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建湖縣沿河初級中學,江蘇建湖 224713)
基于綜合學習設計觀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研究
☆王軍
(建湖縣沿河初級中學,江蘇建湖 224713)
綜合學習設計觀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宗旨,力求任務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完整性、有序性和綜合性。將其運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理論知識到實踐運用的遷移,有利于學生實踐思維習慣的形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從開展主題探究、引入微視頻、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專項操練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綜合學習設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啟示
綜合學習設計觀是指學習者對知識的全面把握,主要包括學習難度、知識、技能和學習態(tài)度等,注重知識的總結和歸納,以知識的關聯(lián)點構建綜合的知識網絡體系,強調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將理論知識遷移到真實情境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綜合學習設計觀理念由范梅里恩伯爾提出,他總結了綜合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相互關聯(lián)的四個成分:學習任務、相關知識技能、支持程序和專項操練等,并在這四個成分的基礎上又提出綜合設計的十個步驟:學習任務設計—任務類別排序—制定學業(yè)目標—呈現(xiàn)相關知識與技能—明晰認知策略—確定心理模式—設計支持程序—掌握認知規(guī)則—明確前提知識—實施專項操練等。由此可見,綜合學習設計理念的宗旨是解決實際問題,注重讓學生將理論知識遷移到實踐運用中。這一理念的運用,為改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獨立化、教學模式的分割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綜合學習設計觀要求學生綜合使用各種技能和知識去解決問題,這里的綜合更加全面和細致,包括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學習難度等,而教材分門別類的知識安排顯然不能體現(xiàn)綜合學習設計觀的理念。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以開展主題探究的形式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和層面對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在實際動手操作中體會知識到實踐運用的遷移。
以“優(yōu)化計算機”教學為例,教學的重點是掌握軟件系統(tǒng)的安裝和卸載。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涉及已學過的知識:信息獲取和管理,計算機工作原理,軟硬件知識等內容,本節(jié)內容并不是孤立而割裂的存在。這就決定了教師要從整體、綜合的思維層面設計教學過程,構建新舊知識間的網絡體系,以探究主題活動的形式誘發(fā)學生多角度地思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以安裝和卸載Microsoft office 2007軟件為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集思廣益主動探究軟件安裝和卸載的流程,并思考在安裝時,如何做到不占用C盤空間?在卸載軟件時,又如何清理卸載操作產生的臨時文件和碎片,以釋放磁盤的空間?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形成理論到實踐應用的有效遷移,使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領會這些知識,并進一步強化其對軟件安裝和卸載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高效教學目標。
綜合學習設計觀的引入,有利于改善并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力求在教學形式和內容上更加新穎,為信息技術教學增添鮮活的元素。課堂演示操作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常采用的教學形式,學生按照觀看、模仿操作的方式完成技能性學習。然而,由于教師課堂演示不能回放,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遺忘某個步驟或操作要點的狀況,影響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借助微視頻為學生提供任務支持,彌補學生課堂學習短時記憶、容易遺忘的缺陷,便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數(shù)據收集編輯”教學為例,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工作表的刪除、復制、重命名、移動等基本操作技能,重點掌握調查問卷獲取數(shù)據的方法等。其中問卷的編制和數(shù)據收集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制作有關工作表、如何進行問卷編制收集數(shù)據等內容的微視頻,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自主觀看學習。學生選擇課前觀看視頻,為化解課堂學習疑難點奠定基礎,以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生學習自信。選擇在課后反復觀看視頻,便能夠解決課上沒有聽懂、遺忘知識點等問題。微視頻的引入既改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又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綜合學習設計觀主張學習任務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邏輯順序呈現(xiàn)一系列的學習任務,任務的設置要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統(tǒng)一,力求逼真,創(chuàng)設真實的任務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化解難題,從而將知識有效運用于實踐,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以“數(shù)據收集編輯”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問卷的編制和數(shù)據收集,以調查飲料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的影響為任務主題,教師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xiàn)教學任務:青少年都喜歡喝哪些牌子的飲料?針對這些品牌飲料的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并編制調查問卷;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并收集一手數(shù)據資料;將調查數(shù)據編制成表以展示統(tǒng)計結果。第一個任務對學生而言很簡單,進入到第二個任務,需要學生進行思考,結合消費金額、飲料口味、家長是否贊同你買飲料、買飲料時首要考慮的因素等問題編制問卷內容。問題編制環(huán)節(ji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容易引起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進入第三個任務是數(shù)據的收集,需要學生思考通過什么方式來實施問卷調查,多數(shù)學生想到網絡匿名方式既快捷又便利,同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了問卷調查填寫的過程,以深化學生對問卷調查流程的理解。數(shù)據收集完畢就是統(tǒng)計結果的呈現(xiàn),通過表格的制作和編輯呈現(xiàn)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并通過工具對表格進行適當?shù)拿阑驼{整,以提高學生知識運用水平。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任務呈現(xiàn)的方式將一連串的知識點有效地切入到實際問題解決中,營造了逼真的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解決實際問題是綜合學習設計觀的最終目標,這與信息技術操作性和實踐性強的學科特點相吻合。這就意味著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實現(xiàn)理論知識的有效運用為宗旨,通過開展專項操練來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以構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應關系,實現(xiàn)技能的有效遷移。
以“數(shù)據圖表與分析”教學為例,其教學難點是圖表的制作方法以及掌握圖表所適用的場合。因此,教師呈現(xiàn)任務:2004~2016年4屆奧運會中國獲獎情況,讓學生用圖表的形式表達信息,要求學生制作成柱形圖、折線圖、扇形圖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圖表,并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切入性地講授圖表所適用的場合。如:柱形圖適用于數(shù)據之間比較多少;折線圖適用于數(shù)據變化趨勢的分析;扇形圖適用于不同種類在整體中所占的比例。圖表制作是利用“圖表制作導向”一步步地進行操作,學生可自主探究完成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在設計圖表編輯任務時,學生可通過小組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總結,歸納每一個選項的功能和意義。通過這樣的專項操作訓練,既讓學生掌握了利用圖表導向制作圖表的操作技能,又讓學生理解了操作的原理,從而提高學生將理論靈活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實現(xiàn)理論到實踐的有效遷移。
總之,將綜合學習設計觀理念引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通過開展主題探究、引入微視頻、創(chuàng)設真實任務情境、集中專項操練等措施,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潛能,強調學生探究、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實現(xiàn)理論到實踐的有效遷移,推動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1]吳斕.綜合學習設計觀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啟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01):60-63.
[2]余海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綜合學習設計觀的啟示意義[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22):61.
[3]谷躍先.綜合學習設計觀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啟示[J].新課程導學,2016,(34):11.
[編輯:莊豐源]
G434
A
1671-7503(2017)11-0041-02