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 吳文化研究院,江蘇 蘇州 215104)
閶門:蘇州古城的地標與象征
徐 靜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 吳文化研究院,江蘇 蘇州 215104)
蘇州古城的前身為春秋時期吳國都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吳王闔閭之命筑城,開設水陸城門各8座,其中閶門巍峨雄偉,成為蘇州古城的重要標志。閶門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春秋時期是吳國西破強楚而成就霸業(yè)的政治象征,漢魏六朝時期是蘇州的城市地標和東南大都會的象征,中唐時期成為蘇州城市盛衰的歷史見證,明清時期是蘇州經(jīng)濟繁榮的代名詞。歷代描寫蘇州閶門的詩文甚多,從中能夠感受閶門的獨特地位,感悟蘇州古城的滄桑變遷,領悟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豐富內(nèi)涵、獨特魅力。
蘇州古城;閶門;地標;象征
蘇州古城歷史悠久,前身為春秋時期吳國都城。公元前514年,即周敬王六年,吳國闔閭元年,吳王闔閭委派伍子胥擔任吳國都城總設計師,象天法地,建筑闔閭大城,開設水陸城門各8座,分別是閶、胥、盤、蛇、婁、匠、平、齊。其中閶門巍峨雄偉,居八門之首。閶門位于蘇州古城西北部,京杭大運河入城要道,北通吳中第一名勝虎丘。當代國學大師、散文家張中行在《姑蘇半月》開頭寫道:“如果竟至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時候還是未能出入閶門,即使趙州和尚的禪悟不無道理,回顧生平,也總是太遺憾了?!盵1]88閶門自古就是蘇州古城的城市地標,聞名遐邇。歷代描寫蘇州閶門的詩文甚多,從中能夠感受閶門的獨特地位,感悟蘇州古城的滄桑變遷,領悟蘇州古城的豐富內(nèi)涵、獨特魅力。
清代姚承緒《吳趨訪古錄》記載:“閶門,像天門,通閶闔氣也。吳闔閭欲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閶門以通天氣。一名破楚門?!逼洹堕嬮T》詩曰:“破楚門前氣象雄,九天閶闔信潛通。”[2]2可以看出,春秋時期吳國開設閶門的目的在于西破強楚、成就霸業(yè)。
吳國原來比較弱小,是楚國的屬國。自十九世吳王壽夢起,采取走出國門與中原先進國家交往的政策,積極學習中原文化,特別是得到了晉國的支持與幫助,國力逐漸增強,成為楚國的南方勁敵。公元前514年,二十四世吳王闔閭登上歷史舞臺?!秴窃酱呵铩酚涊d,闔閭登上王位后“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于諸侯”[3]30。闔閭具有政治家的戰(zhàn)略眼光,有雄心,有智謀,有膽識,有識人之明。他重用并信任從楚國逃亡而來的伍子胥,“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3]30。
伍子胥,名員,出身于楚國貴族世家,是楚國名臣伍奢的次子。楚國平王時期,君主昏聵無道,寵信奸臣費無忌,奪媳為妻,因而殺害了勸諫的忠臣伍奢及其長子伍尚,伍子胥逃亡吳國,誓為父兄復仇雪恥。史書記載,伍子胥精通術(shù)數(shù),卜而能知,是“文治邦國,武定天下”[3]17的將相之才,所以懷揣強國夢想的吳王闔閭與伍子胥探討“興霸成王”的戰(zhàn)略與對策?!秴窃酱呵铩肪硭纳鷦拥赜涊d了君臣二人關(guān)于“強國霸王”的對話:
闔閭謂子胥曰:“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御,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
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
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shù)奈何?”
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p>
闔閭曰:“善。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shù)以威鄰國者乎?”
子胥曰:“有?!?/p>
闔閭曰:“寡人委計于子?!盵3]30-31
吳國西面是強大的楚國,南面是楚國的盟國——越國。面對楚越夾擊,地處太湖平原的吳國都城梅里,無城可守,亦無險可守。這一狀況令新執(zhí)政的吳王闔閭十分憂慮。擅長策謀的伍子胥認為,安邦治民的首要之舉是建立城郭。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創(chuàng)建闔閭大城,以實現(xiàn)吳王闔閭破楚制越、稱霸諸候的政治意圖。吳王闔閭要實現(xiàn)強國夢想,首先要征服楚國,這恰好與伍子胥打敗楚國為父兄報仇的目標一致。因此,闔閭委任伍子胥“象天法地”建筑闔閭大城,并要求伍子胥用“天氣之數(shù)以威鄰國”?!秴窃酱呵铩肪硭挠涊d了伍子胥造筑“大城”之方法與規(guī)模:
“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八風。水門八,以法地八聰。筑小城,周十里,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立閶門者,以象天門,通閶闔風也。立蛇門者,以象地戶也。闔閭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閶門以通天氣,因復名之破楚門?!盵3]31
伍子胥所建的八大城門,以“閶門”為首,并以傳說天門中的閶闔命名。閶門象征天門,使上天的閶闔風得以通過,亦即與自然界的元氣互相貫通以利于打敗楚國,故而建造之初就有“復名”——“破楚門”。
在伍子胥竭力推薦下,吳王闔閭拜軍事家孫武為將,整頓軍紀,訓練官兵,吳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條件成熟后,公元前506年,吳國大軍從雄偉的閶門浩蕩而出,西進伐楚。在柏舉之戰(zhàn)中打敗楚國,并攻入郢都,吳國成為東南新的霸主。閶門因此真正成為“破楚門”。
這是蘇州歷史上最具有王者之氣的時代。吳王闔閭勵精圖治,廣納天下名士,發(fā)展經(jīng)濟、軍事,促使國家強盛,雄踞一方,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懾越人。在吳王闔閭“興霸成王”的過程中,閶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闔閭成就霸業(yè)的政治符號。唐陸廣微《吳地記》曰:“閶門,亦號破楚門,吳伐楚,大軍從此門出?!盵4]17宋范成大《吳郡志》記載:“閶門,《文選注》:‘吳王闔閭立閶門,象天閶闔門?!秴窃酱呵铩吩唬骸橇⒉?閶)門者,象天通閶闔風也?!赌鲜贰芳皞饔浿谢驎鞑T,蓋字之訛?!秴窃酱呵铩酚衷唬骸?閶)門亦名破楚門,吳伐楚,自此門出也。’”[5]21-22
漢魏六朝時期,閶門成為蘇州的城市地標和東南大都會的象征,世人矚目。
東漢王充《論衡·書虛篇》中記有:
傳書或言:顏淵與孔子俱上魯太山,孔子東南望,吳閶門外有系白馬,引顏淵指以示之,曰:“若見吳閶門乎?”顏淵曰:“見之。”孔子曰:“門外何有?”曰:“有如系練之狀?!笨鬃訐崞淠慷?,因與俱下[6]22。
王充是著名思想家,務實不務虛,認為這樣的神奇?zhèn)髡f是虛妄之言。人目之所及不超過十里,而魯國與吳國相距千里。其實,不必過分拘泥于真實。關(guān)鍵在于孔子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吳閶門,閶門的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后來,人們在泰山頂上孔子望吳處建了一座牌坊,取名為“望吳圣跡坊”。
到了三國時期,閶門與東吳的孫堅、孫權(quán)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所著《蘇州史志筆記》中有一款條目曰“孫堅與吳閶門”:
《三國志·孫堅傳》,裴《注》引《吳書》曰:“及母懷妊堅,夢腸出繞吳昌門,寤而懼之,以告鄰母。鄰母曰:‘安知非吉徵也!’”按孫堅為富春人,其立業(yè)所在亦與吳中無與,何以以腸繞昌門為吉徵也?又《孫權(quán)傳》,黃龍元年云:“初,興平中,吳中童謠曰:‘黃金車,班蘭耳,闿昌門,出天子?!弊⒃唬骸安T,吳西郭門,夫差所作?!卑磳O權(quán)即皇帝位亦不在吳中,何以云“闿昌門,出天子”也?可見當時以昌門為東南之目標,故時以之代表東南[7]42-43。
由此可見三國時期蘇州閶門名氣之大,不僅代表蘇州,還是整個東南的象征。
閶門雄偉壯觀,西晉文學家陸機在《吳趨行》詩中有生動描寫。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華亭人。出身于東吳顯貴家庭,祖父陸遜為丞相,父親陸抗為大司馬,都是東吳名將,為孫吳政權(quán)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陸機感覺無上榮耀,也激勵了他追求功名、光宗耀祖的熱情。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十分坎坷。20歲時,吳國滅亡,陸機遭受了國破家亡的厄運,心中的悲痛不言而喻。他與弟弟陸云回到故鄉(xiāng)華亭,鄉(xiāng)居10年,埋頭苦讀,博覽群書。他的一部分作品,如《吳趨行》,就寫于這一時期。
“吳趨行”是樂府雜曲歌辭,為吳地歌曲名?!皡勤叀笔枪糯K州六十坊之一,在閶門內(nèi)。陸機的《吳趨行》是一首歌詠吳地的詩。詩中寫道:
吳趨自有始,請從閶門起。
閶門何嵯峨,飛閣跨通波。
重欒承游極,回軒啟曲阿。
藹藹慶云被,泠泠祥風過[8]1。
《吳趨行》是一首吳地的贊歌,以閶門為中心描述吳郡建筑雄偉、物產(chǎn)豐富、風俗淳厚、人才薈萃,寄寓了作者對鄉(xiāng)邦文化的自豪感。
眾所周知,中唐詩人張繼寫過一首詩《楓橋夜泊》,使得寒山寺流芳百世。其實,張繼還到過蘇州的閶門。其《閶門即事》詩曰:
耕夫召募逐樓船, 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 清明幾處有新煙?[5]22
春天,詩人來到蘇州,登上著名的閶門城樓眺望,看到的卻是冷清凄涼的景象。春天本是農(nóng)忙時節(jié),而閶門城外萬頃良田卻野草青青,因為農(nóng)民都被召募當兵,跟隨將軍打仗去了。古代習俗,清明前一天為“寒食”。過了寒食節(jié),清明這一天重新生火,稱為“新煙”。蘇州閶門原本繁華昌盛、人口密集,但安史之亂后,百姓紛紛逃離,人去屋空,寒食過后重新舉火的人家寥寥無幾。這首小詩以閶門為視角,反映了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社會衰退之狀。
當然,安史之亂并未使蘇州太傷元氣。戰(zhàn)亂結(jié)束后,經(jīng)過休養(yǎng)生息,并隨全國經(jīng)濟重心逐漸南移,蘇州迅速發(fā)展成為江南地區(qū)的一大雄州,這可以從白居易的詩文中驗證。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等職,后因直言遭貶,做了地方官。寶歷元年(825年),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雖然在蘇州為官只有17個月,但他熱愛蘇州,歌詠蘇州,為蘇州人民做了許多好事。比如,為方便游客游覽虎丘,白居易在山塘河邊修建了從閶門到虎丘的七里長堤,后人稱為“白公堤”,即今日山塘街。
白居易在蘇州任上,寫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其中《登閶門閑望》頗具代表性。詩曰:
閶門四望郁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
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
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紅帶夕陽。
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
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夸張[8]22。
“錢唐”即杭州,“茂苑”是指蘇州,詩人為自己曾經(jīng)以為蘇州不如杭州的偏見有點不好意思。其實,蘇杭風光各有千秋,難分上下。當然,若論繁盛,當時蘇州已超過杭州。《吳郡志》記載:“唐時蘇之繁雄,固為浙右第一矣?!弊鳛樘K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白居易十分關(guān)注地方的戶口、稅收、軍事力量、經(jīng)濟狀況。蘇州自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后,經(jīng)濟日益繁榮,人口逐年增加。據(jù)史料記載,開元(713—741年)年間蘇州的戶數(shù)為6萬,而中唐已升至10萬戶。而杭州,開元年間戶數(shù)為8萬,但到元和(806—820年)年間只有5萬戶了。《元和郡縣志》:“蘇州吳郡,緊。開元(713—741)戶六萬八千九十三,元和戶十萬八百八。管縣七。”人口增長速度之快,在江南地區(qū)獨一無二。在古代,人口增長速度與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成正比?!笆f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边@些數(shù)字可以證明蘇州不愧為“雄州”[9]138。
《登閶門閑望》以閶門這一地標建筑為觀察的窗口,生動描繪了中唐時期蘇州作為雄州的繁榮景象,作為水鄉(xiāng)名城如詩如畫的美麗風光。
明清時期,得益于交通便利,尤其是水運環(huán)境,蘇州閶門一帶經(jīng)濟繁榮,成為全國商貿(mào)中心。明代中葉,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寅寫過一首《閶門即事》贊頌金閶繁華。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天資聰穎,少年時已有才名,12歲即能寫詩作畫。他能詩善畫,多才多藝,在繪畫方面,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詩文方面,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唐寅做詩別具一格,灑脫自然?!堕嬮T即事》詩云:
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
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
五更市買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
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10]48。
金閶繁華,歷代歌詠者不絕,唐寅的這首《閶門即事》則與眾不同。中國自古重農(nóng)抑商。在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商人被列為四民之末,商業(yè)被看作下等行業(yè)。唐寅的《閶門即事》卻對商業(yè)社會大加贊賞,這是以前詩歌中很少見到的態(tài)度。唐寅在《閶門即事》中興致盎然地描繪了“金閶門”的繁華圖景。
閶門自古就是繁華之地,京杭大運河開通后,閶門成為南北交通、經(jīng)貿(mào)往來的門戶,帶動了蘇州商品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到了明代,蘇州進入極盛時期,閶門成為蘇州城中最熱鬧、商業(yè)繁盛的地區(qū),商賈云集,樓閣林立,俗稱“金閶門”。唐寅在《閶門即事》中贊譽蘇州為眾人向往的世間樂土,其中閶門更是樂土中的寶地。
“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碧埔敲鞔螽嫾?,卻說自己筆拙,畫不出錦繡閶門。這里運用夸張的手法表述了閶門的繁盛富庶,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令人回味。
到了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著名畫師徐揚創(chuàng)作了一幅《姑蘇繁華圖》,以寫實手法描繪了蘇州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景象。其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閶門。畫面中,閶門至楓橋的十里長街萬商云集,各省會館紛列其間。這一時期,蘇州商業(yè)達到了鼎盛,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當時的閶門、胥門、山塘街一帶,商賈匯聚,是全國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閶門被喻為“天下第一碼頭”。清朝一位宰相級官員孫嘉淦游歷蘇州后,在其散文名作《南游記》中寫下所見所聞,“閶門內(nèi)外,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語其繁華,都門不逮”[11]129。至此,蘇州閶門盛名遠播,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所說“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因此成為繁華蘇州的代名詞。
[1] 秦兆基.蘇州文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
[2] 姚承緒.吳趨訪古錄[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3] 趙曄.吳越春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4] 陸廣微.吳地記[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5] 范成大.吳郡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6] 王充.論衡[M].張宗祥,校注.鄭紹昌,標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 顧頡剛.蘇州史志筆記[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8] 吳企明.蘇州詩詠[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
[9] 石琪.吳文化與蘇州[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2.
[10] 唐寅.唐寅集[M].周道振,張月尊,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1] 王衛(wèi)平.蘇州史記(古代)[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 盧 蕊〕
ChangMen:landmarkandsymboloftheancientcityofSuzhou
XU Jing
(Wu Culture Institute,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The predecessor of the ancient city of Suzhou is the capital of Wu kingdom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514 B.C,while building the city by order of the king of Wu He Lu,Wu Zixu,a famous important official of Wu,set up eight city gates on land and water respectively. Among all city gates,the lofty and grand Chang Men was especially famous and became the symbol of ancient Suzhou which over different times has been endowed with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such as the political symbolism of accomplishing hegemony after the triumph over Chu kingdom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 city landmark and the metropolitan in South-east China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the witness of rise and fall of Suzhou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ang Dynasty and a synonym of economic prosperity in Suzhou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uring past years,there has always been large number of poems and papers describing and recording Chang Men. By studying the literature, we can not only identify the unique position of Chang Men and learn the vicissitudes of history of Suzhou for over 2500 years but also comprehend deeply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unique glamour of the famous cultural city.
the ancient city of Suzhou; Chang Men; landmark; symbol
K928.77
A
1008-8148(2017)04-0102-04
2017-04-18
2016年度蘇州市社科規(guī)劃一般課題(Y2016YB23)
徐 靜(1958—),女,上海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吳地文學與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