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楠阿爾山市第一小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好德育教育
莊楠
阿爾山市第一小學
現(xiàn)代小學教育的音樂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穿插了大量關于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原因是:對現(xiàn)代小學生來說,音樂教育是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音樂欣賞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音樂是通過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顯示出音樂這一學科的獨特優(yōu)勢,音樂教育通過它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來增加學生關于音樂的基礎知識學習,讓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行為習慣。這一文章是通過對音樂學科里對德育內(nèi)容的解讀,我們可以通過體驗性和實踐性和語言性等特殊的教學方法去解讀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當如何更好地在音樂教育中進行德育教育活動,也應該去探索音樂教師在音樂教育中怎么去激勵學生,使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機加強。
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教學
音樂教學是現(xiàn)代小學藝術教育中一門很重要的學科。音樂教育的內(nèi)涵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目標,其中蘊涵著特殊的德育內(nèi)涵,音樂教育對現(xiàn)代基礎教育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音樂教學中穿插德育教學的原因是為了革新舊的德育教育體制,變革德育教育過去只會說教的內(nèi)容,以音樂學科為一個基本點,在音樂教學中穿插德育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適當并且適量的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時,就注重品德的培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
重現(xiàn)以前情景,讓學生更加熱愛現(xiàn)在的生活同時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在欣賞我國傳統(tǒng)民音,民樂,民歌中,在優(yōu)美動人、耐人尋味的民族音樂曲調(diào)中,使學生獲得大量的、豐富的音樂財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1、在學生欣賞著名作曲家賀淥汀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的過程中,詳細的闡述這首鋼琴獨奏曲是在簡短而精致的鋼琴小品中鳳毛麟角的存在,這聞名于世的最優(yōu)秀的鋼琴作品中的一個,這一作品不僅為祖國和人民贏的了喝彩,還為其作曲家贏得了贊譽。這樣的闡述,會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頓時油然而生。教師再加上課本中直觀形象、簡單易懂的圖片,加之教師對故事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去引導學生領悟音樂中情節(jié)不斷變化的規(guī)律,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一副在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春天里,一個騎著馬的兒童在馬背上吹著笛子并唱著歌,和他的朋友們一起悠然嬉玩耍的圖畫。輕快、優(yōu)美動人的樂曲,悠揚不絕的琴聲,讓學生體會到勞動所蘊涵的眾多樂趣,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熱愛勞動。
可以這樣說任何音樂作品都是作曲家的思想、情感的重現(xiàn),音樂作品中一個個音符都是作曲家對生命的感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對理想道路的無限向往。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介紹作曲家的生平經(jīng)歷及作品產(chǎn)生的背景是音樂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作者和作品的相關基礎知識,讓他們更加真實的去感受愛國主義的深刻內(nèi)涵,明白愛國主義這個寓意深刻的詞。比如:聶耳,一個偉大的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他才思敏捷,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他熱愛人民,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創(chuàng)作歌曲去表達人民的憤怒,用歌曲喚醒勞苦人民埋藏于內(nèi)心的堅定信念,那就是民族要自立。在那個饑餓貧困的動蕩年代,人民沒吃沒穿,從那個年代的時代特征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偉大的作曲家聶耳究竟是在何中條件下才創(chuàng)作出了國歌?我們知道他一定是憑借著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去描繪生命的藍圖?!读x勇軍進行曲》、《畢業(yè)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開路先鋒》、等一系列作品無不滲透著他對人民群眾的關心與關愛,他為人民叫取,為人民歌唱。現(xiàn)在再次聽到這些歌曲,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他那炙熱的心臟每時每刻都在為人民而跳動。眼前似乎有他艱苦做曲的身影。他就如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
教師組織合作性的音樂教學時,教師應當因材施教,非常完整詳細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組織符合他們心理特點的音樂合作游戲。帶領學生到音樂這一特別的學科去遨游、探索,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讓學生既可以高高興興的玩,也可以快快樂樂的學有關音樂的知識。著名學者葉圣陶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簡單概括就是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痹凇段伵Ec黃鸝鳥》的歌曲中,學生可以自由的扮演蝸牛和黃鸝鳥和葡萄架等……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自己喜歡的角色,并去感悟那個角色的內(nèi)心,然后通過自己對那個角色的把握與理解去進行表演。還可以進行角色互扮活動,讓學生既可以感受到別的角色,也可以讓她們找出那個角色是最難扮演的,那個角色是最好扮演的,讓學生相互討論,共同合作完成。這一做法不僅讓同學體會到扮演的樂趣,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最重要的是進行合作討論,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的好習慣,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學生都可以這樣效仿,明白共同合作的深刻意味。
學習音樂并不是使學生們都成為著名的音樂家,我們是通過音樂自己的獨特形式、方法,培養(yǎng)出社會所提倡、需要的四有青年,讓社會出出都有真善美的存在,這才是進行德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柏拉圖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以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善美的。”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在自己教學過程中要認真詳細的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德育教學活動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要著把握,堅信在精不再多。了解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更好的完成音樂教學的任務。
[1]陳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好德育教育——小學音樂教育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2):00089-00089.
[2]張彬.試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z1).
[3]謝麗娟.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藝術科技,2015,28(12):27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