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賞析
【原文】子曰:“文,莫(1)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p>
【注釋】莫:約摸、大概、差不多。
【譯文】孔子說:“就書本知識來說,大約我和別人差不多,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薄驹u析】對于“文,莫吾猶人也”一句,在學術(shù)界還有不同解釋。有的說此句意為:“講到書本知識我不如別人”;有的說此句應為:“勤勉我是能和別人相比的”。我們這里采用了“大約我和別人差不多”這樣的解釋。他從事教育,既要給學生傳授書本知識,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他說自己在身體力行方面,還沒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學生們盡可能地從這個方面再做努力。
【原文】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1)為之(2)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3)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p>
【注釋】(1)抑:折的語氣詞,“只不過是”的意思。(2)為之:指圣與仁。(3)云爾:這樣說。
【譯文】孔子說:“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么敢當!不過(向圣與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厭煩地做,教誨別人也從不感覺疲倦,則可以這樣說的?!惫魅A說:“這正是我們學不到的?!?/p>
【評析】孔子之前已經(jīng)談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本章又說到“為之不厭,誨人不倦”的問題,其實是一致。他感到,說起圣與仁,他自己還不敢當,但朝這個方向努力,他會不厭其煩地去做,而同時,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誨別人。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與不仁,其基礎(chǔ)在于好學不好學,而學又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重在能行。所以學而不厭,為之不厭,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基本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