂器是無價之寶,幼兒聲樂教學至關(guān)重要, 聲樂教學者一定要用科學方法對孩子進行指導(dǎo),讓孩子們在愉快的體驗中運用科學的方式演唱,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G61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